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三、直线运动练习题
一、单选题
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记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A.
B.
C.
D.
如下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B.
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C.
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在时间内的速度比内的速度大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如下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
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
甲、乙两车都以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D.
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B.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
4s时,乙在甲前方5m处
D.
5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正在进站的火车
B.
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
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下楼的顾客
D.
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由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花的时间成正比
B.
的比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
C.
由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的比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
B.
在0到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
在到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在0到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某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速度与路程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A.
B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
A物体作变速运动
C.
D.
B物体运动通过的距离是3m
二、填空题
在长跑测试中,小明跑前路程所用的时间为,跑后路程所用的时间为则他跑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相比_________稍快相等稍慢,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________.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5m的路程,接着静止5s,再在5s内通过10m的路程,物体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如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_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__.
小明乘坐的汽车在某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汽车运行各时刻及对应公路旁的路牌的里程数.
时刻
里程数
102km
104km
106km
108km
110km
从表中的数据可知,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_合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在时,公路旁的路牌的里程数应是_________km.
三、作图题
某物体在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路程S与相应时间t的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先把表格填写完整,再作出它的图象。
时间
2
4
5
6
路程
4
6
8
10
四、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
测量平均速度
原理
公式:______
。
装置图
实验步骤
将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
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项端滑下到底端所用的时间;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
将小车放在斜面______
使其由______
开始下滑,复上述步骤。
处理数据,将表格中的空补充完整
表格
图象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32
图象
右图中能反映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______
。
方法
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法。
评估
为了测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雨将小车重新放置C点,让小车自由运动到B点,进行求解。这样测得的时间偏______
,得到的值比实际平均速度值偏______
。
五、计算题
小马的外婆在外地,端午节小马和爸爸坐火车一起去探望.他们所坐火车长为,当火车通过一条隧道时速度为,如图所示.小马测得火车全部在此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假设火车一直匀速行驶,则:
这条隧道有多长?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多少时间?
小林家门口到贵港新世纪广场的公交路线全长9km,周末,小林从家门口的公交车站乘坐公共汽车用时15min到达新世纪广场公交车站与同学汇合.求:
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交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交车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合多少米每秒?
新世纪广场到园博园的公交路线全长20km,则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交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交车站需要用多长时间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与相同?
六、综合题
一列长310m的火车,用的速度匀速通过一直隧道需要1min10s的时间,则隧道的长度是________。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通过的路程之比为,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
如图所示是我军飞行员驾驶国产歼舰载机在“辽宁舰”上降落,歼战机着舰,阻拦索与尾钩完全咬合,使战机在短短速度从减小为零,滑行约100m,稳稳停在甲板上。舰载战斗机在运动的航母上降落,风险之高,难度之大,一向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
求:
舰载机从着舰到静止过程的平均速度约是多少?
若舰载机以的平均速度前往离舰54km远的海域执行任务,需要多少min?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求出5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
汽车的速度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汽车在10s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10s的比值,就是汽车在10s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
由题意知,小明在汽车驶过第1根电线杆时开始计时,在汽车驶过第5根电线杆时停止计时,
则汽车通过的路程个间隔距离:,
汽车的平均速度:;
故ACD不正确、B正确。
故选B。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应能通过图象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和各段及所经历的时间。根据图象解答;
从图象中找出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图象分别求出物体在时间内的速度和内的速度,然后比较即可。
【解答】
A.由图象知,物体运动5s时对应的路程是,所以5s通过的路程是,故A正确;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物体在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2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则速度为:,此过程中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其速度为。
所以,物体在时间内的速度比内的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问题,关键是学生掌握解决图象问题的方法,认清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仔细分析。
首先要弄清图象中的横、纵坐标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可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答】
A.图象表示速度与时间变化,速度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物体做变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象表示物体在前一段时间静止不动,然后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图象表示速度未随时间而变化,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即物体做变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
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解答】
A、甲图为图象,为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其速度大小为一定值,
则,
由图乙知,,
所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错误;
B、乙车开始计时的速度为,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错误;
C、甲车以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也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乙都以匀速运动。故C错误;
D、甲、乙都以匀速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的计算,根据图像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图像中的信息结合速度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解答】
A.由图像可知,0∽5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15m,则平均速度为,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3∽5s内,乙静止,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5m,则甲的速度为,4s内,甲通过的路程为,乙通过的路程为15m,乙在甲的前方处,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5s时,甲的速度为,乙静止,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只有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才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本题应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不变、方向不变。
【解答】
A.正在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下楼的顾客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方向在不断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要把握匀速的含义。
