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9 15:3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莆田二中 2020 级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
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
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将来再说。我们不妨先集
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 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
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
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
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
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
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 讨生活的传
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
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
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
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 —— 这样说来,我们的
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
飞不上天的样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 “土”
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
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
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
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 我
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这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土”
1
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
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
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
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
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
会。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
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 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
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
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
“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
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
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本色》,有删改)

材料二:
传统的村落是一个靠熟人或者说人际关系来维系 的社会。但是现在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
进入到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他们会把城市里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带回农村,维系原来村落的一
些制度安排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原来农业社会是以高劳动投入为主,这样形成整个村落和土地之间的半径是很近的。但是,
现在以机械投入为主后,劳动力投入大大下降,现在村庄跟耕作土地之间的半径也在发生变化。
出村农民的代际也在出现差异。上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出生的农民,即使来到城市,还
是会带着赚到的钱回来建设村庄,比如说会在村里建自己的房子。 70年代出生的这一拨农民,
基本上还是会带着钱回来建房子娶 媳妇。但是 80 后, 90 后农民走出乡村后,已经没有农业生
产经验,他们不再像上一代那样,对土地有那么深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人走以后,钱不再带
回来了。所以,人口不断城市化的结果是村庄更进一步破落。
中国村庄最大的变化是城市化带来的,但是未来城市化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影响的方式和程
度可能会非常不同。未来村庄跟城市的关系可能分成三类;第一类村庄随着城市的扩展,会成
2
为城市的一部分。第二类村庄会成为“城乡驿站”,就是城里人和村里人相互流动的一个过渡
区域。所以这些村庄会成为城乡人口,资本和土地等要素最活跃的地区。第三类是传统农 区,
有一些文化特征的传统农区可能会保留下来,但不少传统农区会趋于破败或消亡。
村落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目前还难以找到答案,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未来村庄的巨变是
必然会发生的,且是不可逆的。
(摘编自刘守英《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材料三:
乡村最大的问题就是人都被城市吸走了。乡村里原有的青年人到城市去打工,他们赚了钱
就带着老婆、小孩,甚至亲朋好友一起出去继续打工,他们赚到更多的钱之后就把父母接走。
这样的乡村由于缺乏发展的机遇等前述的一系列问题,所以不断地流失原住民。比如说,浙江
某个自然村, 20世纪 80年代初原有 2000多人,当前只剩下 10到 20个老人在坚守。这些老人
是真正热爱这片土地的人,他们以此为家,一辈子种田种菜,不愿意改变这种生活,他们为了
这片乡村留守了下来。所以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措施就是要唤醒乡村,吸引原住民回流和热爱乡
村的外来者投资。这是当前乡村复兴最重要的工作,而乡村民宿就是一种吸引人流来到乡村的
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
美丽乡村这个内容很大,包括各种各样的乡村产业类型。但是这些乡村产业到底如何落到
实处呢?应该说,乡村民宿启动性强、商业模式清晰、资金需求量小、投入小产出大而快、可
以结合“互联网 +”的形式,说白了,乡村民宿就是一个普通人(比如说白领,农民,甚至下岗
工人)在当下就能够独立做起来的事,这也是真正可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事业。而且乡村
民宿这件事特别适合设计师来做,包括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都很合适。所以,当
