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同步练习
11.3探索宇宙
一、单选题
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证明原子核可以再分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C.摩擦起电可以产生电子
D.地球绕太阳转,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B.?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普通行星,月球是绕地球旋转的卫星,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
C.?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
D.?地心说和日心说只是参考系不同,两者具有等同的价值
3.如图所示,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除了帮助我们直接确认了黑洞的存在外,还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下列关于宇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
B.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会走向“死亡”
C.宇宙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4.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遂。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
C.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D.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
5.
下列各项,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
太阳系、地球、生物体、电子
B.
地球、太阳系、生物体、电子
C.
生物体、地球、太阳系、电子
D.
电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
6.在下列各星球中,属于恒星的是( )
A.?月球??????????????????????B.?太阳
????????????????C.?木星
?????????????????????D.?地球
7.从外表看来,各种形态的物质似乎都是连续的,人们凭肉眼无法看到它们内部的微小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带来了困难。而科学家采用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称为(??
)
A.?实验论证法??????????????B.?控制变量法?????????????????C.?假想推理法???????????????D.?建立模型法
8.
12月15日“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面软着陆,下列关于月球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有空气
??????????????????????????????????????????????B.?嫦娥三号可以采用降落伞缓慢降落
C.?月球上有水和生命
??????????????????????????????????????????D.?月球表面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
9.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奧秘,科学家们不懈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10.关于粒子和宇宙,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
B.?在质子、电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
C.?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
D.?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时,常应用建立“模型”的方法
二、填空题
11.
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人类对它们的探索永无止境。
太阳是一个由炽热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组成的球体,每天东升西落,温暖着地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其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即月坑。
12.科学家在探寻物质微粒结构的进程中,先后经历了汤姆生发现________,而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紧接着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后来________又提出了夸克理论,说明了电子、质子、中子仍不是最终的基本粒子.
13.“天琴计划”是我国探测引力波的重大工程,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引力波”来源于两个黑洞的合并,这种波以相当于
3
个太阳质量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传播向广袤的宇宙。据此,引力波与声波相比,其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
三、解答题
14.1932年发现中子后不久,朗道就提出可能有由中子组成的致密星.1934年巴德和兹威基也分别提出了中子星的概念,并且指出中子星可能产生于超新星爆发.
1939年奥本海默和沃尔科夫通过计算建立了第一个中子星的模型.1967年,英国射电天文学家休依什和贝尔等发现了脉冲星.不久,就确认脉冲星是快速自转的、有强磁场的中子星.
典型的中子星的外层为固体外壳,厚的一公里,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一千亿克以上,由各种原子核组成的点阵结构和简单的自由电子气组成.外壳内是一层主要由中子组成的流体,在这层还有少量的质子、电子和m介子.对于中子星内部的密度高达十亿亿克每立方厘米的物质态,目前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①超子流体;②固态的中子核心;③中子流体中的p介子凝聚.在极高密度下,当中子核心彼此重叠得相当紧密时,物质的性质如何是一个完全没有解决的问题.
中子星的质量下限的为0.1倍太阳质量,上限在1.5~2倍太阳质量之间.中子星半径的典型值约为10公里.根据李政道等提出的反常核态理论,可能存在稳定的反常中子星,它们可能是晚期恒星的一个新的类型或新的阶段,致密星可能有第三个质量极限,即反常中子星的极大质量,约为3.2倍太阳质量.请问中子星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什么原因?
四、综合题
15.如下图所示,根据粒子和宇宙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甲杯中盛的是5℃的冷水,乙杯中盛的是80℃的热水,甲、乙两杯中水的质量相等.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此可知,温度越________,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2)如图2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
(3)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cm3
.
这说明________.
(4)如图4所示是小华模拟宇宙膨胀的实验,气球上的小圆点可以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时,任意两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都在________.在实际的观察中,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为谱线“线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________.
