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29 13:0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预防接种的是
?
A.
为婴幼儿注射百白破
B.
给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C.
为肝炎患者注射胎盘球蛋白
D.
为青少年注射乙肝疫苗
2.


日是第
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
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艾滋病的病原体属于
?
A.
寄生虫
B.
细菌
C.
真菌
D.
病毒
3.
某人脑颅内长了肿瘤,造成失明。肿瘤压迫的部位可能是
?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4.
在膝跳反射实验中,你是
?
A.
先感到叩击,再伸小腿
B.
先伸小腿,再感到叩击
C.
伸小腿和感到叩击同时发生
D.
只伸小腿,没感到叩击
5.
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们所追求的,但阴霾现象时有发生。下列与我们健康生活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鼻呼吸时,鼻毛和黏膜能有效阻止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体内
B.
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D.
吸烟损害自己的呼吸道和肺等,而对环境没有危害
6.
小明发现他的宠物犬最近爱睡觉,反应迟钝,食欲降低,不像之前那样兴奋好动。在宠物医院进行了相关的检查后确诊是某种激素分泌减少导致,你判断这种激素最可能是
?
A.
甲状腺激素
B.
生长激素
C.
胰岛素
D.
性激素
7.
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
A.
排尿反射
B.
膝跳反射
C.
谈虎色变
D.
眨眼反射
8.
感冒了会感到鼻塞,闻不到食物的香味,这是因为
?
A.
病菌侵犯,味觉失灵
B.
病毒阻挡,空气通过量少
C.
病毒过多,鼻腔堵塞
D.
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接触不到气味的刺激
9.
“关爱自然,刻不容缓”是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口过快增长会带来自然资源匮乏
B.
对污水无害化处理可减轻环境污染
C.
生物资源可以任意开发,取之不尽
D.
多利用清洁能源能够缓解空气污染
10.
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全力救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是重中之重,一些危重症患者急需人工膜肺
进行救治。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电动泵的功能相当于心脏
B.
氧合器中的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C.
氧合器内发生的过程相当于外界环境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
D.
体外人工膜肺氧合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输入营养补充液
11.
在人体内主要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的是
?
A.
糖类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维生素
12.
将人血水久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的视野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人体有炎症时,①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B.
②中无细胞核
C.
③是血小板
D.
④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血红蛋白
13.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脑干、脊髓组成
B.
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C.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D.
神经元具有突起,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14.
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
?,会有生命危险。
A.
毫升
B.
毫升
C.
毫升
D.
毫升
15.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
A.
物质交换
B.
物质运输
C.
物质吸收
D.
废物排出
16.
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
B.
神经元上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C.
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它在神经组织中大量存在
D.
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并能把神经冲动传导到其它神经元
17.
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由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疾病是
?
①脚气病
②糖尿病
③巨人症
④呆小症
⑤先天性愚型病
⑥夜盲症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18.
当新冠肺炎患者的肺受到严重损害时,需要依靠人工膜肺机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如图是人工膜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液流经人工膜肺机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
血液由股静脉流出,通过上腔静脉回到心脏
C.
回到心脏的血液不会再进行肺循环
D.
气体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19.
下列关于甲状腺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状腺能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
B.
缺乏甲状腺激素会使人患侏儒症
C.
甲状腺激素是通过血液运输的
D.
长期缺碘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20.
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
A.
声波
鼓膜
耳蜗
听小骨
听觉神经
大脑的一定区域
B.
声波
鼓膜
听觉神经
听小骨
耳蜗
大脑的一定区域
C.
声波
鼓膜
耳蜗
听觉神经
听小骨
大脑的一定区域
D.
声波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大脑的一定区域
21.
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肥胖患者应减少粮、谷类及肉类的摄入量
B.
青少年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C.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时期,饮食无需定时定量
D.
青少年每天应摄入一定量的水果、蔬菜,以满足对维生素的需求
22.
下列关于人体排尿的意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排出代谢废物
B.
排出食物残渣
C.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23.
若电影已经放映时进入放映厅,此时你的下列结构中会扩大的是
?
A.
瞳孔
B.
角膜
C.
巩膜
D.
玻璃体
24.
下列日常活动中,不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是
?
A.
林间散步
B.
外来撞击
C.
吸烟和酗酒
D.
经常熬夜
25.
下列对如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是为了避免对②的刺激
B.
②能消化蛋白质的酶
C.
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
①分泌的胆汁不属于消化液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下面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排列顺序。请根据该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丙曲线表示
?的消化过程。
(2)乙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
?。
(3)食物在图中的[
]
?处,最终都被分解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27.
人体各个器官、系统间相互联系,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动。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某学生的早餐食谱:牛奶、鸡蛋、苹果、面包。以摄入的牛奶为例,其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
?,完成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
(2)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
所示过程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经过
过程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静脉血变为
?。
(3)经过图中
所示过程后,原尿中含有的所有
?、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28.
为研究饮水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规律,研究者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雄性大鼠
只,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实验。请回答问题:
(1)大鼠口渴后会饮水,属于
?反射,完成这种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
?,其神经中枢位于
?。
(2)实验前,先将大鼠放入训练环境(隔音的暗箱)中
天,目的是避免
?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前,提前对大鼠进行限制饮水处理
小时,以保证实验开始时大鼠
?。
(3)实验开始后,对实验组大鼠在铃声后
秒(固定时间)时给水,对照组处理方法是在铃声后不固定时间给水,两组的训练次数均为
次/天。每天测量大鼠出现条件反射次数占实验总次数的百分比(


结果如下图:

据图可知,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实验组大鼠出现条件反射次数占实验总次数的百分比
?,第
?天达到最高值。

