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一、新知引入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目标:
A
C
B
腰
腰
底边
顶角
底角
底角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腰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
,
另一边叫做
,两腰的夹角叫做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
.
底边
顶角
底角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
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
活动(一):动手操作
A
C
D
B
AC=AB,
△ABC是等腰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1、将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表格。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A
C
B
D
AB与AC
BD与CD
AD与AD
∠B
与∠C.
∠BAD
与∠CAD
∠ADB
与∠ADC
2、猜想:由这些相等的角和线段,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活动二:细心观察
大胆猜想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猜想与结论:
推理论证: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C.
如何证明两个角相等呢?
可以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来证
思考:如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活动三:合作探究
已知:
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
∠B=
∠C.
证明:
作底边BC的高线AD.
∴∠ADB=∠ADC=90°
AB=AC
(
已知
)
AD=AD
(公共边)
∴
Rt△BAD
≌
Rt△CAD
(HL)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方法一:作底边的高线
在Rt△BAD和Rt△CAD中
A
B
C
D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解:∵△BAD≌
△CAD,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易得
BD=CD,∠BAD=∠CAD.
即等腰△ABC顶角∠BAC的角平分线、底边BC上的中线、底边BC上的高相互重合
.
A
B
C
D
已知:
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
∠B=
∠C.
A
B
C
D
证明:
作底边的中线AD,则
BD=CD
AB=AC
(
已知
)
BD=CD
(
已作
)
AD=AD
(公共边)
∴
△BAD≌
△CAD
(SSS)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BAD和△CAD中
方法二:作底边上的中线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
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
∠B=
∠C.
A
B
C
D
方法三:作顶角的平分线
证明:
作顶角的平分线AD,则
∠BAD=∠CAD
AB=AC
(
已知
)
∠BAD=∠CAD
(
已作
)
AD=AD
(公共边)
∴
△BAD
≌
△CAD
(SAS)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BAD和△CAD中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如图,在△ABC中,
∵AB=AC(已知)∴∠B=∠C(等边对等角)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A
C
B
归纳总结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1、∵AB=AC,∠1=∠2(已知)
2、∵AB=AC,
BD=CD
(已知)
3、∵AB=AC,
AD⊥BC(已知)
如图,在△ABC中,
性质2,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A
B
C
D
1
2
BD=CD,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1=∠2,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BD=CD,∠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
∴
∴
画出任意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平分线、腰上的中线和高,看看它们是否重合?
“三线合一”应该对应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
问题: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是锐角或者直角、
钝角都可以。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一定垂直底边。
4、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5、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
角的平分线。
判断正误:
(
)
X
X
(
)
X
(
)
√
(
)
小试牛刀
(
)
X
75°,
30°
72°,72°或36°,108°
小试牛刀
30°,30°
.
(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36°,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2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填空:
注意: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
2.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例1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
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析:
(1)图中共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2)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设∠A为x,
你能分别表示出图中其它各角吗?
(3)你能求出△ABC各角的度数吗?
D
B
A
C
A
B
C
D
x
⌒
2x
⌒
2x
⌒
⌒
2x
例题解析
在△ABC中,
∠A=36°,∠ABC=∠C=72°.
解得x=36°,
∴∠ABC=∠C=∠BDC,
∠A=∠ABD.
设∠A=x,则∠BDC=
∠A+
∠ABD=2x,
从而
∠ABC=
∠C=
∠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AB=AC,BD=BC=AD,
解:
例1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
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方程思想
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四、巩固练习
A
B
C
1
2
D
解:
∵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
∠ADC=
∠ADB
=
90°
在Rt△ABD中,∠1+∠B=90°
∴
AD⊥BC,∠1
=
∠
2(三线合一)
∴
∠C
=∠B=30°(等边对等角)
∴∠1=90°-∠B=60°
②性质1------
①从整体看-----
③性质2-----
②分类思想,方程思想
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①作辅助线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学到的方法和数学思想有?
五、课堂小结
1、必做题:
习题13.3
第1、4、6题
2、选做题:
习题13.3
第14题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3.1等腰三角形(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会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体验用实验、猜想、证明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
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1时辅助线的添加和对性质2中“三线合一”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三角尺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知引入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几何图形的身影,同学们看一下这些图片中都含有哪种几何图形?
2、知识回顾: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
,另一边叫做
,两腰的夹角叫做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
。
(3)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之外,还有其他什么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活动1:动手操作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
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上台演示,回答问题。
活动2:细心观察
大胆猜想
1、将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表格。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2、猜想:由这些相等的角和线段,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学生思考,口述猜想结果。
3、猜想与结论(教师展示猜想结果)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师:以上是通过观察得出的猜想,能否通过证明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呢?
活动3:合作探究
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知折痕两边的三角形全等,可以构造全等的三角形来证明这些性质。
小组合作探究证明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的证明:
证法1:如图,在△ABC中,AB=AC,作底边BC的高线AD.
∴∠ADB=∠ADC=90°.
在Rt△ABD和Rt△ACD中,
∴Rt△ABD≌Rt△ACD(HL).
∴∠B=∠C.
师:从△ABD≌△ACD中除了能得到∠B=∠C
,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BAD=∠CAD,AD⊥BC
师生活动,由三角形全等后相等的线段和角,可证明第二个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引导学生用另外两种方法证明性质1和2。
证法2:如图,在△ABC中,AB=AC,作底边BC的中线AD,
则BD=C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B=∠C.
证法3:如图,在△ABC中,AB=AC,作顶角∠BAC的角平分线AD,
∴∠1=∠2.
在△ABD和△ACD中,
∴△ABD≌△ACD(SAS).
∴∠B=∠C.
归纳总结: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引导学生用符合语言表示这两个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图,在△ABC中,
∵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如图,在△ABC中,
1、∵AB=AC,∠1=∠2(已知)
∴
BD=CD,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AB=AC,
BD=CD
(已知)
∴
∠1=∠2,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AB=AC,
AD⊥BC(已知)
∴
BD=CD,∠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问题:“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的任意三条线吗?
生:不是,而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师:通过前面的推论和验证,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生: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用三种方式说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既可以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也可以说是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也可以说是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小试牛刀
一、判断正误: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
(
)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是锐角或者直角、
钝角都可以。(
)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一定垂直底边。(
)
4、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
5、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
角的平分线。(
)
二、填空:
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36°,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2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用分类讨论思想分析等腰三角形中的角或边的问题。
三、应用新知
体验成功
例1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析:
(1)图中共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2)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设∠A为x,
你能分别表示出图中其它各角吗?
(3)你能求出△ABC各角的度数吗?
(课件演示)
解:因为AB=AC,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A=36°,∠ABC=∠C=72°.
总结:通过逻辑推理和方程思想求出等腰三角形中的角的度数,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角对等边”。
四、巩固练习
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
求∠1和∠ADC的度数。
先引导学生用学过的两个性质,分析题目中各线段和角的关系,然后通过这些关系最终求出角的度数,并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求解。
五、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2)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3)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2.老师总结: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说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常用方法。
3.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和数学思想?
六、作业
1、必做题:
习题13.3
第1、4、6题
2、选做题:
习题13.3
第14题
七、板书设计
13.3.1等腰三角形(1)
1、
定义:
2、
性质1:“等边对等角”
性质2:“三线合一”
3、
轴对称图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