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30 12:00:25

文档简介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第一和第二个红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台、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芭蕾舞表演。
师: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跳舞时要踮起脚?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以欣赏芭蕾舞表演的视频切入,引发学生思考,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惊喜之中有一种期待,舞蹈动作与今天的数学课与什么关系呢?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引入比。
1.导课
课件出示:男生12人,女生
13人
师:要对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这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后出示:
①女生比男生多几人?
②男生比女生少几人?
③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④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倍?
生口头列式计算,并板书。
2.揭示课题
师:像这里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我们既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也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
“比”
来表示。
板书课题。
三、引导探索,认识比。
1.认识同类量的比
师: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这种相除关系,我们也可以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12比13”。
师: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这种相除关系,用比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说)
【设计意图】通过对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对比,引导学生讨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倍数关系,得到相除的两个算式,由此引出同类量的比。从中让学生体验用比来表示关系的新方法。
2.比是有序的
师:同样是表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为什么一个是12比13,一个是13比12?
(生说)
师:比是有序的,我们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时,一定要明确谁和谁的比。
3.认识不同类量的比
出示例题:
①媛媛3分钟走了330米,她每分钟走多少米?
②琦琦买4盒酸奶花了10元,每盒多少元?
师:要求媛媛走的速度,应该怎样列式呢?
口答板书:330÷3=110(米)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来列的算式?
(生说)
出示:路程÷时间=速度
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怎么做,你根据什么列的算式?
板书:10÷4=2.5(元)
出示:总价÷数量=单价
师:路程与时间的这种相除关系,也可以说成“路程与时间的比是330比3”。
师:总价与数量的这种相除关系用比怎么表示呢?
(生说)
4.总结比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师:在数学上把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5.比的读写:
出示知识窗:十七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两个量的比包含有除的意思,但又不能用÷,于是他把除号中的小短线去掉,用这个符号比号“:”
来表示。
师介绍比的读写。
写一写:你会用两种方法写出13比12吗?写在练习本上。
6.比各部分的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出示:微课:比各部分的名称
12
:
13=12÷13=12/13












师:那你能说一说这个比13:12的前项、后项各是什么?比值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求的比值?
板书:13:12=13÷12=13/12
做一做:写出330比3,10比4,并求出它们的比值。
观察比较: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师小结: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四、类比总结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师: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师利用表格整理知识:
名称







前项
:(比号)
后项(不能为0)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不能为0)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不能为0)
分数值
一种数
师: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在计算比值、求比的前项或后项中,都要涉及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为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三者的比较主要是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进行及时的归纳。由于除法和分数间的关系学生掌握较好,所以学生理解三者关系不会很难。在交流汇报中,把上面的表格补充完整,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质疑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出示:中国队
日本队
3:0
师:既然比的后项不能为0,这个比它的后项怎么为0了呢?
(生说)
师:就像大家说的这样,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课外积累的问题,与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相比,让学生产生疑惑,而教师则启发学生利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为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困惑。
五、练习,应用比,拓展比。
1.填空
(1)涂色部分与空白部分的比是(
)。
(2)空白部分与涂色部分的比是(
)。
(3)涂色部分与整个图形的比是(
),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

)/(


2.分别写出每个人投中次数与投篮总数的比,并求出比值。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3.
2:3=(
)/3=(
)÷(

a÷b=(
)/(
)=(
):(
)(b≠0)
4.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出比值。
35:105
1.35:0.9
8/35:10/21
5.拓展
出示知识窗:黄金比
师:让我们回到开始欣赏的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要踮起脚?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说)
师: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增长身高,使得下半身与全身的比例尽量接近黄金比,这样看起来更为完美。其实,生活中,许多同学的妈妈喜欢穿高跟鞋,知道为什么了吗?
【设计意图】解释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的秘密,与课始前后照应,拓展比的知识,感受黄金比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并发现比无处不在,数学就在身边。
六、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12/13
12÷13=12/13
12比13
13-12=1(人)
13÷12=13/12
13比12
13
:
12=13÷12=13/12
330÷3=110(米)
330比3
10÷4=2.5(元)
10比4
PAGE
3(共14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五·四学制)五年级上册
男生12人,女生13人。
①女生比男生多几人?
②男生比女生少几人?
③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④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倍?
男生12人,女生13人.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13比12.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12比13.
①媛媛从家到学校3分钟走了
330米,她每分钟走多少米?
②琦琦买4盒酸奶花了10
元,
每盒酸奶多少元?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与时间的比是330比3.
总价与数量的比是10比4.
12
13
十七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两个量的比包含有除的意思,但又不能用÷,于是他把除号中的小短线去掉,用

表示。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12∶13=12÷13=
13
12
13∶12=13÷12=
12
13
330∶3=330÷3=110
10∶4=10÷4=2.5
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整数或小数表示。

除法
分数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分数
除法

区别




∶比号




被除数
÷除号





—分数线


分数值
一种关系
一种运算
一种

(不能为0)
(不能为0)
(不能为0)
中国队
日本队
3

0
辨一辨∶
1.
(1)涂色部分与空白部分的比是(
)。
(2)空白部分与涂色部分的比是(


(3)涂色部分与整个图形的比是(
),涂色
部分是整个图形的

3∶4
4∶3
3∶7
3
7
2.
姓名
投篮总数
投中次数
小锋
10
9
小希
20
14
投篮比赛成绩记录表
(1)小锋投中次数与投篮总数的比是
,比值是

(2)小希投中次数与投篮总数的比是
,比值是

(3)谁投得准些?
3.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出比值。
35:105
1.35:0.9
4.
2:3=
=(
)÷(

3



b=
=(
):(





(b≠0)
2
2
3
b
a
a
b
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的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给人的感觉是最美的。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下半身
全身
下半身的长度∶全身长度
≈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