从第
天起,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铃声后不给水,训练次数为
次/天,
天后实验组条件反射逐渐
?。

学习也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应该通过
?练习逐步提高知识的巩固率,已经熟悉的知识如果长期不使用,也会逐步
?。
29.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每年

次年
月是我国流感高发季节,为控制流感传播,人们通常会通过接种疫苗来进行预防。我国常见的流感疫苗几乎都是流感病毒灭活疫苗(),这种疫苗内含有裂解且已死亡的病毒,这些病毒已失去致病力但是保留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1)病毒不能
?生活,只能寄生在
?里,它的繁殖方式是靠自己的
?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2)引起流感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是
?,在流感到来前接种疫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属于
?,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能够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病毒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
?,再以同样的方式将病毒清除。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3)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当免疫功能过强时,人体会对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引起
?反应。引起这种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被称为
?。
30.
请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回答。
(1)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管径最小、血流速度最慢的血管是
?,它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2)要使观察到的血管更加清晰,应调节
?准焦螺旋。
(3)实验结束后,你怎样安置小鱼?
?。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D
【解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类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是一种动物病毒,而不属于寄生虫。D正确。
3.
A
4.
B
5.
D
【解析】A、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
B、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因此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D、据分析,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
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是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因此吸烟首先危害呼吸系统的呼吸道的黏膜,然后侵入肺泡,再通过循环系统继而侵害其它的系统,吸烟时产生的有毒物质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6.
A
7.
C
8.
D
【解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鼻腔是呼吸道的组成器官,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又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黏膜中还有嗅细胞,当人体感冒时,鼻黏膜充血肿胀,会堵塞空气进出的通道,嗅细胞也就嗅出不到气味的刺激,所以会感到呼吸困难、闻不到食物的香味。
故选:D。
9.
C
10.
C
【解析】()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主要区别是含氧量的多少和颜色的差别,与在什么血管中流动无关。()心脏主要由心肌造组成,因而能够强有力的收缩,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当心脏收缩时,血液由心脏压入动脉,由动脉流入全身,再由全身流到静脉,当心脏舒张时,血液再由静脉流回心脏。因此输送血液的动力器官“泵”是心脏;()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A、输送血液的动力器官“泵”是心脏,A正确;
BC、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图中氧合器可以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肺,氧合器中的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正确;C错误;
D、体外膜肺氧合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输入营养补充液,可以提供葡萄糖,D正确。
故选:C。
11.
C
12.
C
13.
A
14.
A
15.
B
【解析】心脏属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人体的血液循环的途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时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的运输。故选B。
16.
C
【解析】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故A正确;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纤维,故B正确;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故C错误;
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故D正确。
17.
B
【解析】①脚气病是由维生素
引起的;②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③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④当幼年时期缺少甲状腺激素易患呆小症,患者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⑤先天性愚型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遗传病;⑥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引起的。故选B。
18.
C
【解析】A.当血液通过氧合器后,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氧合器,这样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所以血液流经人工膜肺机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故A正确。
BC.图示可知,血液由股静脉流出,通过人工膜肺肌后,再经过上腔静脉回到右心房,再经过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左心室,再经过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再经过股静脉,再经过人工膜肺肌,说明回到心脏的血液会再进行肺循环,故B正确,C错误。
D.气体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故D正确。故选C。
19.
B
20.
D
21.
C
22.
B
23.
A
24.
A
25.
D
第二部分
26.
(1)
蛋白质
??????(2)
葡萄糖
??????(3)
小肠
27.
(1)
氨基酸;小肠
??????(2)
动脉血
??????(3)
葡萄糖
28.
(1)
非条件;反射弧;大脑皮层以下
【解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大鼠口渴后会饮水,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完成这种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
??????(2)
环境突然改变(不适应环境);具有渴觉
【解析】此实验研究大鼠饮水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规律,先将大鼠放入训练环境(隔音的暗箱)中
天,目的是为避免环境突然改变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前,先将大鼠放入训练环境
天,以适应环境。实验前,提前对大鼠进行限制饮水处理
小时,是为了保证实验开始时大鼠具有渴觉。
??????(3)

逐渐增加;
【解析】条件反射是在外界因素反复刺激,长期积累形成的。据图可知,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实验组大鼠出现条件反射次数占实验总次数的百分比逐渐增加,第
天达到最高值。
????????????②
消退
【解析】条件反射建立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来强化条件刺激,否则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从第
天起,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铃声后不给水,
天后实验组条件反射逐渐消退。
????????????③
反复;遗忘
【解析】学习也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应该通过反复练习巩固知识,已经熟悉的知识如果长期不使用,也会逐步遗忘。
29.
(1)
独立;活细胞;遗传物质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离开活体细胞会变成结晶体,病毒靠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因此,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它的繁殖方式是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2)
流感病毒;保护易感人群;抗原;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特异性
【解析】病原体是能使人患病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所以引起流感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在流感到来前接种疫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疫苗等,预防流感时接种流感疫苗在人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将病毒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病毒清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
??????(3)
过敏;过敏原
【解析】免疫对人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免疫具有自我稳定功能,可以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因此,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当免疫功能过强时,人体会对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引起过敏反应。引起这种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被称为过敏原。
30.
(1)
毛细血管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2)

【解析】在显微镜下找到需要观察的对象,要观察的更清楚些,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3)
将小鱼放回自然水环境中
【解析】小鱼也是生物圈的一员,将小鱼放回自然水环境中,小鱼会长大,还会繁殖更多的鱼。这样就能保证有丰富的鱼资源。
第12页(共1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