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29 23:3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2分)生活中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白酒
C.汽水
D.苏打水
2.(2分)1839年虎门销烟采用的方法是:在海边挖池,放入烟土,引入海水浸泡,投入石灰,石灰遇水沸腾,烟土溶解。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有CaO+H2O═Ca(O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会放出热量
C.由此反应推测氧化钙可干燥氯化氢气体
D.此反应可制备氢氧化钙
3.(2分)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  )
A.pH=1的盐酸
B.pH=3的硫酸
C.pH=7的氯化钠溶液
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
4.(2分)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5.(2分)下列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出现明显现象的是(  )
A.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
B.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
C.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
6.(2分)饮食过量,胃酸会大量分泌,以致消化不良。为缓解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  )
A.氢氧化铝
B.氯化钠
C.碳酸镁
D.碳酸氢钠
7.(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添加锌粒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的pH
8.(2分)盐湖地区人们常采用“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方法来获取NaCl和Na2CO3.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B.44℃时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
C.“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
D.“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Na2CO3
9.(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可用来改善酸性土壤
B.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C.洗涤剂去除油污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D.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10.(2分)下面是84消毒液和洁厕灵等消毒液说明书,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产品品名
84消毒液
主要原料
有效成分次氯酸钠(NaClO)
主要性能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味道,pH=11,具有漂白性、挥发性等
主要功能
高效消毒剂
注意事项
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产生有毒物质氧气(Cl2)]
产品品名
洁厕灵
主要原料
有效成分为盐酸(HCl)
主要性能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主要功能
有效清除污垢、除异味
注意事项
密封、置于阴凉处
A.①次氯酸钠、②盐酸、③氯气三物质按氯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顺序是:①>②>③
B.石蕊试剂中持续滴加84消毒液,石蕊试剂先变蓝后褪色,滴加洁厕灵变红
C.洁厕灵可用来清洗大理石物品
D.将酚酞试液染成的小花放入84消毒液中,小花呈红色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0分)
11.(2分)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SO4
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
D.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
12.(2分)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300s内,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
B.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C.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
mL
D.实验室不能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
13.(2分)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它常用于皮肤和物体表面的杀菌消毒,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关于乙醇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溶液的溶剂是水
B.乙醇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C.95%的酒精杀菌消毒效果更好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质量分数大于75%
14.(2分)下列四个图象反映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
15.(2分)葡萄糖溶液是将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溶于水形成的。某温度下一定质量的葡萄糖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5%
B.10%
C.25%
D.60%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6分)
16.(6分)科学使用化学物质,可以保障人体健康。
(1)某同学的部分体液的pH如图所示。
①图中碱性最强的体液是 
 。
②该同学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可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其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某84消毒液产品的部分说明如下表。
84消毒液
[产品特点]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5.1%~6.9%。
[餐具消毒]用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0.04%的消毒液浸泡,20min后用生活饮用水冲净。
[注意事项]①外用消毒剂,须稀释后使用。
②不得将本产品与酸性产品(如洁厕类清洁产品)同时使用。
①依据表中信息,将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6.0%的84消毒液与水按质量比为1: 
 进行稀释,即可用于餐具消毒。
②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与84消毒液混合会产生有毒的氯气(Cl2)。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HCl+NaClO═ 
 +Cl2↑+H2O
17.(15分)如图1是三种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是 
 (填“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2)实验室配制溶液有如下步骤:(已知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
①计算:20℃时,将67g的KCl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 
 g。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烧杯中,提供的量筒规格有10mL、20mL、50mL,应该选择 
 mL的量筒。
③混匀:用 
 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3)根据以上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个(多选)。
A.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4g,表示100g
KNO3饱和溶液中含64g
KNO3
B.Ca(OH)2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于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C.KNO3混有少量KCl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
D.60℃时,将等质量的KNO3、KCl两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KNO3需要水的质量大于KCl
(4)某同学测得B物质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B物质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51.1
①据表中测出的溶解度数据,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画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②根据如图2可知,T= 
 ℃时,C物质的溶解度等于A物质的溶解度。
③要使接近饱和的A、B、C三种溶液都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相同方法是 
 (任填一种)。
④30℃时,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要向其中加水 
 g。
⑤如图3所示:常温下分别向装有适量A、C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装C物质的试管中固体增多,装A物质的试管中固体减少。请你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
18.(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 
 。
(2)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 
 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3)实验④:
Ⅰ.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 
 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 
 (填化学式)。
Ⅱ.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 
 、 
 。
(4)实验⑤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实验④⑤对应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填数字序号)。
(6)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 
 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9分)
19.(11分)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仪器和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制取氧气。
①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 
 。
②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溶液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③选用B作为发生装置,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时的主要操作步骤有:a.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e.组装仪器。以上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2)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后的废液中如果含有稀盐酸不能直接排放,以免污染环境。请你选择下列试剂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检验废液中是否含有稀盐酸。
可供选择的试剂;石灰石、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20.(9分)陈东同学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也可能呈 
 。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溶液少许,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继续验证】可以设计多种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
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溶液呈 
 
