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只有一个地球》 课件+教案(共26+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只有一个地球》 课件+教案(共26+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30 22:22:48

文档简介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部编六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文中还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学生对“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可能对环境遭到破坏的恶果缺乏清晰的概念,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应在加强这方面教育的同时,凸显“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只有地球”这一事实,使学生能将从课文中得到的感悟在生活中有所体现,进一步激发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另外,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从上述特点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世界著名的杂志《时代周刊》每年都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位年度新闻人物。评出的这个人,肯定是这一年中在全世界影响特别大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法国的戴高乐将军等都入选过。有一位中国人在1978年和1985年两次入选,他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但是,1988年《时代周刊》却评选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新闻人物。当时结果一公布,几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对,就是濒危的地球。想知道为什么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课文。
2.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3.思考:我们还可以把地球称为什么?
摇篮、水球、母亲、家园……
地球,母亲!这是多么亲切的称呼啊!就像亲生母亲对我们来说都只有一个一样,宝贵的地球对我们来说也只有一个。那么,地球这位“母亲”给予了我们什么?她的宝贵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字词,指名认读。
晶莹
包裹
摇篮
和蔼
资源
慷慨
贡献
滥用
基地
目睹
壮观
半径
有限
矿物
地质
无私
矿产
节制
开采
枯竭
毁坏
设想
破碎
子孙
3.细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段?
这篇课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1)讲地球的外部形态;
第二段(2)讲地球的面积;
第三段(3、4)讲地球的资源;
第四段(5—8)讲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第五段(9)讲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合作:文章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地球的美丽——“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地球的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资源有限——“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地球是唯一的,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2.感受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1)“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那么,宇航员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宇航员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
晶莹的球体;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比喻句和拟人句。蓝色——海洋;白色——云层;纱衣——大气层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离不开地球,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不可分离的关系。
(2)理解句子。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表现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喜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3)在教材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中,有一段文字显示了地球之小,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大家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结合本课第2自然段,说说地球的“小”。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宇宙生命之谜》
半径: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4)出示例句,学生指出说明方法。
①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列数字)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四、总结提高
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它的外观(美丽壮观),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它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作者在文章中向人类发出了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知道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些知识的呢?
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看上去美丽壮观吗?宇航员的担忧是多余的吗?同学们,要真正理解宇航员的感叹,理解他的自豪和担忧,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文章剩下的部分。
二、品读课文
1.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
(1)地球用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
自然资源——矿产、水、土地、生物
(2)文中哪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地球的慷慨无私?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无私、慷慨”都是人具有的品格。
(3)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吗?课文在说明这一点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自然资源不是无限的,如矿产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有会枯竭的一天。这里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既然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是非常容易破碎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离开地球,去别的星球上生活呢?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很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则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既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3.从我们刚才的学习来看,宇航员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精心保护
4.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既与前文照应,又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强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破碎”,所以我们要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补充资料: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5.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着无情地破坏,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6.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科学家已经明,在茫茫宇宙中;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到火星或月球去建造移民基地,也仅仅是科学家的设想。所以说如果“只有一个”的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7.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
三、拓展延伸
1.写了《花之歌》的诗人纪伯伦还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田野中的哭声》,诉说了田野的悲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东方欲晓,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在那返璞归真、美不可言的时刻,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询什么是美的真谛,让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什么是真实的美。
这时,一阵阵风从树丛中徐徐而来,像一个贫苦无靠的孤儿在叹息。我问道:“轻柔的微风啊!你为什么叹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进了城里,可在城里,我纯洁的躯体沾满了病菌,到处都是有毒的气息。因此,我才这样伤心。”
我回眸向万紫千红的花儿望去,只见它们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泪水。我问道:“美丽的花儿呀,你们为什么要哭?”花儿抬起她那俏丽的脸,说:“我们哭,是因为人们来到这里,掐断我们的粉颈,把我们带进城里,又把我们丢进垃圾堆里。人类残酷的手将使我们离开故土——田野,我们怎能不哭泣?”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溪水在号哭,于是我问道:“甘美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他答道:“因为我不得不流进城里,在那里,人们鄙视我们,他们用我们的身体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洁的身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我怎能不号哭?”
随后,我侧耳倾听,又听到鸟儿在唱着伤心的歌,我就问道:“漂亮的鸟儿啊!你们在为谁悲伤?”鸟儿说:“人们将要像用镰刀割草似的把我们消灭掉。我们在相互诀别,谁都不知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随到哪里。我们怎能不悲伤?”
旭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为树丛戴上了一顶顶金冠,我不由得想:“人类为什么要破坏大自然创建的东西呢?”
2.阅读与交流。
(1)诗人听到了哪些哭声?(微风、花儿、溪水和鸟儿的哭声。)
(2)诗人真的听到了这些哭声吗?他是想表达什么?(没有。诗人假借自然界中的哭声,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发起了控诉。)
(3)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你想对大自然或地球母亲说些什么?想一想,再写下来。
四、总结概括
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家园。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时代周刊》将地球评为年度风云行星,不正是在呼吁大家珍爱我们的地球吗?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五、作业布置
1.画一幅环保宣传画,配上一句环保宣传语。
2.假如你是一朵花,或一棵树,或一块煤……,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3.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共26张PPT)
第六单元?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988年《时代周刊》却评选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新闻人物。当时结果一公布,几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激趣导入
对,就是濒危的地球。想知道为什么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课文。
激趣导入
思考:我们还可以把地球称为什么?
摇篮、水球、母亲、家园……
晶莹
包裹
摇篮
和蔼
资源
  
