基本信息
课题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第2章第6节
作者及工作单位 张努 底洞镇第二小学校
§2.6有理数的加法(1)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第2章第6节P35至P3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技能: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勇于探索\敢于发现的精神.
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关键:首先确定 + - 数学符号,是解决本课时内容的关键。
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多媒体课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发现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1、多媒体展示。1.在小学里,已经学过了正整数、正分数(包括正小数)及数0的四则运算。现在引入了负数,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那么,如何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呢? 2.问题:一位同学沿着一条东西向的跑道,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可是上述问题不能得到确定答案,因为问题中并未指出行走方向。 1、观察多媒体。 点明主题,直接引出加法运算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探究新知 二:动手实践 探究新知 三: 合作交流 应用新知 1我们必须把问题说得明确些,并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很明显,一共向东走 了50米,写成算式就是: (+20)+(+30)=+50,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50米处。这一运算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50米处,写成算式就是: (―20)+(―30)=―50。(3)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我们先在数轴上表示如图:写成算式是(+20)+(―30)=―10,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0米处。(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写成算式是:(―20)+(+30)=( )。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 )方( )米处。后两种情形中两个加数符号不同(通常可称异号),所得和的符号似乎不能确定,让我们再试几次(下式中的加数不仿仍可看作运动的方向和路程):+4)+(―3)=( ); (+3)+(―10)=( ); (―5)+(+7)=( ); (―6)+ 2 = ( )。再看两种特殊情形:(5)第一次向西走了30米,第二次向东走了30米.写成算式是:(―30)+(+30)=( )。(6)第一次向西走了30米,第二次没走.写成算式是:(―30)+ 0 =( )。我们不难得出它们的结果。2.概括:综合以上情形,我们得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4.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注意:一个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进行加法运算时,必须分别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这与小学阶段学习加法运算不同。3.例题:例1:计算:①(+2)+(―+11); ②(+20)+(+12); ③; ④(―-3.4)+4.3。解:①解原式=―(11―2)=―9; ②解原式=+(20+12)=+32=32;③原式==;④解原式= +(4.3―3.4)=0.9。 4.课堂练习: 课本:P37:1,2,3,4。 1,在数轴上表示由学生自己完成.2思考归纳,并相互讨论所列情形。学生自己画图或想象,完成上面的解答,写成算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括,通过相互交流,概括整理出法则. 引导学生注意在确定两次运动,必须确定其位置的方向和距离,认识有理数的加法必须确定和的正负号和绝对值. 让学生亲身感受实验结果,以加深理解,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尝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归纳探索的精神.解决书写格式问题,规范运算过程的书写,运算的熟练程度允许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加强.
五:回顾反思 小结新知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六:作业布置 巩固新知 2、课堂作业: 课本:P40、41:1,2。 完成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2.6有理数的加法(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 例题 略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让学生畅所欲言本节课的收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教 学 反 思
本教学设计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会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运用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可以在后续内容中加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