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 招阅读教学之魂,
迎科技小品回归
——绍兴中考语文的反思
与科技说明文的中考题型
嵊州市蒋镇学校 董国根
??? 在刚开好的两会里,发现现实的两会之外仍有个两会,这就是E两会,是草根的两会。我们一线教师对于中考命题的意见和看法,也只能是算E提案,未必入命题家法眼的,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建言献策,还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还是从草根的立场先来说说我们绍兴近几年的中考语文吧,不当之处,权当闲话,姑妄听之。
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一、绍兴中考语文的反思:误区一:课内现代文遭遇“劫难”——现代文弃课内而惟求课外。
考阅读考的是能力,自然是没错的,但从初三的教学中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舍弃课内现代文不教而去训练应试。从这个角度讲,谁入选初三教材,谁就倒霉;谁没入选,谁就有机会被考试相中。从教师这个角度讲,是很真实的问题,的确,考都不考,费劲老力去教,那不是傻子是谁。我们发现,考和教严重隔离,好像是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两边,两地分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要回到过去的只考课内的那一种状态,而是说,应该通过某种办法强化对课文教学的重视,并且在考试中要有所体现。
翻一下近几年的外地试卷,如2008年天津中考就考了《看云识天气》《敬畏自然》《我用残损的手掌》等三个课内片段,2009年赤峰市阅读第二部分是陈从周《说“屏”》,2009湖南省益阳市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13-14题,就可以发现:课内现代文并非与中考“不共戴天”。而在《语文学习》2010年第一期就有王尚文老师的文章叫《“三读”教学法》,也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尝试。
误区二:文言课文的“轮流做庄”。 我们如果统计一下就会发现,文言文的考试有个规律近两三年考过的,决不会再考。对于这样一个现状,明智的老师采取的办法是,着力准备近几年没考的文言文,对于最近一两年考过的文言文,可以说,几乎遭遇到被枪毙的命运。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因为这几年对于文言文的词语和内容理解基本上是“就文考文”,而不像其他许多地方那样,从比较阅读、先总体词语解释后单一阅读的模式进行,猜题就在这样不设防的情景下成可能,这直接影响了初三的文言文教学。 误区三:读书笔记“魂不守舍”
对于读书笔记的写作,第一次登场时,算是创举,到第二年由于相应的措施缺失,它的弊端日益明显。可以说,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记是一种写作的辅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助力,但一旦笔记成为应试作文中占有相当分值并且用以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尺度时,它实际上已经变质。读书笔记从原先不拘形式,心之所至,随意书写的载体变成了有格式有范式的需要训练并且需要见高下的衡量手段,这时,它就和应试作文走上同一条不归之路,也就是意味着,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被置换了,读书笔记惨遭阉割,面目全非了。
误区四:现代文阅读已然“残废”
从2006年考了《掀开“巫山人"神秘的面纱》之后,科技小品的面纱被一直盖上,文学作品的考查成为这几年的重头戏,写“读书笔记”的加入,更减少了对阅读的直接考查的分量,从阅读能力掌握的全面性来说,从考试的角度讲,它俨然已经成为“残疾”。这种“残疾”。可以表现在:第一,文体残缺。有些常用文体被排除在考试之外,小说和散文备受青睐,而实用文体则被打入冷宫久矣。第二,考查阅读能力的残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能力要求,文体的残缺也影响阅读能力培养和考查的全面性。包括读书笔记在内,写有写的规律,读有读的规律,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以此代彼。第三,科学精神缺失。从2006年以后一直没有考过科技说明文,相对而言,对于科学作品教学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这是毫无疑问的,也因此影响了对科普精神的传递和发扬。
二、科技说明文的中考题型(一)改卷的心得: 每次期末阅卷,同样是150分的,数学没到中午基本可以结束了,分数也很高,“三军过后尽开颜”,而我们语文呢?日落西山,用诗经的话来说,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到那时才“夕阳无限好”,总算可以收工了。分数呢?数学140分以上多如牛毛,而我们语文呢?吭哧吭哧地写了上千个字,才那么一点分数。学生写得累,老师改得累,分数又低,真可谓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天怒人怨。我总是想,难道我们真的该写那么多字吗?难道我们真的要这么折腾吗?我是不相信的,我只相信《尚书》上的一句话:“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关键在于我们的观念,我们出题上的问题。
《周易》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我觉得命题也该从“易简”上着眼。下面看一些比较“易简”的科技小品的题型。(二)科技小品题型:
1、选择题(2009年天津、深圳、佛山和桂林、柳州,都将试卷分为卷1和卷2,卷1都是选择题。)在以前有个意见,好像选择题就是束缚,就是死板,是画地为牢,与语文的人文性和学生的主动性背道而驰,现在看来其实完全不是如此。“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选择题也可以是这样的,以少胜多,以简驭繁。它可以容纳相当多的知识点,可以节省学生的很多书写精力,可以减少阅卷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从而增强了考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可谓是一举数得。2、填空题。2009年贵州省安顺市《气温变化的利与弊》15 、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 分) 200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在意大利的一些球队,俱乐部为球员们特别配备了含有玉米纤维的球服。这种运动衣具有比一般的棉制服装高好几倍的吸汗性。( )( )
3、填空+选择 (2008年上海深层海水的利用)
11.第③段中与加点词“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加点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 。
12.第⑤段的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海洋宝藏包括丰富的生物、矿产及深层海水等资源。B.人工制造“涌升海面”是为了充分利用深层海水资源。C.深层海水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都被保存下来。
D.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14.从全文看,深层海水具有 、 和 的特点,它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是(1) (2) (3) 。(12分)4、填表题。
2007长沙《节约是自然界神圣的法则》第14题和第17题,都是填表题)
009年烟台市蜡烛的前世今生5、文中划线题:2009年湖北省恩施《恩施民居——吊脚楼》18.吊脚楼最基本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拟题题。(2007黄冈《热心的海葵》第24题:观察文章插图,结合文意,给插图拟写一个标题。)(2009年河南省第12题)2009年广东省第14.题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清水是最好的清洁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则是文章的灵魂,因此通过拟题检查学生对该文内容的理解,体现其概括和表达能力。7、分层次。(2007年包头市《汽车在空中飞》第18题:在原文上,用“/”把第④段分为四层。)009年泉港区《还原真实的木糖醇》15.请将本文划分为三个部分。8、撰写广告(2007年重庆《三峡博物馆》第23题。有关部门准备打一则广告,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来介绍三峡博物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三峡博物馆的这则广告撰写广告词。要求:内容与选文相符;语言具有吸引力;30字以内。9、自主选择题。(2008年河北省 太空“清洁工”14.选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3分)10、看图说话题。2009浙江金华 《中华鲟》12.仔细观察下面中华鲟的图片,用打比方或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下中华鲟的形体特点。(20字左右)(3分)
??? 三条建议:
1、考和教要最大限度地贴近。返璞归真,老老实实地教,实实在在地考,使考试成为教学的正常延伸,而不是教学的“异化”。2、考的能力点、试题形式、考核内容要相对稳定。考什么,怎么考,应该明确,几年不变,像孔子说的那样“仍旧贯,何必改作?”不让教师搞情报,去潜伏,做余则成。
3、考的办法要尽可能地“简易”。不要将考试成为“精卫填海”,吭哧吭哧,没完没了地写,没完没了地做,也使语文的阅卷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上面的意见和建议,是一偏之见,仅供参考。
不当之处,敬请领导和老师们海涵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