16.如图所示,左图是太阳系模拟图,其中属于恒星的天体是
。由右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
构成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同步练习
11.3探索宇宙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A、电子的发现证明原子核可以再分,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粒子,以现电不能说明原子核内的结构,故A错误;B、原子核就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故B正确;C、摩擦起电可以产生电子,摩擦起电是电子
的转移,不是产生电子,故C错误;D、地球绕太阳转,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只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故正确答案是B。
2.【答案】
C
【解析】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椭圆运动,A错误;
B、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普通行星,月球是绕地球旋转的卫星,它绕地球做椭圆运动,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B错误;C、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C正确;D、“地心说”是由于古代人缺乏足够的宇宙观测数据,以及怀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因此他们误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体都是绕着她而运行的.天主教教会接纳此为世界观的“正统理论”.而“日心说”是在足够的天文观测的数据基础上,哥白尼等人提出的,符合科学研究的结果,而不是臆想出来的,是科学的一大进步.故两者具有不能等同的价值.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地球绕太阳公转,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故A正确;B、任何事物都经历一个诞生、成长、成熟、衰落、灭亡的过程,太阳和太阳系也是这样的,最终也会走向“死亡”。故B正确;C、谱线红移现象说明,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故C正确;D、太阳只是宇宙中众多的恒星之一,不是宇宙的中心,并且宇宙不存在所谓的中心。故D不正确。故选:D。
4.【答案】B
【解析】A、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说法正确;B、光年是长度单位,天文学中用光年表示宇宙距离;分子的直径非常小,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故B说法错误;C、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永无止境,故C说法正确;D、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两者相似,故D说法正确。故选:B。
5.
【答案】
A
【解析】太阳系、地球、生物体、电子是按由大到小排列的,故A正确;地球、太阳系、生物体、电子中,太阳系比地球大,故B错误;生物体、地球、太阳系、电子中,太阳系、地球都比生物体大,故C错误;电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是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故D错误。故正确答案是A
6.【答案】B
【解析】地球、木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太阳为能够发光发热的,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选B.
【分析】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星体称为恒星;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为太阳;同时应记清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
7.【答案】
D
【解析】人们对凭肉眼无法看到的内部微小结构,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假设,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采用了建立模型的方法
.
故答案为:D.
8.【答案】D
【解析】A、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所以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嫦娥三号不可以采用降落伞缓慢降落,所以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月球上没有水和生命,所以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月球表面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所以D正确.故选D.
9.【答案】D
【解析】A、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即原子是有结构的),故A正确;B、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的,故C正确;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但宇宙没有中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故D错误。故选:D。
10.【答案】
D
【解析】A、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A不符合题意;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电子质量非常小,所以原子尺度最大,质子次之,电子最小.B不符合题意;
C、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8m/s×3600s×24×365=9.4608×1015m=9.4608×1012km.C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常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对物质结构进行研究.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答案】气体;
环形山。
【解析】由太阳的组成特点可知,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其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
故答案为:气体;
环形山。
12.【答案】电子;卢瑟福;质子;查德威克;中子;盖尔曼
【解析】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首先发现了中子,说明了原子核是可分的;
盖尔曼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小微粒构成,说明了质子和中子是可分的.
故答案为:电子;卢瑟福;质子;查德威克;中子;盖尔曼.
13.【答案】都具有能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引力波能。
【解析】由题可知,引力波以相当于3个太阳质量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这说明引力波具有能量,而声波也具有能量;所以,引力波与声波相比,其相同点是都具有能量;
广袤的宇宙中绝大部分为真空,由“引力波传播向广袤的宇宙”可知,引力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引力波能。
故答案为:都具有能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引力波能。
三、解答题
14.【答案】(1)典型中子星的外层为固体外壳,厚约一公里,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一千亿克以上,由各种原子核组成的点阵结构和简单的自由电子气组成.外壳内是一层主要由中子组成的流体,在这层还有少量的质子、电子和m介子.
(2)中子星可能产生于超新星爆发.
【解析】仔细阅读短文,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结合题目作答.
四、综合题
15.【答案】(1)高
(2)分子间有引力
(3)小于;分子间有间隙
(4)增大;远离;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解析】(1)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所以乙杯是80℃的热水,杯中水会很快的变黑.(2)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3)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4)宇宙膨胀学说提出:我们可以假设宇宙是一个正在膨胀的气球,而星系是气球表面上的点,气球上斑斑点点,随着气球被吹胀,任意两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都在增大;
后来科学家借助天文望远镜对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运动;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故答案为:(1)高;(2)分子间有引力;(3)小于;分子间有间隙;(4)增大;远离;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14.【答案】太阳;核外电子;
中子。
【解析】太阳自身能发光,是恒星;卢瑟福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故答案为:太阳;核外电子;
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