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京剧趣谈 课件+教案(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京剧趣谈 课件+教案(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1 21:59:49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七单元?第23课
京剧趣谈
图片导入




图片导入
金玉奴
图片导入
拾玉镯
图片导入
玉堂春
谈话导入
说起中国的国粹,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起京剧。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京剧,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徐城北,笔名塞外、品戏斋。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后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梅兰芳与二十世纪》《梅兰芳百年祭》《京剧架子与中国文化》《老字号春秋》,《老北京》三部曲以及文化随笔集《紧拉慢唱》《沧海闲人》等。
京剧简介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二胡、月琴等管弦乐器和锣、鼓等打击乐器伴奏,被视为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简介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初读课文
检查生字词:
驰骋
尴尬
彻底
鲜明
虚拟
唯恐
制服
高妙
凸显
无穷无尽
约定俗成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风雨不透
多音字学习

xiàng
xiāng
亮相
将相
互相
相应
字歌
相(xiāng)逢在雨中,
长相(xiàng)很普通。
给他照张相(xiàng)
,
相(xiāng)互来支撑。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
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演出得具有神韵。
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品读探究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用原文回答。
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这是一种虚拟的道具。
(一)趣谈“马鞭”
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主要表现在哪里?
(1)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
(2)马鞭拿在手里,演员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种动作,表示出各种意义。
品读探究
3.“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彻底”指“全面的、充分的”,“彻底解决”和“无比漂亮”都包含着一种赞叹,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佩服的感情,这也说明“马鞭”是一种凝聚着智慧的表现手法。
品读探究
4.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出了哪两个例子?
举例子;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用的线是虚的,一个是宴席上举杯喝酒是虚的。
品读探究
1.读第二部分,思考:第1自然段中有几个加了引号的字,如“杀”“醒”“完”,这里的引号表示什么?
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因为舞台上的“杀”“醒”“完”都是虚拟的,不是真实的,所以要加上引号。
(二)趣谈“亮相”
品读探究
2.文中讲了哪两种“亮相”?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课文中讲了两种亮相——静态的亮相和动态的亮相。静态的亮相是在紧张而激烈的情节当中突然停下来,一切都像是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作用是以静显示武艺的高强,显示必胜的信心。动态的亮相是双方正在交战时,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耍刀或枪。这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作用是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品读探究
3.第3自然段中有这样几句话:“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你读完这几句话后有什么感觉?你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
品读探究
这几句话仿佛一问一答,观众说出他的疑问,作者解答对方的疑问。两个反问句写出了观众的吃惊,这其实也是我们的疑问:耍兵器似乎和京剧的情节没有多大关系,为什么要这样呢?经过作者的解答,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京剧自发展初就延续下来的,既使京剧表演更加精彩、有可观性,也显示了人物的英雄气概。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文章语言的通俗、亲切、自然。
品读探究
结构图示
要点解读
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强烈的自豪感。
总结概括
除了马鞭和亮相,有关京剧的有趣的知识还有许多。比如京剧的脸谱与人物分类、京剧的音乐、京剧的服饰等。京剧有深厚的艺术底蕴,我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要多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不要因为人云亦云而去忽略它、排斥它,要真正去了解它。只有真正走近它,才能体会它的无穷魅力。
拓展延伸
 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打”则指的是武功。
拓展延伸
京剧的四大行当:人们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京剧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拓展延伸
京剧的脸谱: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
一般来说,红色脸谱代表忠义;紫色脸谱象征刚正;蓝色脸谱代表勇猛;黑色脸谱代表耿直;绿色脸谱表示侠骨义胆;白色脸谱表示奸诈、狠毒;金、银二色脸谱则多见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
拓展延伸
京剧界四大名旦:“四大名旦”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投票选举产生的,前四名依次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梅、尚、程、荀四人在艺术上各具特色。
作业布置
1.课下搜集更多关于京剧的资料,欣赏相关表演。有条件的话,可以到现场去看一场京剧表演。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再见《京剧趣谈》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详细介绍了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马鞭等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点和作用,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了解京剧、欣赏京剧的兴趣。文章围绕一个“趣”字,介绍了京剧的一些趣味知识,从中体现了京剧的智慧和韵味。京剧虽然是我们的国粹,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能听懂京剧、会欣赏京剧的同学肯定很少。所以本课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欣赏一些经典片段。教师更要准备好相关多媒体课件,将京剧欣赏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边学边欣赏,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3.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京剧的图片)说起中国的国粹,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起京剧。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每一位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京剧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同时,她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京剧,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特色。
2.板书课题——京剧趣谈
二、初读课文
1.介绍作者。
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粉碎“四人帮”后,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2.介绍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4.检查生字词。
驰骋
尴尬
彻底
鲜明
虚拟
唯恐
制服
高妙
凸显
无穷无尽
约定俗成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风雨不透
5.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
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演出得具有神韵
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品读探究
(一)趣谈“马鞭”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用原文回答。
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这是一种虚拟的道具。
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主要表现在哪里?