矿物
慷慨  
贡献
滥用   基地
目睹
认识词语
多音字学习
辨析
表示“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较小的,跟‘厚’相对”“(感情)冷淡,(情义)不深”“(味道)淡”“不肥沃”时,读báo,如,薄饼、薄脆;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或表示“轻微,少”“不庄重”“看不起,轻视,慢待”“迫近”等时,读bó,如,薄技、轻薄、鄙薄、薄暮;用于“薄荷”一词时,读bò。

báo

薄片
薄被
薄荷

薄雾
薄利
多音字学习

nàn
nán
责难
难民
难解难分
字歌
围困敌军插翅难(nán)逃,难(nàn)民逃难(nàn)满地哀嚎。
世事难(nán)为世事难(nán)料,苦难(nàn)兄弟奔走相告。
词语解释
【邀游】漫游;游历。
【遥望】往远处望。
【交错】交叉;错杂。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这里指各种星球光亮耀眼。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渺小】微小。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资源。
词语解释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多含贬义)。
【地质】地壳的成分和结构。
【慷慨】大方;不吝惜。
【枯竭】(体力、资财等)用尽;穷竭。
【再生】文中指可再生资源的更新。
【滥用】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文中指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化学品。
词语对对碰
反义词
晶莹一晦暗
慷慨一吝啬
枯竭一充沛
破碎一完整
和蔼可亲一冷若冰霜
词语对对碰
近义词
威胁一要挟
感叹一感慨
晶莹一明亮
恩赐一赏赐
慷慨一大方
和蔼可亲一和颜悦色
初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段?
初读感知
第一段(1):讲地球的外部形态;
第二段(2):讲地球的面积;
第三段(3、4):讲地球的资源;
第四段(5—8):讲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第五段(9):讲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合作:文章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地球的美丽——“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地球的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地球资源有限——“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地球是唯一的,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那么,宇航员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宇航员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晶莹的球体;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蓝色——海洋;白色——云层;纱衣——大气层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比喻句和拟人句。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离不开地球,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不可分离的关系。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怎样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个句子?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表现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喜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教材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中,有一段文字显示了地球之小,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大家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结合本课第2自然段,说说地球的“小”。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宇宙生命之谜》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半径: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一说下列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列数字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作比较
总结提高
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它的外观(美丽壮观),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它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作者在文章中向人类发出了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见(共28张PPT)
第六单元?第18课
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知道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些知识的呢?
激趣导入
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品读课文
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看上去美丽壮观吗?宇航员的担忧是多余的吗?同学们,要真正理解宇航员的感叹,理解他的自豪和担忧,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文章剩下的部分。
品读课文
自然资源——矿产、水、土地、生物
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
(1)地球用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
品读课文
自然资源——矿产、水、土地、生物
品读课文
自然资源——矿产、水、土地、生物
品读课文
(2)文中哪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地球的慷慨无私?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无私、慷慨”都是人具有的品格。
品读课文
(3)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吗?课文在说明这一点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自然资源不是无限的,如矿产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有会枯竭的一天。这里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品读课文
既然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是非常容易破碎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离开地球,去别的星球上生活呢?
品读课文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很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
“至少”一词则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
“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品读课文
从我们刚才的学习来看,宇航员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精心保护
品读课文
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既与前文照应,又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品读课文
补充资料: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品读课文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着无情地破坏,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品读课文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品读课文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到火星或月球去建造移民基地,也仅仅是科学家的设想。所以说如果“只有一个”的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品读课文
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总结全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
本文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再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相关知识,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提醒人类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要点解读
结构图示
拓展延伸
写了《花之歌》的诗人纪伯伦还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田野中的哭声》,诉说了田野的悲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拓展延伸
东方欲晓,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在那返璞归真、美不可言的时刻,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询什么是美的真谛,让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什么是真实的美。
这时,一阵阵风从树丛中徐徐而来,像一个贫苦无靠的孤儿在叹息。我问道:“轻柔的微风啊!你为什么叹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进了城里,可在城里,我纯洁的躯体沾满了病菌,到处都是有毒的气息。因此,我才这样伤心。”
拓展延伸
我回眸向万紫千红的花儿望去,只见它们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泪水。我问道:“美丽的花儿呀,你们为什么要哭?”花儿抬起她那俏丽的脸,说:“我们哭,是因为人们来到这里,掐断我们的粉颈,把我们带进城里,又把我们丢进垃圾堆里。人类残酷的手将使我们离开故土——田野,我们怎能不哭泣?”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溪水在号哭,于是我问道:“甘美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他答道:“因为我不得不流进城里,在那里,人们鄙视我们,他们用我们的身体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洁的身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我怎能不号哭?”
拓展延伸
随后,我侧耳倾听,又听到鸟儿在唱着伤心的歌,我就问道:“漂亮的鸟儿啊!你们在为谁悲伤?”鸟儿说:“人们将要像用镰刀割草似的把我们消灭掉。我们在相互诀别,谁都不知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随到哪里。我们怎能不悲伤?”
旭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为树丛戴上了一顶顶金冠,我不由得想:“人类为什么要破坏大自然创建的东西呢?”
拓展延伸
(1)诗人听到了哪些哭声?
微风、花儿、溪水和鸟儿的哭声。
(2)诗人真的听到了这些哭声吗?他是想表达什么?
没有。诗人假借自然界中的哭声,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发起了控诉。
拓展延伸
(3)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你想对大自然或地球母亲说些什么?想一想,再写下来。
总结概括
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家园。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时代周刊》将地球评为年度风云行星,不正是在呼吁大家珍爱我们的地球吗?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1.画一幅环保宣传画,配上一句环保宣传语。
2.假如你是一朵花,或一棵树,或一块煤……,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3.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作业布置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