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基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jǐ?bèi???
xīn?téng??
jūn?liè????xīn?suān
zào?shēng???bì?jìng???
?zhǐ?xiè???
kù?shǔ
二、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供:A.gōng???B.?gòng
供给(
)
供应(
)
供奉(
)
供品(
)
2.载:A.zǎi???B.?zài
记载(
)
装载(
)
载重(
)
三年五载(
)
三、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B.大家正在迫不及待地听老师讲课文。
C.我想有一本《绿山墙的安妮》,想得我都失魂落魄了。
D.对于卖各种玩意儿的小推儿,我总是恋恋不舍。
四、给下列句子填上当的关联词。(4分)
1.父亲(
)平时工作繁忙,(
)还是来参加我们的讨论会了。
2.(
)我是一名学生,(
)我有责任把学习好。
3.(
)他已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们(
)原谅他这一回吧。
4.她那么可怜,你(
)不想办法帮助,(
)故意刁难,不是雪上加霜吗?
五、照样子仿写词语。(8分)
失魂落魄(含有近义词):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震耳欲聋(含有夸张手法):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千变万化(含有数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恋恋不舍(AABC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仿写一个比喻句,用上加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用关联词语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的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4分)
1.“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的爱。
(
)
2.巴迪认为自己幸运只是因为妈妈对自己的鼓励和赞赏。
(
)
3.《慈母情深》中“我”看到母亲工作辛苦、挣钱不易后,为自己向母亲要钱买
书的行为感到羞愧和自责。
(
)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题目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精彩极了”在文中代表母亲的赞扬和鼓励,“糟糕透了”在文中代表父亲的警告和批评。(
)
八、阅读理解。(31分)
(一)走近农村留守儿童
材料一: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经商人数的增多,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査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
材料二: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为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6年未曾回过家。
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冲动易怒。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却占了近30%,而且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
1.以上材料主要调査的是(
)。(2分)
A.城市留守儿童
B.农村进城务工人数
C.城市问题儿童
D.农村留守儿童
2.下列不是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症状”的是(
)。(2分)
A.性格内向
B.活泼大方
C.脾气暴躁
D.孤僻、自卑
3.以上材料表明:(
)。(多选)(3分)
A.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
B.在农村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很大
C.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沟通
D.农村留守儿童都得到父母很好的照顾。
4.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不见的爱(节选)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不远处有ー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站在他身后的不远处,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①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推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地递到孩子的手中,安详地微笑着。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就是那男孩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②“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个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③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旁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儿在草丛中清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套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落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对他们说声“再见”,转身向回路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便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一句中,加点字词表现了那位母亲
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的三个句子主要是对孩子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描写,说明了时间_______________,但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妙的景色又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文中母亲说:“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这句话有什么
深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删去吗?(
)(3分)
A.不可以,保留它能使文章有完整的结局,同时又证明了坚持去做的孩子,最终获得了成功。
B.可以,这篇短文是写母亲无形的爱,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些画蛇添足了。
九、习作园地。(30分)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在享受爱的同时,你别忘了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哟!
参考答案
一、脊背??心疼??龟裂??心酸???噪声??毕竟??纸屑??酷暑
二、?1.?A??A??B??B??2.A??B??B??A
三、B
四、1虽然但2.因为所以3既然就4.不仅还
五、高瞻远瞩??安居乐业???垂涎三尺???燃眉之急
千家万户???七嘴八舌???彬彬有礼??喋喋不休
六、1.难道我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吗?
2.示例:大雪犹如鹅毛一般纷纷落下。
3.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4.餐桌上的那首诗把父亲的目光吸引住了。
七、1.√2.×3.√4.√
八、(一)1.D2.B3.ABC
4.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父母缺乏沟通交流
(二)1.她对孩子充满了爱,不想伤害孩子。°
2.动作语言神态一位母亲用独特的方式去
爱孩子,她希望孩子独立。
3.环境已晚仍在坚持打弹弓孩子肯定能打
中那个玻璃瓶
4.只要去做,就能做好,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5.A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