前的时代背景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去进行乡村民宿创业,为中国的美丽乡村贡献
力量。
(摘编自俞昌斌《体验设计唤醒乡土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中国乡民被囿在土地上,由无比熟悉的人物无须选择的
关系构 成基本不变的生活环境,是自然发生的礼俗社会。
B.在传统中国熟人社会中人们彼此熟悉,长时间、多方面、经常性的接触使人们产生亲密
感,维系人际关系,保障自由不需要法律只需要规矩就能做到。
C.材料一从生活环境、不同社会性质的对比、礼俗规矩三个角度论证了乡土中国是熟人社
3
会,而材料二把传统村落是熟人社会作为引子,主要论证城市化对传统乡村有巨大影响。
D.材料二、材料三都谈到农村原住民流失的问题,材料二侧重阐述出村农民的代际差,越
年轻的农民对乡村的感情越淡薄,材料三侧重阐述农村存在的最大问题,由此引出振兴乡村的
措施思 路。
2.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里小区商品房日益增多,但是搬到城市里的老人
们总喜欢在小区或路边种菜。请你用《乡土本色》中的相关原理来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5题。
湖 殇
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
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
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 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
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
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
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
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 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
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旷远。这些深深的怀念,
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 ,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
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
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
4
象。新疆离海太远,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
骑车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 望无
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
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
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水边是一
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
脚印,一段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
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 多少
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若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
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
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数字。近 50 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 243 个,其
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 62个。罗布泊消失于 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 1974年;玛纳斯湖消
失于 1974 年;艾丁湖消失于 1987 年。这 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
们眼前一个一个消失的。
?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
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
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
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
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 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
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
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
5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①段用“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来比喻“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感觉 ,表现出痛感的
切身、剧烈;用“骨头”突出湖的干涸带给人的强烈感受;骨头是 身体的一部分 ,隐含湖与人不
可分割的意思。这一比喻贴切形象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B.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 ,用意是以记忆中艾比湖难以忘怀的美丽来反衬
现实中艾比湖的残败 ,表达痛惜之情。
C.误诊 ,是错误的诊断。文章第⑩段写到“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这句话表
明作者认为艾比湖的受破坏情况没有看上去那么严重,并不会枯萎。
D.“殇 ”的本意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湖殇 ”意思就是因为湖的消亡而感到的悲哀遗
憾。本文以 “湖殇 ”为题,准确地揭示了文章的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4.本文是抒情散文 ,第 ? 段 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 ,有何效果 ?(6分)


5.以第 ?~?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6分)




二、文言文阅读( 37分)
(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 5小题, 16分)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白露 ..横江(指白茫茫的水汽) B.山川相 缪 .(盘绕,围绕)
C.而半山 居 .雾若带然(占,处于) D.稍 .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逐渐)
