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堂练习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堂练习卷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30 17:1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课堂练习卷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2分)
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味精 B.蔗糖 C.食盐 D.菜籽油
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无色透明 B.含有溶质和溶剂
C.都是液体 D.均一、稳定
3、下列各组物质里,前者是后者的溶质的是(  )
A.生石灰、石灰水 B.酒精、酒精的水溶液
C.盐酸、稀盐酸 D.二氧化碳、碳酸溶液
4、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它常用于皮肤和物体表面的杀菌消毒,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关于乙醇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溶液的溶剂是水
B.乙醇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C.乙醇溶液都是浓溶液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质量分数小于75%
5、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硬水易产生水垢
B.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在“活性炭吸附池”中除去水里的色素和异味
C.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操作中,蒸馏是净水程度较高的操作
D.乳化是使植物油溶解在水中
6、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涤剂去除油污是由于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
B.武德合金作为保险丝是因为其熔点较低
C.用保鲜膜保鲜食品是防止食物发生氧化反应
D.利用活性炭吸附性降低水的硬度
7、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B.被雨淋湿的自行车应立即涂油以防生锈
C.用洗涤剂乳化餐具上的食用油后,得到的液体是溶液
D.废弃塑料采用焚烧法处理
8、下列清洗方法是利用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
C.用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
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10、化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下列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归纳概括完全正确的是(  )
A.白醋、酒精、汽油易挥发,是由于分子在不停运动,其挥发过程是化学变化
B.井水含有较多钙、镁离子,是硬水,危害人体健康,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将其软化
C.通常的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如:吹灭蜡烛就是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D.餐厅洗碗工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汽车修理工用汽油清洗手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都是溶解
11、学习化学时可用如图表示某些从属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B C D
X 溶剂 石油 单质 化合物
Y 溶液 化石燃料 化合物 氧化物
A.A B.B C.C D.D
1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模型 B、不饱和溶液、稀溶液模型

C、溶液特征模型 D、 金属材料模型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28分)
13、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湿巾的种类与利弊
湿巾是主要由水、水刺无纺布和丙二醇制成的用于擦脸、擦手或皮肤的纸巾。市场上的湿巾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只能做皮肤湿润保养的,另一类是可起到消毒作用的。
湿巾的成分主要有:水--湿巾中药液的含量一般占80%左右,而药液中9成以上是水;保湿剂--丙二醇是一种溶剂,也是保湿剂,可以帮助药液中的有效物质溶解在水中,使水分不容易挥发出去,并起到抗、防腐作用,所以几乎所用的湿巾中都有它;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是用来去除污垢和油脂,达到清洁作用;防腐剂、抗菌剂等。
在众多消毒湿巾中,以低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为消毒成分的消毒湿巾最安全,腐蚀性也非常低,对人体无剌激无伤害。
爱化妆的女性所使用的卸妆湿巾,其中的活性清洁成分与一般的洗面奶相同,都依赖于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去除彩妆、油脂和死皮。卸妆湿巾使用起来又快又方便,但却并不是日常护肤的最佳选择。如果不彻底洗去卸妆湿巾中的活性清洁成分,皮肤可能会受到刺激,一些含有酒精的卸妆湿巾中还有可能引起刺痛。
(1)湿巾中的溶剂主要是水和 。
(2)常用的消毒湿巾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与其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是 ,二者化学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 。
(3)卸妆湿巾能够清洁皮肤的原理是将彩妆、油脂进行了 。
14、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或溶液的名称:
溶液 盐酸 澄清石灰水 碘酒
溶质 氯化钠 氢氧化钠
溶剂 水 水
15、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mL 氯化铵 15
实验2 50mL 氯化钙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mL 无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 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评价】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16、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如图)。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 (填名称、下同),溶剂是 ;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如图的示意图,表示完全溶解后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 (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你的理由是 。
17、浩然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 。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 。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 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B C D D A D D B
11 12







D C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28分)
13、答案:(1)丙二醇;
(2)H2O2;H2O;分子结构不同;
(3)乳化。
14、答案:
15、答案:【数据分析】
(1)50。
(2)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NH4Cl。
【反思提升】
(4)A、B。
16、答案:(1)碘;汽油;
(2)甲;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17、答案为:(1)加快固体溶解;???用玻璃棒搅拌;??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4)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