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30 15:0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
高一历史(必修Ⅰ) 2020.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答题卡有关项目填写清楚。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 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 B.焚书坑儒 C.推行分封制 D.推行郡县制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4.《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监察制度  B.郡县制 C.察举制  D.中央集权制度
5.韦伯说中国在“长达12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的社会地位概由其官职决定,而不是由其财富决定。而获得做官资格的又是由其所受的教育决定。”形成这种局面的制度保障是
A.宗法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6.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7.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两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8.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C.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9.赵翼《檐曝杂记》中说:“则军机大臣面呈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这则材料体现的“军机处”的特点是
A.行政效率高 B.机构健全 C.人员复杂 D.制约皇权
10.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真实含义是
A.维护中国的关税主权 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 D.能在列强势力范围“利益均沾”
12.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
13. 2010年5月,许多网民在网上发起了在圆明园被毁150周年之际举办“国殇纪念日活动”。从类似视角思考“虎门销烟”被排列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第一幅是因为
 A.虎门销烟禁止了鸦片贸易 B.林则徐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C.禁烟运动沉重打击英国的鸦片贸易 D.禁烟运动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14.1938年10月,在进行了4个月之久的防御保卫战后,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下令放弃武汉。当时一些西方人士认为,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抗战无重大影响,因为“最伟大而又使人兴奋之事,实则中国尚生存。而继续抗战,胜利机会,已经确定”。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赢得了正面战场的主动权 B.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C.实现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意图 D.获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15.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此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第一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16.1933 年吴钊在《复兴之基点》中说:“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累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下列符合当时情况的说法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国共产党开始长征
C.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积极抗战
D.东北、华北国土沦丧,“一二?九”运动爆发
17.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B.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18.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 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C.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19.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C.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20.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缺乏科学理论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21.《洪仁玕自述》载“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材料中的丙辰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D.发生天京变乱
22.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意义在于
A.成为封建统治结束的标志 B.事实上宣告了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C.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的丰碑 D.标志着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彻底完成
23.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武汉义旗”是指下列的什么事件?
A.兴中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 C.保路运动 D.同盟会成立
24.毛泽东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其中“远征”的原因是
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C.通过长途行军锻炼革命意志 D.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略
25.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26.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下列有关中共“八大”的表述,正确的是
A.正确地分析了中国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B.为文化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C.决定成立新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 D.“八大”确定的路线被长期坚持下来
27.“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28.1997年,中国成功收回了香港的主权。对此,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日益强大的中国驱散了日不落帝国的最后一道残阳。”你对这个评论的看法是
A.正确。香港回归标志着英国殖民帝国历史的最终结束
B.正确。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错误。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根本原因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
D.错误。英国依然是世界上一流的殖民帝国和政治大国
29.2020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1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并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3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和平统一 D.两岸“三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独揽大权,一方面采取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如从建元元年到建元六年,短短六年之内,就罢免了卫绾、窦婴、许昌三位丞相;剥夺丞相“主臣”、“除吏(任免官吏)”的人事大权等,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因削弱相权而带来的空缺,汉武帝提拔了一批出身低微但又才华横溢的文人、近臣,并让他们参与朝政,从而培养出了一批紧密团结在自身周围而又能与丞相为首的官品分庭抗礼的内朝官。
——摘编自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明成祖永乐初年,阁臣的地位还较低,大都是些编、检、讲读之官,没有官署,行政上与诸司没有从属关系——“不得专制诸司”,阁臣主要奉皇帝旨意办事。……自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内阁根据上谕草拟诏敕,但如果内阁认为上谕有假或不妥,则可以封还上谕,等皇帝再示明白之后方可草拟。 ——摘编自张海英《明代内阁制度的盛与衰》
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内朝”的原因及其特点。(6分)
⑵据上述材料,指出汉代内朝与明代内阁本质上的共同点,并分析明代内阁制的变化。(6分)
(14分)1919 年和 1949 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孙中山和中国革命者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摆脱自从 1842年把中国捆绑在外国利益集团上的“条约体系”。在这一方面,巴黎和会是令人失望的。1919 年 5月 4 日,在巴黎和会期间,中国发生了学生和工人的旨在反对列强的大规模示威游行。
——摘自(美)R.R.帕尔默著的《世界现代史》(下)(1870 年起)
材料二 社会主义这一微弱的支流在东方社会中发展壮大首先得益于一战及一战后东方国家普遍崛起的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十月革命促使马列主义在东方国家的威望空前增长,促使东方国家的先进人物接受这一思想。马列主义的传播也导致中国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组织。 ——摘自马克壵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大事记——1949 年(部分)

——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整理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把中国捆绑在外国利益集团上的条约体系”中1842 年条约的名称;指出“巴黎和会是令人失望” 的理由;指出1919 年在中国发生的“大规模示威游行”的性质,并列举一个“口号”证明。(7分)
⑵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东方国家的先进人物接受这一思想”产生的影响。(3分)
⑶任选材料三中两件大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4分)
33.(14分)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也就无法形成认同、结成一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 ——《人民日报》2009年11月30日
材料二 1967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判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怒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王开岭《巍峨与卑微:太阳神坛下的祭牲》
材料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⑴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国初形成的“现代的制度”有哪些?“坚强的领导”是什么?(6分)
⑵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刘少奇当时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维护自己权利的依据?刘少奇面临的这种问题何时开始出现重大转机?(4分)
⑶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4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2020.11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1-5 BDDAC 6-10 ACBAD 11-15 DADCD
16-20 CCBDA 21-25 DCBBD 26-30 ABBA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2分)
(1)原因:丞相权力严重威胁了皇权专制,削弱相权导致了中枢权力的空缺。(2分)
特点:内朝官员出身与职位低微;内朝官员皆是皇帝的亲信近臣;内朝官员可以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内朝官员可以制衡丞相为首的官员。(4分)
(2)共同点:服务于皇权专制(或帮助皇帝处理国政)。(2分)
变化:内阁大臣由只备皇帝顾问到可以草拟诏令;从无权管理六部到凌驾于部权之上。(4分)
32、(14分)
(1)条约:《南京条约》。(2分)理由:将德国原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2分)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3分)
(2)表现:马克思主义得以广泛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3分)
(3)例: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政协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及确定了国名、国旗、国微、国歌等,直接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从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两条即可,4分)
33.(14分)
(1)“现代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分)“坚强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分)
(2)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转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拨乱反正。(4分)
(3)1982年全面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