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
高二地理(必修Ⅲ) 2020.11
注意事项:
1.作答前,考生将答题卡有关项目填写清楚。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南北方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差异大。比如“南船北马”;“南床北炕”。回答1~4题。
1.南、北方是我国主要的自然地理分区,对于南北方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方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B.南、北方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C.南、北方之间整体性显著 D.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2.“南床北炕”反映
A.南方炎热潮湿 B.南方人口少
C.北方降水季节变化大 D.北方经济落后
3.现今南、北方的人们出行方式的差异越来越小,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方式趋同 B.自然环境的改变
C.南方水域面积减少 D.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4.目前南、北方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水土流失、耕地不足 B.多风沙危害、土壤贫瘠
C.酸雨危害、水资源不足 D.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5.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趋势
B.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衡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在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6.西部大开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A.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B.加强东西部经济交流
C.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 D.调整资源空间分布
下表为某年我国四省(区)经济指标。分析下表,回答7~8题。
省(区) GDP(亿元) 三次产业比重 人均GDP
(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甲 5408.8 1.6 47.4 51.0 40627
乙 11674.4 8.8 50.2 41.0 14908
丙 4340.9 19.5 40.0 40.5 6565
丁 1180: 23.8 40.2 36.0 3140
7.四省(区)中,区域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关于乙省(区)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产值低于丙省区 B.产业结构最优
C.区域城市化水平最高 D.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
9.为了加强三个经济地带的互补与合作,应从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①资金密集型 ②劳动密集型 ③技术密集型 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
10.目前,外资企业将制造环节放在中国,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①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②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③减轻环境污染 ④增加就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下表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回答11~12题。
矿产和能源资源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11.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地区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12.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因素
①资源短缺 ②人才缺乏 ③资金 ④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下列省区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A.江西—东部 B.福建—中部 C.内蒙古—西部 D.河北—东北
下图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东线调水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
B.减轻长江的防洪压力
C.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
D.改善长江航运
1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
A.可能造成华北地区的土地酸化
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C.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D.促进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
16.西气东输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A.改善大气质量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C.消除污染 D.保证能源安全
右玉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建国前当地“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建国以来,右玉县坚持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2%。完成第17~18题。
17.右玉县“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反映了
A.水土流失严重 B.红漠化严重 C.风沙天气多 D.盐碱化
18.右玉县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可以
A.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B.增加地表径流
C.改变气候类型 D.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19.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A.河流稀少 B.风力作用强烈 C.干旱为主 D.多高大山脉与盆地
20.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过樵、过牧、过垦 B.降雨量小,持续干旱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D.地表覆盖着疏松沙质沉积物
2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2.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北方多南方少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 ? ? B.北方降水少蒸发量大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 D.南方大量开垦湿地
23.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世界各地分布广泛 B.我国西北无湿地 C.稻田属于湿地 D.我国类型多样
黑龙江省最大的内流河是乌裕尔河,其下游的扎龙湿地,是丹顸鹤等鸟类繁殖和栖息地。读扎龙湿地示意图,完成第24~25题。
24.近年来扎龙湿地萎缩,将会导致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地下水位上升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变小 D.当地温差变小
25.引起扎龙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B.过度开采地下水
C.地壳抬升? ?D.过度开垦
26.下列有关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②缓解城市内涝 ③减少地表水下渗 ④增加旅游景点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读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方式示意图和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图,完成第27~30题。
27.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活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严重 D.水资源枯竭
28.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的工业
A.高耗能化学工业 B.煤炭工业
C.钢铁工业 D.宇航工业
29.田纳西河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延长了下游的结冰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0.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核心环节是
A.发电 ?? B.梯级开发?? C.养殖 ????? D.防洪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读某区域发展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区域大致可划分为____和 ,其中面积不断扩大的是 ,这两类地域类型关系是 。(5分)
⑵从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农业表现为_____,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_____,城市和工业表现为______。(3分)
⑶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经济比重大;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一般呈现出“??”的格局。(2分)
32.(10分)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A、B代表我国两大能源工程,A____工程和B_____工程。(2分)
⑵A工程能源输出地是___(地形区),面临的环境问题____,气候类型____。(3分)
⑶B工程分北中南的三条线路,易造成输出环境问题的是____(北/中/南线),南线能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3分)
⑷实施A能源工程对新疆地区的主要影响____。(2分)
33.(10分)自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完成下列问题。
⑴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河段,简述该河段泥沙产生的自然原因。(6分)
⑵近年来人们在中游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得黄河水变清。(4分)
34.(10分)读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长江中游湿地50年来面积变化趋势_____,
原因___、_____。(3分)
⑵洞庭湖重要价值 、 、 等。
(3分)
⑶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措施有____、____、
_____、 等。(4分)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2020.1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D C A C A D B A B B C A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D C A C B B A D C C A D B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0分)
⑴乡村地域(1分);城镇地域(1分);城镇地域(1分);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2分)
⑵面状(1分); 线状、网络状(1分); 点状(1分)
⑶农业(1分) 321(1分)
32. (10分)
⑴西气东输(1分) 西电东送 (1分)
⑵塔里木盆地(1分) 土地荒漠化(1分) 温带大陆性气候(1分)
⑶北线(1分) 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1分) 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1分)。
⑷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分)
(10分)
⑴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地表破碎、坡度大;植被稀少。(答出3点得6分)
⑵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修建梯田,打坝淤地;修建水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任答2点得4分)。
34 .(10分)
⑴减少(1分) 河流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写出2点得2分)
⑵调蓄洪水 维持生物多样性 提供丰富农副产品 航运 旅游观光
(写出3点得3分)
⑶退耕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建立湿地保护区;建立健全保护湿地的法律法规;河流上游植树造林;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写出4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