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3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3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9 22:3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他的剑: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在天宝三年(744年)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诗歌还有一个标题《梦游天姥别东鲁诸公》。
因声求气入诗境
读音检测
天姥???天台????瀛州 ?脚著???剡溪
????
渌水?
?谢公屐
??
?暝?????殷岩泉
?
栗深林
訇然
?鸾回车?
?魂悸????恍
朗读全文,思考一下文中的“诗眼句”、“梦境起止句”、“醒后人生规划的句子”。
缘景明情觅仙踪
清理文章思路结构:
梦游之由(起)——叙述
梦游之景(见)——描写
梦游之感(叹)——议论、抒情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缘景明情的依据。在梦前、梦中两段,读时看一看在这两段中写了哪些景?这些景又构成了哪些画面?
从哪句看出作者进入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因之

梦中的景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抒写了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表现了作者鄙弃尘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自己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小结:
总而言之,诗人是托梦言志、借梦抒怀,借这样一个神奇浪漫的梦,表达他对永恒光明世界的向往,这才是他的“理想人生”啊!
知人论世品诗仙
留别和送别相对,李白在梦后写了三句心里话留给来送别的朋友,在最后一段中这三句话中读出了几层意思?
两层:人生无常、求仙访道;蔑视权贵。结尾段属于点睛之笔,照亮全诗,李白对名山仙境的追求,就是对现实的不满,对名山大川的追寻可以看出李白不屈的灵魂和铮铮傲骨,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本质:人格的自由和不屈的追求。
既要避世远游,又何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之语呢?
“诗仙”生平:
14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病逝当涂
李白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生未变。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所有的人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地位,而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甚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不论穷达,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李白的伟大之处,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龚自珍说:“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事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得文化性格在他身上聚在了一起。”这正是我们今天探讨的“诗仙”内涵:用浪漫艺术追求理想人生,以不屈傲骨维护独立人格。
总结: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达,能兼济天下,穷,只能独善其身。傲岸的李白,潇洒出尘,仰天高唱:“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生命不能有苟且,只能有心性和远方!
梦境起止句:
我欲因此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醒后人生规划的句子: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诗眼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理解课文与默


”写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一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


”写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这四句,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山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通过与五岳和赤城进行对比,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天姥山之高峻的诗句是“

”。


”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以天台山作反衬,更突出了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气势,从而表明了诗人急欲神游天姥山之念。
诗中“

”两句承上启下,由现实转入梦境。从这两句起,开始写“梦游”的幻境。
诗中描写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句子是“




”两句,通过谢灵运游山的故事,烘托梦游,写开始登山。


”两句写登山时的见闻,海上日出,天鸡啼鸣,声色并具。


”两句概括了诗人幻想中从早到晚畅游天姥山的游程,一个“忽”字,充分体现了诗人纵情山水,流连忘返,浑然不觉时间流逝的游兴。


”两句,是诗人到达山顶所见的第一幅画面:暮色中,熊吼龙吟如雷震于山谷,让人感觉战栗,惊心动魄。


”两句写洞天石扉打开时惊心动魄的声势,同时启下,引到描写“洞天”的景象。


”两句紧承上文,俯一仰,写出洞天景象的壮观。




。”四句,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的场面。其中,描写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两句回扣题目中的“梦游”,写诗人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两句中连用“悸”“动”“恍”“惊”“嗟”五字,极写梦中仙境之奇幻。
诗中“

”两句,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流露出诗人的消极情绪。
诗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卒章显志,揭示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答案
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3.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4.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5.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6.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7.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8.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9.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10.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11.山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12.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1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14.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1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励志明理求提升
?面对政治理想破灭却能坚守独立人格、同时具有蔑视权贵思想和傲岸不屈性格的诗人李白,你肯定想说的太多。请以“李白,我想对你说”这个句式写几句话来表达你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