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据处理(教案)及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据处理(教案)及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30 18:43:53

文档简介

20秋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
(教案)
练习四。(教材第66~68页)
1.进一步认识三种常见的统计图,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能对统计图中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难点: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的学习到这儿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
我认识了扇形统计图,知道了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
我知道了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
我了解了常用的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用哪种统计图能适当地描述数据。
……
师:同学们学会的知识真多,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看看谁掌握得最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回忆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复习整理的能力。】
师:笑笑的爸爸开了一家鞋店,笑笑把去年一年销售的凉鞋数量做了一下统计,结果如下。(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第1题“去年凉鞋销售量统计表”)
学生观察统计结果。
师:你觉得哪种统计图可以更好地表示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呢?
生:折线统计图。
师:你能帮笑笑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学生尝试自己画折线统计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画图结果,对于统计图画得正确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看着统计图,说一说销售量的变化情况,你知道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吗?
生:销售量在7月之前呈上升趋势,7月之后呈下滑趋势,这主要与季节的交替、天气的冷热有很大关系。
师:如果鞋店每月卖出60双凉鞋便能收回成本,那么有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哪几个月不亏不赢?
生:4、5、6、7、8、9、10这7个月盈利;1、2、11、12这4个月亏损;3月这一个月不亏不盈。
师:你认为去年销售量的统计对以后鞋店确定进货数量有什么帮助呢?
生:可以根据每月销售量的多少对应的决定每月进货量的多少。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引导,提升学生自己逐步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练 习 四
A类
1.根据下图可以知道打篮球的有多少人吗?打羽毛球的有多少人?
(考查知识点:扇形统计图;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2.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年级各班期中测试的数学成绩,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统计图,并综合分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考查知识点:数据处理;能力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22%-20%)=50(人) 打篮球:50×20%=10(人)  打羽毛球:50×26%=13(人)
B类:
2.略
教材第66~68页“练习四”
1.
(1)销售量在7月之前呈上升趋势,7月之后呈下滑趋势,这主要与季节的交替、天气的冷热有很大关系。
(2)4、5、6、7、8、9、10这7个月盈利;1、2、11、12这4个月亏损;3月这个月不亏不盈。
(3)可以根据每月销售量的多少对应的决定每月进货量的多少。
2.
(1)(答案不唯一)这个月奇思家食品支出最多,占总支出的36%。
(2)食品:1600×36%=576(元)  赡养老人:1600×16%=256(元)
水电气:1600×10%=160(元)  文化:1600×20%=320(元)
其他:1600×8%=128(元)  服装:1600×10%=160(元)
3.
(1)扇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 (3)条形统计图
4.
(1)7 8 5 20 (2)小号的需要买7套,中号的需要买8套,大号的需要买5套。
5.略 6.略20秋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
(教案)
身高的情况。(教材第61~62页)
1.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作出分
析描述。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作出分析描述。
课件、直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淘气所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吗?想不想用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好好学习吧。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据导入大知识,如何把繁杂的数据变为清晰的数目,是学习的动力。】
师:下表是淘气所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你能整理上表中的数据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表格)
生1:把这些数据排序,可以得到最高与最低的身高。
生2:将身高分段整理,可以看出每段范围内人数的多少。
师:某服装厂按身高每5厘米一段来确定服装的型号,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分段吗?
生:当然可以。我们也可以自己分段。
师:试着完成下面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淘气所在班学生身高分段情况统计表”)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填表结果,重点引导学生在统计数据时怎样避免重复和漏掉数据。
师:根据淘气所在班学生身高分段情况的统计表,完成教材第61页下面的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制图结果,对于正确的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师:根据统计图,你能不能告诉大家,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少?
生:从图中可以知道,145厘米~149厘米这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140厘米以下这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少。
师:淘气的身高是154厘米,你能说一说淘气的身高在班中所处的位置吗?