速度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而引入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定值。
【解答】
A.由可知,因为速度是一定值,所以运动的路程与所花的时间成正比,故A正确;
B.的比值就是速度,速度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而引入的物理量,速度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故B正确;
C.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定值,路程增加几倍,时间也增大几倍,比值不变,故C错误;
D.的比值就是速度,速度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而引入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
故选C。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图象的分析,根据图象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是解答此类问题的第一步。
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的位置关系;
时间一定时,不同物体运动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在到时间内的路程关系;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时间运动快慢都是相同的。
【解答】
解:由图象知,
A、在时刻,甲在“”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两车不在同一位置,故A错误;
B、在0到时间内,所用时间相同,乙通过的路程较大,由公式知,乙车的速度较大,故B错误;
C、在到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都是,即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在0到时间内,乙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图象不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是折线,所以不是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
【分析】
知道速度的定义,并能准确的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一直保持不变,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为运动速度。
【解答】
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确定的,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会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ABC错误;
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解:
A、乙图是B物体的图象,由图象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图是A物体的图象,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B物体的速度,所以,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B物体运动通过的距离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解答本题时一定要看仔细纵轴和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这道题的图象有别于我们常见的路程时间图象,如果不认真看图,则很有可能会误认为A是静止不动,B是匀速直线运动。
11.【答案】稍快;5
【解析】
【分析】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能加起来被2除。
知道前半路程和后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路程和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是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
前半路程的用的时间:
,
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
后半路程的用的时间:
,
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
,
即: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稍快;
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稍快;5。
12.【答案】1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时注意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出物体在15s内运动的总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物体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
,
s
t
。
故答案为:1。
13.【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速度的计算,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而每两点间的时间为,则可知某段路程的总时间,则由速度公式可求得小球的平均速度。
【解答】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
物体在AB段运动的时间,
则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
14.【答案】60;;105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难度不大。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汽车运行各时刻及对应公路旁的路牌的里程数计算速度。
【解答】
由小明记录的汽车运行各时刻及对应公路旁的路牌的里程数可知,从10点02分到10点04分,所用时间,经过的路程,
则汽车的速度:;
在时,,
经过的路程,
则此时公路旁的路牌的里程数为。
故答案为:60;;105。
15.【答案】
时间秒
2
3
4
5
6
路程米
4
6
8
10
12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和作图的分析,是一道基础题目。
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得出表格中对于的数据,而后据数学中描点连线的方法做出图象即可。
【解答】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是:
;
故对于第二组数据中,知道路程是6m,所以其运动的时间是:
;
第五组数据中,知道时间是6s,所以其运动的路程是:
;
故表格内容是:
时间秒
2
3
4
5
6
路程米
4
6
8
10
12
据数学中描点连线的方法做出图象:
。
16.【答案】?
顶端?
静止?
b?
控制变量?
大?
小
【解析】解: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在该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这样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才会相等。
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沿斜面的向下的力不变,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图中能反映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是b。
实验中采用的控制变量法测量平均速度,要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可以让小车从同一位置自由滑下。
为了测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雨将小车重新放置C点,让小车自由运动到B点,此时小车的初速度为0,小于其应有的速度,则这样测得的时间偏大,而大小不变,由公式可得比实际平均速度值偏小。
故答案为:;顶端;静止;?控制变量;大;小
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测出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速度。
为了保证小车要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可以让小车从同一位置自由滑下,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沿斜面的向下的力不变,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图中能反映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是b。
测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雨将小车重新放置C点,让小车自由运动到B点,此时小车的初速度偏小,从而导致BC段的平均速度偏小。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学会分析实验器材的使用,是一道对实验操作的考查试题。
17.【答案】解:,
由得,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
,
则;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
,
由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
答:这条隧道有长度为1800m;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108s。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要分清火车完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和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是不同的。
知道火车的运行速度和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火车全部在此隧道内运行的,隧道长等于全部在此隧道内运行的加上火车长;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运行的路程等于隧道长与火车长之和,根据速度公式就会求出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18.【答案】解:
小林家门口到贵港新世纪广场的公交路线全长;;
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
;
;
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与相同,
由可得,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车站需要的时间:
。
答: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是,合;
新世纪广场到园博园的公交路线全长20km,则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交车站需要用时间。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常见题目。
已知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两地的距离和时间,利用即可求得平均速度,根据换算单位;
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与相同,利用变形可求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交车站需要用的时间。
19.【答案】;
;
解:?;
?。
答:舰载机从着舰到静止过程的平均速度约是;
若舰载机以的平均速度前往离舰54km远的海域执行任务,需要3min。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正确理解火车运行路程隧道是本题的关键。
已知速度和时间,先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列车运动的路程,则隧道的长度应是列车运动的路程减去列车自身的长。
【解答】
火车在走过的距离:;
隧道的长度是:。
故答案为:600m。
【分析】
本题是由路程和时间之比,求速度之比,与计算速度一样,都是根据速度公式来求解
要判断时间之比,要根据速度公式,由题目的路程、速度之比来求时间之比。
【解答】
由题知,::2,::3,
由得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答中应注意路程与时间的对应关系。难度不大,属常见题。
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求速度;
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求时间。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