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1.认识厘米说课稿-人教版(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1.认识厘米说课稿-人教版(共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29 19: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厘米
说课内容
教材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比长短” ,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单位厘米。为以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作铺垫。教材分两部分安排。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建立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性。接着,通过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等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表象,初步掌握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并且,本节内容还是学生运用化归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的良好素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体会统一度量标准的探究过程。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用厘米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养成细心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讨论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突破难点的关键:
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及化
归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启发: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再是一味“传授”,而是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引导。
2、激趣教学: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师通小组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教法
学法
1、自主探究:“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节课的两条判定定理都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得出的,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我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创设情境导入,我给孩子们讲故事:《小熊维尼做新衣》。设疑引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厘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新课教学,我分三大块进行。
(1):我展示,我快乐
我在前一天布置一份预习作业关于统一度量标准知识点。
在预习作业中我让学生他的父母合作,用不同的物品来测量书本的宽度。
这体现我们区域性课堂的理念先学会教。
  学生在课堂上汇报时我总结出我们测量物体长度要用统一的度量标准。
  (2):感知1厘米和认识几厘米。分4步教学。
(a)认识直尺。
(b)认识1厘米。
(c)建立1厘米的表象。
(d)认识几厘米
在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推理出几厘米,学生观察0-2厘米、0-5厘米,4-8厘米,同时介绍读数的方法: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教学过程
(3):学习测量方法。分2步教学。
(a)量小棒长度,掌握测量方法。
(b)纠正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巩固应用,理解掌握。
第一层:基础性练习量。
1、 完成书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 用断尺量小刀。
3、 完成书本练习一,第6页第3题。
第二层:综合性练习。
开展“火眼金睛射箭”活动,先估一估再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一拃和前手臂的长度。
教学过程
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总结本课知识,并且布置课后作业,引申以后学习内容。
知识小结
知识
方法
思想
价值观
   认识厘米
测量物体长度要用统一度量标准
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尺子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
  长度单位:厘米(cm)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