生:淘气的身高属于150厘米~154厘米这个身高段,在班中是中等偏上一点。
师:你可以对淘气所在班订运动服提一些建议吗?
学生可能会说:
?
多订中号的,少订小号的。
?
按统计结果订,这样大家穿起来比较合适。
……
只要建议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经历统计数据经过分段整理以后,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以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通过让学生看表(或看图)回答问题,加强对统计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知道制作统计图的方法,还说明了制作各种统计图的步骤】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收获。
师: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与统计方法,利用课余时间统计咱们班的同学身高,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作出自己的分析。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身高的情况
A类
1.要表示下面两组数据,各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画出统计图。
(1)国内部分城市某天平均气温统计表。
城市
北京
长沙
海口
南沙
广州
三亚
大连
气温/℃
9
14
19
26
16
22
5
  (2)某地5月16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
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气温/℃
9
16
21
24
20
15
12
  (考查知识点:统计图的选择;能力要求: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B类
2.育红小学各年级都开展了数学课外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一年级有108人,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有96人;
二年级有121人,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有120人;
三年级有138人,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有138人;
四年级有130人,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有128人;
五年级有140人,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有130人;
六年级有134人,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有120人。
(1)把各年级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情况填在统计表中。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总人数
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人数
  (2)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各年级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情况。
(考查知识点:条形统计图;能力要求:能把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制成条形统计图。)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
(2)
B类:
2.
(1)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总人数
108
121
138
130
140
134
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人数
96
120
138
128
130
120
  (2)
教材第62页“练一练”
1.略
2.答案不唯一,参考答案如下:140厘米~144厘米段男生所占的比例较大,女生所占的比例较小;男生超过160厘米的人有一部分,女生没有。20秋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
(教案)
扇形统计图。(教材第57~58页)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讨论图形特征等过程。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能解释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3.体会扇形统计图在描述部分和整体关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重点:会读统计图。
难点:知道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课件。
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营养要合理,老师这儿有一幅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先看看,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图)
生: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平衡膳食需要的油脂类食物最少,需要的谷类食物最多。
师:你想知道我们每天对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大约占多少吗?想具体了解这些的话,就一起看看笑笑所做的统计调查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饮食入手,导入新知,
倡导健康饮食。】
师:笑笑对此表作了细致的统计分析,下面是笑笑一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说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统计表)
?
1.3%表示一天中油脂类食物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一点三。
?
11.8%表示一天中奶类和豆类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十一点八。
?
15.8%表示一天中鱼、禽、肉、蛋类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十五点八。
?
23.7%表示一天中蔬菜和水果类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七。
?
47.4%表示一天中谷类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四十七点四。
师:下图是根据上表的数据绘制的,这时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来表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总摄入量。你能看懂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扇形统计图)
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
师: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从图中一眼就看出谷类的摄入量最多,占总摄入量的47.4%。
生2:从图中能直观看出油脂类的摄入量最少,占总摄入量的1.3%。
……
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就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自由叙述各自的收获。
【设计意图:及时归纳总结,建立小节知识结构,深化认识。】
扇形统计图
直观反映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A类
1.春节期间,同学们都要收到不少压岁钱,小明对同学们的压岁钱“想怎么用”进行了调查统计。下面是对采访结果的统计:
项目
存银行
买学习资料
买玩具
买零食
其他
百分比
30%
40%
10%
5%
15%
  (1)从上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如果买学习资料的同学一共用去了3600元,那么存入银行的钱数是多少呢?