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 
 
方案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 
 
若有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
溶液呈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 
 
溶液呈中性
21.(9分)某同学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为确认溶液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探究1】
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实验现象应是 
 ;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的物质是 
 。
【探究结论】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四种物质中的 
 ,你的判断依据是 
 。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讨论质疑】有同学认为以上分析不严密,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2】向操作①后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颜色不变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2可确定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 
 。
【反思拓展】造成该溶液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五、分析与计算题(5分)
22.(5分)请你仔细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并进行计算。
(1)反应后烧杯中溶液质量为 
 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2020-2021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答案】A
【解答】解:A、酸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B、白酒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汽水是碳酸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苏打水是碳酸钠溶于水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答案】C
【解答】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发生的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过程中会发出大量的热,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所以不能用氧化钙来干燥氯化氢气体,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此反应可制备氢氧化钙,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答案】D
【解答】解:A、pH=1的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
B、pH=3的硫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
C、pH=7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溶液不能使石蕊和酚酞变色,故错误;
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答】解: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的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装瓶等,量取浓盐酸和水时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溶解时用到烧杯、玻璃棒,装瓶时需要细口瓶,用不到托盘天平。
故选:D。
5.【答案】B
【解答】解:A、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B、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C、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D、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答案】B
【解答】解:A、氢氧化铝是弱碱性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不能与胃酸反应,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符合题意。
C、碳酸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NaH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A
【解答】解:A、应先加固体,再加液体;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8.【答案】B
【解答】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平缓,所以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A正确;
B、44℃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50g,所以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50%,故B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故C正确;
D、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Na2CO3,故D正确。
故选:B。
9.【答案】B
【解答】解:A、熟石灰显碱性,所以熟石灰可用来改善酸性土壤,故A正确;
B、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是不能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B错误;
C、洗涤剂能乳化油污,所以可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故C正确;
D、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所以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故D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答】解:A.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则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盐酸的化学式为HCl,则HCl中氯元素的化学式为﹣1价,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氯气的化学式为Cl2,则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所以①次氯酸钠、②盐酸、③氯气三物质按氯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顺序是:①>③>②,故A错误;
B.分析84消毒液的主要性能可知,84消毒液pH=11,具有漂白性,则石蕊试剂中持续滴加84消毒液,由于84消毒液显碱性,则石蕊试剂先变蓝,又由于具有漂白性,则后褪色,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HCl),则滴入石蕊试剂,石蕊变红,故B正确;
C.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HCl),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所以洁厕灵不能清洗大理石物品,故C错误;
D.分析84消毒液的主要性能可知,84消毒液pH=11,具有漂白性,将酚酞试液染成的小花放入84消毒液中,小花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0分)
11.【答案】AC
【解答】解:A.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可知,P点是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所以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MgCl2>MgSO4>KCl,故B错误;
C.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将t2℃升温至t3℃时,MgCl2和K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升温时不会有晶体析出,而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有晶体析出,所以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时,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故C正确;
D.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MgCl2的溶解度是70g,t2℃时,则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85g,故D错误;
故选:AC。
12.【答案】AB
【解答】解: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的酸性减弱,则pH增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的酸性减弱,则pH增大,所以0~300s内,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故A正确;
B.分析曲线图可知,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体积单位时间内先增加的速率慢,随着反应的进行,单位时间内增加的速率加快,所以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故B正确;
C.分析曲线图可知,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2.8amL,100~200s内的产生CO2的体积为7.8amL﹣2.8amL=5.0amL,所以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
mL﹣2.8amL=2.2mL,故C错误;
D.分析曲线图可知,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生成CO2是持续进行,反应速率也比较适中,所以实验室能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故D错误;
故选:AB。
13.【答案】AB
【解答】解:A、乙醇溶液是乙醇的水溶液,乙醇溶液的溶剂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乙醇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酒精溶液的杀菌作用不是浓度越大越好,75%的酒精溶液杀菌作用最强,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酒精的密度比水的小,医用酒精中乙醇的质量分数小于7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14.【答案】B
【解答】解: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继续溶解至饱和,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与图象不一致;故A不正确;
B、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在有盐酸存在时,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至盐酸完全反应后,开始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直至氯化铁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与图象完全吻合;故B正确;
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时,有催化剂时放出氧气速度比不加催化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与图象不符;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随着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越来越弱,但应仍为碱性,不可能成为酸性;与图象不符;故D不正确;
故选:B。
15.【答案】B
【解答】解:由葡萄糖和水的化学式可知,葡萄糖和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8,所以葡萄糖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因此,该葡萄糖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80%﹣10%=10%。
故选:B。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6分)
1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①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图中胰液的pH最大,则图中碱性最强的体液是胰液。