7.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
A.侣 .鱼虾而 友 .麋鹿 B.况吾与子 渔樵 ..于江渚之上
C.粪土 ..当年万户侯 D.吾妻之 美 .我者,私我也
8.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
A.而又何羡乎 B.崖限当道者
C.月出 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6
9.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B.中国古代社会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称谓,男子二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
C.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称,乾隆、显庆都是年号。
D.词又称为长短句、诗余,根据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10.翻译( 4分)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 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题。
刘宗周,字起东,山阴人。父坡,母章氏妊五月而坡亡。 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
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体孱甚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万历二十九年,宗周成 进 .
士 .。天启 元年 ..,起仪制主事。疏言:“魏进忠导皇上驰射戏剧。势将指鹿为马,生杀予夺,制
国家大命。”进忠者,魏忠贤也,大怒,停宗周俸半年。累迁光禄丞、尚宝、太仆少卿,移疾
归。崇祯元年冬,召为顺天府尹。辞, 不许。明年九月入都,上疏曰:“陛下励精求治,宵旰
靡宁。然程效太急,不免见小利而速近功,何以致 唐虞 ..之治 ?”帝以为迂阔,然叹其忠。 未几,
都城被兵,帝不视朝,章奏多留中不报。 米价腾跃,请罢九门税,修贾区以处贫民,为粥以养
老疾,严行保甲之法,人心稍安。为京尹,政令一新,挫豪家尤力 。阉人言事辄不应,或相诟
谇,宗周治事自如。 武清侯苍头殴诸生,宗周笞之,枷武清门外。居一载,谢病归,都人为罢
市。八年七月,内阁缺人。诏所司敦趋,宗周固辞,不许。明年正月入都。时太仆缺马价,有
诏愿捐者听。又议罢明年朝觐。宗周以输赀、免觐为大辱国 。帝愠,然心善其忠。其秋,三疏
请告去。归二年而京师陷。宗周徒步荷戈,诣杭州,责巡抚黄鸣骏发丧讨贼。鸣骏诫以镇静,
宗周勃然。问师期,则曰:“甲仗未具。”宗周叹曰:“嗟乎,是乌足与有为哉 !”乃与故给事
中章正宸、熊汝霖召募义旅。将发,而福王 监国 ..于南京,起宗周故官。明年五月,南都亡。六
月,杭州亦失守。宗周方食,推案恸哭,自是遂不食。绝食二十三日。闰六月八日卒,年六十
有八。
(节选自《明史·刘宗周传》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既生宗周 /家酷贫 /携之育外家 /后以宗周大父老 /疾归事之 /析薪汲水 /持药糜然 /体孱甚 /
母尝忧念之不置 /遂成疾
7
B.既生宗周 /家酷贫 /携之育外家 /后以宗周大父老疾 /归事之 /析薪汲水 /持药糜然 /体孱甚 /
母尝忧念之不置 /遂成疾
C.既生宗周 /家酷贫 /携之育外家 /后以宗周大父老疾 /归事之 /析薪汲水 /持药糜 /然体孱甚 /
母尝忧念之不置 /遂成疾
D.既生宗周 /家酷贫 /携之育外家 /后以宗周大父老 /疾归事之 /析薪汲水 /持药糜 /然体孱甚 /
母尝忧念之不置 /遂成疾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进士,中国古代 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
殿试及第者之称。
B.元年,原来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后来也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C.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唐虞之治即指禅让传贤。
D.监国,通常指太子留守代管国事,文中指福王正式即位之前代行处理国政。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刘宗周疾恶不阿,无畏权贵。刘宗周奏劾魏忠贤引导皇帝骑马射猎、游戏作乐,势必擅
权乱国;武清侯的家奴殴打秀才,刘宗周将其鞭打后上枷示众。
B.刘宗周守正事 君,直言敢谏。刘宗周上疏劝谏皇帝不要急功近利,后又认为捐输银两、
停止朝见礼会有辱国体,皇帝虽然 恼怒 ,但肯定了他的忠心。
C.刘宗周惠政恤民,深得众心。就任顺天府尹时,刘宗周因粮价飞涨请免九门税收,并施
行多项惠民政策;居官一年后告病归乡时,京城百姓为此罢市。
D.刘宗周赤心报国,尽忠殉节。京师陷落,刘宗周扛着矛戈前往杭州,后与熊汝霖等招募
义军准备征伐;杭州沦陷后,刘宗周推案大哭,最终绝食殉国。
14.把文中 画 横线的句子翻 译 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未几,都城被兵,帝不视朝,章奏多留中不报。

(2)阉人言事辄不应,或相诟谇,宗周治事自如。

15.对于刘宗周有关出兵时间的询问,黄鸣骏作何回应 ?刘宗周又作何感叹 ?请简要说明。 (2分 )

三、诗文阅读( 19分)
(一)现代诗鉴赏(本题共 2小题, 9分)
8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6~17题。
教我如何不想她①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
教我如何不想她 ?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
1920年 9月 4日
[注 ]①此诗作于刘半农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期。刘半农( 1934~ 1981),现代诗人,中国新
9
文化运动先驱。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节第一句“天上飘着些微云”,与传统古诗中的“浮云游子意”所蕴含的情感完全相同。
B.第二节第四句“这般蜜也似的银夜”,巧妙地引发“我”内心对“她”的思念。
C.第四节借“枯树”“冷风”“野 火”“暮色”“残霞”等意象传达出浓重的愁思。
D.本诗共分四节,每节五行,其中第三、第五行语句相同,结构匀称工稳,具有建筑美。
17.本诗标题原为《情歌》,后被作者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你认为改后的标题好在哪里?
(6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小题, 10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0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既回忆过去的情景,又表明诗人勇敢地投身革命风浪之中,急流勇
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大任的句子是“ , ”
(2)在《赤壁赋》中 以月亮 做比,说明“变与不变”的道理的句子是“ , ”。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多种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
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4)及既上, ,明烛天南
(5)爱而不见, 。
(6) ,忧伤以终老
(7) ,又岂在朝朝暮暮。
四、语言文字运用(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9~20题。