(3)你觉得哪种统计图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同学们压岁钱的使用情况?请你把它绘制出来。
(4)压岁钱该怎么花?说说你的想法。
(考查知识点:统计图、表;能力要求: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B类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空气中,(  )的含量最高,占(  )%。(       )的含量最低,占(  )%。
(2)一间教室约500立方米的空间,约含有氧气(  )立方米。
(考查知识点:扇形统计图;能力要求:读懂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1)(答案不唯一)从表中可以了解到,想用压岁钱买学习资料的同学最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0%。打算用压岁钱买零食的同学最少,只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
(2)3600÷40%×30%=2700(元)
(3)我觉得选用扇形统计图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同学们的压岁钱的使用情况,绘图略。
(4)略
B类:
2.(1)氮气 78 二氧化碳及其他杂质 0.06 (2)105
教材第58页“练一练”
1.答案不唯一。
(1)妙想家的伙食水电支出最多,占总支出的45%。
(2)亚洲的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9.4%。
(3)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9%。
(4)中国耕地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
2.
(1)一年级学生睡眠时间所占的比例比六年级学生睡眠时间所占的比例大,一年级学生上课时间所占的比例比六年级学生上课时间所占的比例小。
(2)上课:一年级24×20.8%=4.992(时)  六年级24×25%=6(时)
校内外活动:一年级24×25%=6(时)  
六年级24×20.3%=4.872(时)
睡眠:一年级24×45.9%=11.016(时)  
六年级24×36%=8.64(时)
(3)六年级的学生睡眠时间不够。建议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20秋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
(教案)
身高的变化。(教材第63~65页)
1.引导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3.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统计图在交流和传递数据信息中的作用。
重点: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难点: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
师:请看,你知道图中淘气在干什么吗?想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情境图)
生:淘气在测量身高,发现自己长高了。我想知道淘气以前的身高,看有什么变化。
师:“身高的变化”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自己从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师:下表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你看完后有什么想法呢?(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统计表)
生:还是制成统计图,看起来更直观,记录表不容易看出淘气的身高有什么变化。
师:要想直观地反映身高变化,应该选择什么统计图呢?
生: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所以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
师:要想在同一幅图中表示出淘气的身高变化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我们该怎样做呢?
生:我们要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表示,首先要制订图例,比如,可以用红色的线表示淘气的身高,蓝色的线表示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这样才容易区分,然后画统计图。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教材第63页上完成统计图吧。
学生尝试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画图结果,对于画图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根据统计图,谁能告诉大家淘气的身高在哪个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在哪个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
生:淘气在一年级和四年级时的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较大,在三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相等,差距最小。
师:淘气的身高在哪个阶段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一致吗?
生:淘气的身高在五到六年级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是一致的。
师: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的位置有变化吗?
生:当然有变化了,在三年级以前淘气的身高低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三年级以后淘气的身高超过了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
师:根据统计,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4cm,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时的身高是多少。
生:三年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增加了11厘米,所以三年后淘气的身高大约也会增加11厘米左右,所以淘气九年级时身高应该是165厘米左右。
师:笑笑想比较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情况,看看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
学生可能会说:
?
可以比较最高的身高。
?
可以比较平均身高。
?
可以把数据分段,看一看在每个不同身高段的人数有多少。
……
师:下面是两个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按照你的方法比一比。(单位:厘米)(课件出示:教材第64页“试一试”数据)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分析比较,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方法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和特点,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多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己总结汇报各自的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高对本节知识的识记与认知。】
身高的变化
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折线;
有图例;
便于对两种数量作比较
A类
1.中国队和美国队在第23~30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情况统计表如下:
届数
23届
24届
25届
26届
27届
28届
29届
30届
美国/枚
83
36
37
44
39
35
36
46
中国/枚
15
5
15
16
28
32
51
38
  (1)用合适的复式统计图表示中美两国在第23届~30届的金牌数目变化情况。
(2)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中美两国获得金牌数各有什么优点?