②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2)①根据题意,用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0.04%的消毒液浸泡,20min后用生活饮用水冲净。
设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6.0%的84消毒液与水按质量比为1: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6.0%=(1+x)×0.04%
x=149。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氢、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3、1、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氯、钠、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0、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分子由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则未知物质的化学式为NaCl。
故答案为:
(1)①胰液;②Al(OH)3+3HCl═AlCl3+3H2O;
(2)①149;②NaCl。
17.【答案】(1)逐渐增大;
(2)①18;
②20;
③玻璃棒;
(3)BC;
(4)①;
②10;
③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④50;
⑤温度降低,C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晶体析出,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A继续溶解。
【解答】解:(1)分析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大,故填:逐渐增大;
(2)①20℃时,将67g的KCl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的质量为﹣67g=18g,故填18;
②通过计算可知,量取水的体积为18mL,则应选取20mL的量筒,故填:20;
③用玻璃棒使其混匀,故填:玻璃棒;
(3)A.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4g,表示164g
KNO3饱和溶液中含64g
KNO3,故A错误;
B.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可知Ca(OH)2由0℃~100℃时溶解度从0.18g~0.08g,KCl由0℃~100℃时溶解度从29g~58g,所以Ca(OH)2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于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故B正确;
C.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KNO3混有少量KCl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故C正确;
D.6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则将等质量的KNO3、KCl两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KNO3需要水的质量小于KCl,故D错误;
故填:BC;
(4)①依据表中数据画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故填:;
②分析图2中A、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0℃,C物质的溶解度等于A物质的溶解度,故填:10;
③分析图2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A、B、C三种溶液都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相同方法是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故填: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30℃时,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150g,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要向其中加水的质量为﹣150g=50g,故填:50:
⑤分析图2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常温下分别向装有适量A、C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装C物质的试管中固体增多,装A物质的试管中固体减少A的,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温度降低,C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晶体析出,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A继续溶解,故填:温度降低,C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晶体析出,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A继续溶解;
1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所以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潮湿;故填:潮湿;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蓝;红;
(3)Ⅰ.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无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合成氯化钠和水,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氯化钠和氯化氢;故填:无;NaCl、HCl;
Ⅱ.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盐酸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甲、乙两处分别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故填:OH﹣;H+;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故填:产生蓝色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
(5)④中的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⑤中是碱和盐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填:④;
(6)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装置内的压强变得更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氢氧化钠溶液;2NaOH+CO2=Na2CO3+H2O。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9分)
1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①X是集气瓶。
故填:集气瓶。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C或E,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故填:A;C或E。
③选用B作为发生装置,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
以上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收集气体。
故填:2H2O22H2O+O2↑;ecdab。
(2)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操作:向废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与结论:溶液变红色,溶液中含有盐酸。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向废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溶液中含有盐酸。
2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有剩余,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故可假设可能呈酸性或中性;故答案为:酸性;中性;
【实验验证】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实验结论是显碱性,则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显酸性或中性;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溶液少许,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继续验证】方案1:氯化钠与氧化铜不反应,而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所以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显酸性;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证明溶液中不含氯化氢,呈中性;故答案为: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显酸性;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证明溶液中不含氯化氢,呈中性;
方案2:氯化钠与铁不反应,而盐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所以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铁粉,若有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显酸性;若无明显变化,则证明溶液中不含氯化氢,呈中性;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
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溶液呈
酸性
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
中性
方案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
铁粉
若有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
溶液呈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HCl=FeCl2+H2↑

无明显变化
溶液呈中性
2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实验探究1】依据表格信息可知NaCl溶液的pH=7,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色,可知实验现象为溶液呈红色,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气泡产生,所以排除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故填:溶液呈红色;NaOH;
[实验结论】依据图乙实验操作的现象排除了NaCl和NaOH,又依据表格信息可知NaHCO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8.8%<10%,Na2CO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7.7%>10%,所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2CO3,又因为NNa2C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水、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Na2CO3;因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达不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Na2CO3+2HCl=2NaCl+H2O+CO2↑;
【得出结论】依据【实验探究2】滴加过量CaCl2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颜色不变但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NNa2CO3和NaOH,是一瓶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故填:NaOH;
[反思拓展】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造成该溶液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的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
五、分析与计算题(5分)
2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设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质量为x,生成氢气为y,
Fe+2HCl═FeCl2+H2↑,
56
127
2
11.2g
x
y
==,
x=25.4g,y=0.4g,
反应后烧杯中溶液质量为:11.2g+189.2g﹣0.4g=200g,
故填:200。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2.7%,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2.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