100年前 ,中 国大地 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 了中国人民
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 ,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五
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 ,五四运动时 ,
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 ,一批爱国青年 ,全国民众奋起抗争 ,誓言“国土不可断送、
人民不可低头” ,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知责任者 ,大丈夫之始也 ;行责任者 ,大丈夫之终也。” ( )。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
天下 ,为济世救民,不惜 ,慷慨赴难。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
10
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增强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
国梦 ,这才是五四精神最大的当代价值 ,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 100周年最好的纪念。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爆发 鼓舞 挺身而出 舍生取义
B.暴发 鼓舞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C.爆发 鼓动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D.暴发 鼓动 挺身而出 舍生取义
20.下列在文中 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责任和担当 ,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
B.家国情怀的精髓 ,乃是担当和责任
C.责任和担当 ,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
D.家国情怀的精髓 ,就体现在担当和责任里面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①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健全的人既要有健康的精神和深
厚的文化内涵,②还要有强健的身体。③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与否,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
要标志。④保持健康,远离疾病,⑤不仅是对家庭、对自己负责,⑥也是对社会、 对国家负责。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中,⑦行为和生活方式占比高达 60%以上,⑧把健康
的责任强化到每个人,⑨“健康中国”建设就有了更有力的支撑。
五、写作( 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我们遇见阳光雨露,遇见冬雪彩虹;我们也遇见微笑,遇见温情……每一刻,都有美好的
遇见。你的生活中,有过怎样的遇见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






11
莆田二中 2020 级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
1.B(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中 B项,“保障自由
不需要法律只需要规矩就能做到”错,根据原文“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
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可知,只是说规矩带来的自由和法律保障的
自由不同,并非“保障自由不需要法律”。故选 B。
2.(6分)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②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
③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每点 2分,可适当展开分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
3、C 应是表明作者对艾比湖残败干涸现状的痛心,不忍接受。
4、①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年份之间却间隔较短,②这就能让读者能具体
地感受到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之深和速度之快,③从而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之深,④让读者
产生触目惊心的感觉和强烈的共鸣。(每点 2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这几段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下列特点:
①运用排比的 修辞 手法(如 “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 ,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
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 ”),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悲痛、更强烈,使文章的语气更通
畅,更流利;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艾比湖比拟为人,从而让读者将心比心,更真切地体会环境遭受破坏
的严重性,更强烈 地 表达作者对破坏环境者 的 愤怒;
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那些盲目赞美艾比湖的文章比喻为 “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
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委婉
地对这些文章进行批评;
④运用联想的方法,由此及彼,由人联想到鸟,联想到鸟 面临的灾难,使环境被破坏的恶劣
影响更加具体可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⑤运用设问的手法提出鸟要 “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这个让人惊心动魄的问
题,让读者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使文章能更好地打动读者。
(每点 2分, 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能紧扣文本也可)
12
二、文言文阅读( 37分)
(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 5小题, 16分)
6.C 7.B 8.B 9.A 10.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 21分)
11. (3分 ) C
12. (3分 ) C (“唐虞之治即指禅让传贤 ”错 , 唐虞之治是指太平盛世 )
13. (3分 ) B(由“帝以为迂阔,然叹其忠”可知,皇帝认为刘宗周“思想迂腐不切实际”,但并
不能说成皇帝恼怒。)