(1)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
(2)马鞭拿在手里,演员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种动作,表示出各种意义。
3.“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彻底”指“全面的、充分的”,“彻底解决”和“无比漂亮”都包含着一种赞叹,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佩服的感情,这也说明“马鞭”是一种凝聚着智慧的表现手法。
4.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出了哪两个例子?
举例子;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用的线是虚的,一个是宴席上举杯喝酒是虚的。
5.播放京剧视频及京剧中骑马、纳鞋底、举杯饮酒的图片。
(二)趣谈“亮相”
1.读第二部分,思考:第1自然段中有几个加了引号的字,如“杀”“醒”“完”,这里的引号表示什么?
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因为舞台上的“杀”“醒”“完”都是虚拟的,不是真实的,所以要加上引号。
2.文中讲了哪两种“亮相”?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课文中讲了两种亮相——静态的亮相和动态的亮相。静态的亮相是在紧张而激烈的情节当中突然停下来,一切都像是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作用是以静显示武艺的高强,显示必胜的信心。动态的亮相是双方正在交战时,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耍刀或枪。这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作用是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3.第3自然段中有这样几句话:“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你读完这几句话后有什么感觉?你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
这几句话仿佛一问一答,观众说出他的疑问,作者解答对方的疑问。两个反问句写出了观众的吃惊,这其实也是我们的疑问:耍兵器似乎和京剧的情节没有多大关系,为什么要这样呢?经过作者的解答,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京剧自发展初就延续下来的,既使京剧表演更加精彩、有可观性,也显示了人物的英雄气概。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文章语言的通俗、亲切、自然。
四、总结概括
除了马鞭和亮相,有关京剧的有趣的知识还有许多。比如京剧的脸谱与人物分类、京剧的音乐、京剧的服饰等。京剧有深厚的艺术底蕴,我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要多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不要因为人云亦云而去忽略它、排斥它,要真正去了解它。只有真正走近它,才能体会它的无穷魅力。
五、拓展延伸
补充资料,出示一些关于京剧的关键词,让学生进一步领略京剧的魅力。
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唱”,指的是唱功;“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
“打”则指的是武功。
京剧的四大行当:人们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京剧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京剧的脸谱: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一般来说,红色脸谱代表忠义;紫色脸谱象征刚正;蓝色脸谱代表勇猛;黑色脸谱代表耿直;绿色脸谱表示侠骨义胆;白色脸谱表示奸诈、狠毒;金、银二色脸谱则多见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
京剧界四大名旦:“四大名旦”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投票选举产生的,前四名依次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梅、尚、程、荀四人在艺术上各具特色。
六、作业布置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也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课下搜集更多关于京剧的资料,欣赏相关表演。有条件的话,可以到现场去看一场京剧表演。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