(3)请你根据中国获得金牌数的变化趋势,预测2016年第31届奥运会中国可能获得金牌多少枚,说明理由。
(考查知识点: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力要求:能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作出简单的分析预测。)
B类
2.下面的统计图反映了甲、乙两所小学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请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考查知识点: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力要求: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回答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
(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能直观反映出第23~30届中美两国获得金牌数的多少;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不仅能直观反映出第23~30届中美两国获得金牌数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两国金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2016年的奥运会中国可能获得金牌45枚左右,因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下一届金牌数可能会增多;但是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各方面有利因素较多,所以比第28届金牌数增加了19枚,而2016年中国的体育健儿要出国比赛,也许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获得金牌数不会增长那么多了,所以可能是45枚左右。
B类:
2.答案不唯一,参考答案如下:2007年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人数多于乙校。
教材第64~65页“练一练”
1.略
2.
(1)六(1)班的数学成绩好一些;因为90~100分数段的人数六(1)班比六(2)班多2人,60~69分数段的人数六(1)班比六(2)班少2人,其余分数段的人数都相等,2个90分以上的人的成绩当然比2个60多分的人的成绩好了,所以说六(1)班的数学成绩好一些。
(2)
分数段/分
60以下
60~69
70~79
80~89
90~100
六(1)班/人
2
2
2
6
28
六(2)班/人
2
4
2
6
26
(3)28÷40=70% 26÷40=65%
(4)我觉得六(1)班的平均分会高一些,因为两个班成绩的差距在于90~100分数段的人数六(1)班比六(2)班多2人,60~69分数段的人数六(1)班比六(2)班少2人,其余分数段的人数都相等,2个90分以上的人的成绩当然比2个60多分的人的成绩好了,所以我觉得六(1)班的平均分会高一些。
(5)六(1)班的数学成绩好一些,因为六(1)班的优秀率高,平均分也高。20秋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
(教案)
统计图的选择。(教材第59~60页)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过程。
2.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进一步体会统计图的作用,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图来表示和交流。
重点: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过程。
难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课件。
师:说说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比较合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比一比谁学得最好。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师: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2012年,第30届奥运会在伦敦召开。下面是媒体报道奥运会时用的三幅统计图,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小组讨论,并派一位代表将对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讨论结果汇报给大家听。(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三种统计图)
学生看图后进行小组讨论。
师:从哪幅图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我国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生: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了我国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师: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呢?
生:条形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的多少。
师:哪幅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生: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奖牌的分布情况。
师: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讨论总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会说:
?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效率。】
师:自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
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②分析数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③从不同类型的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帮助我们进行合理的决策。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统计图的选择
?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A类
1.统计下面的数据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说明理由。
(1)某城市2000年至2004年的小学在校生人数。
(2)某商场一年中各月空调销售量的变化情况。
(3)本校各年级学生人数。
(4)本班学生喜欢各种颜色的比例。
(考查知识点:统计图的选择;能力要求: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B类
2.下表是某商店一个星期每天的营业额,自己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下面的数据。
星期







营业额/元
2730
2125
2309
1985
2167
2420
2578
  (考查知识点:统计图的选择;能力要求: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1)条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  (3)条形统计图  (4)扇形统计图
  B类:
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教材第60页“练一练”
1.答案不唯一。
(1)第28届奥运会上会场容纳人数最少。
(2)第30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最多的国家是美国。
(3)第29届奥运会参赛人数最多。
2.
(1)扇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  (3)折线统计图20秋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
(教案)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百分数、扇形等知识,学会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扇形统计图、读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学会分段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合理的预测。
学生经历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一些相关统计知识,在认识了百分数和扇形的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深入地学习统计知识。学生已经掌握的统计知识和方法,以及经历过的统计活动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2.能对统计图中与现实有关的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4.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和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体验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1.注重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思考”的总体目标要求之一。统计观念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重要的数学素养,本单元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引导学生学会看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数据的搜集、处理过程中,体验统计数据说明问题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用数据描述信息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描述信息、表达信息方面的作用,培养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态度,发展统计观念。
1 扇形统计图
1课时
2 统计图的选择
1课时
3 身高的情况
1课时
4 身高的变化
1课时
5 练习四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