14. (10分 )
(1) (5分 )没过多久,京城遭受战乱,皇帝不临朝听政,表章奏疏多留在皇帝处不批复。
译对大意给 2分; ”未几 ” 译对给 1分 ;“被兵 ” 译对给 1分 ;“视朝” 译对给 1分。
(2) (5分 ) 宦官来商量事情总不理睬,有时对他加以辱骂,宗周治理政事一如既往。
译对 大意给 2分 ;”辄 ” 译对给 1分; “诟谇 ”译对给 1分 ;“治事”译对给 1分。
15.(2分 )
(第一问 )说武器还没备齐 .
(第二问 )感叹不值得与黄 鸣 骏一起做事。
答对一问给 1分。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
刘宗周,字起东,山阴人。父亲名坡,母亲章氏怀孕五个月时刘坡死去。等到生下宗周,
家庭非常贫困,就把他带到娘家抚育。后来因为宗周的祖父年老有病,宗周便回来侍奉他,劈
柴打水,端药送粥。可是宗周的身体很单薄,母亲经常为他担忧操心而不能释怀,于是就得了
病。万历二十九年,宗周中了 进士。天启元年,宗周起用为仪制主事。上疏说:“魏进忠引导
皇上驰马射猎游戏作乐。这样势必会指鹿为马,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控制国家的命脉。”进
忠,即魏忠贤,大为恼怒,停发宗周的俸禄半年。屡次迁任光禄丞、尚宝、太仆少卿,上书称
病回家。崇祯元年冬季,宗周被召回任顺天府尹。推辞未得准许。次年九月进入京师,上疏说:
“陛下振奋精神想把国家治好,早晚不得安宁。然而考核成效太过急躁,不免只看到小的利益
而快速求得近期的功效,怎么能达到唐、虞治国的境界呢 ?”皇帝认为迂阔,然而赞叹他的忠心。
没过多久,京城遭受战乱,皇帝不临朝听政, 表章奏疏多留在皇帝处不批复。米价急剧上涨,
请罢免京城九门的税收,修复存放货物的房屋来安顿贫民,煮粥来养活老人病人,严格执行保
甲法,人心稍为安定。宗周任京城的行政长官,政令全部更新,打击豪门尤其出力。宦官来商
13
量事情总不理睬,有时对他加以辱骂,宗周治理政事一如既往。武清侯的家奴殴打秀才,宗周
鞭答他,在武清门外上枷示众。居官一年,因病辞职回家,京城的人为此罢市。八年七月,内
阁缺人。诏令有关部门敦促他赶来,宗周坚决推辞,未得准许。次年正月入都。当时太仆寺缺
少马价银,有诏令愿捐银的任凭他们。又议论停止明年诸侯秋天朝见 天子的礼仪。宗周认为捐
输银两,停止朝见礼大大地玷辱了国体。皇帝虽然恼怒,心中却赞扬他忠正。那年秋天,宗周
上了三道奏疏请假离去。宗周回家二年而京师陷落。宗周步行扛着矛戈,去往杭州,要求巡抚
黄鸣骏举办国丧征讨贼寇。鸣骏以镇静相告诫,宗周勃然大怒。宗周问出师日期,则回答说:
“武器没有齐全。”宗周叹息说:“哎, 哪里值得与这样的人一起有所作为啊 !”于是与原给
事中章正宸、熊汝霖招募义军。即将出发,福王在南京代理国政,起用宗周为原官。第二年五
月,南都沦亡。六月,杭州也失守。宗周正在吃饭,推开桌案恸哭,从此就不进食。绝食 二十
三天,闰六月八日死,年六十有八。
三 、诗文阅读( 19分)
(一)现代诗鉴赏( 9分)
16.A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
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
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与浮云游子意”所蕴含的情感完全相同 "错,“浮云游子意”借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
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天上飘着些微云 "以 -种舒展的情调展开,描写了春天的 天
空,有几丝云彩在轻轻的漂浮着给淡蓝的天空增加了一丝韵味。 把欣赏者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广
阔无边、飘着些微云的天际。几个短短的词句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那种淡淡的愁绪,就仿
佛飘着的浮云般自由的空间感,从立体的角度来看, 一个“飘”字既表达了自由自在的一种情
绪,也表达了一种缺乏归属感的情感。故选 A。
17.①口语化,明白如话,朗朗上口,表达自然纯朴;②反问手法,语气强烈,语势增强,加深
读者印象;③直抒胸臆,表达直白,一吐为快,抒情真挚热烈;④统领全篇,与每节末尾的那
句 “教我如何不想她” 形成呼应,浑然一体;⑤意 蕴丰富,可理解为思念故乡、祖国、爱人
等多方面的情感。(一点 2分, 任答三点 即可,共 6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共 10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共 1小题, 10分)
(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苍山负雪
14
(5)搔首踟蹰 (6)同心而离居 (7)两情若是久长时
四、语言文字运用( 10分)
19.(3分) A
“暴发”多用于与水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山 洪等;也可用于人的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
义。“爆发”多用于与火有关的事物;也可用于战争、革命等重大事变或情绪、声响等。鼓舞 :
使振作起来 ,增强信心或勇气。鼓动: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临危
受命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挺身而出 :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 ,勇敢地站出来。舍身取义 :
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夙夜在公 :勤于公务。
20.(3分) C
(括号前面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其中心话题为“责
任”,前一分句是说明白责任,后一分句是说担当责任,为保持句子的连贯性,括号 内句子的
主语应为“责任和担当”,排除 B、D项。 C项中,“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
面”前后两个分句脱节,不连贯,故排除。)
21、③修改为:“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⑤修改为:“不仅是对自己、对家庭负责”;
⑦修改为:“行为和生活方式占比高达 60%”;⑧修改为:“把健康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
(每点 1分)
五、写作( 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此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此类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 ——立意
——构思 ——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 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
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学生需要明确“美
好的遇见”指的是什么。此时可以充分发挥联想能力,将“美好的”人、事、物补充完整,可
以是一本书,一处风景,一种精神等。注意题干要求写成记叙文,不少于 800字。
[立意 ]我与诗词的遇见;我遇见了爱;我遇见了美;我遇见了坚强、勇敢、信任等。
[结构 ]记叙文应当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
顺序包括顺序、倒叙和插叙;记叙的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抒情等,还应当注意对事件的详
细记叙和对 主人公的细致刻画,最后通过记叙事件抒发情感,讲述道理。

1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