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0-11版初中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岳麓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10-11版初中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岳麓版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03 13:59:46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新青年》高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支火炬,指引着人们向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点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重点
二、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袁世凯复辟帝制
点击画面
播放视频
袁世凯穿起祭祀服在北京天坛祭天(1914.12.23)
  民国初年,袁世凯为其帝制活动制造理论根据和舆论环境,在社会上掀起一股以尊孔、祀孔为表现形式的复辟逆流。1914年9月和12月,袁世凯先后正式颁布祀孔、祭天令,公开恢复前清的祀孔、祭天制度,并亲自到孔庙和天坛顶礼膜拜,把尊孔复古之风推向高潮。祀孔祭天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预演。
康有为
1858.3.19~1927.3.31
又名祖诒 字广厦 号长素
广东南海人 人称“康南海”
提出要定孔教为国教
祭孔要行跪拜礼
中国人不拜天,
又不拜孔,
留此膝何为?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根据以上展示的图片和资料,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思想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经济上: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有了进一步 的发展。
  经过民主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奋起猛烈还击,新旧思潮激烈交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文章指出,中国封建文化和制度已经一文不值,急需改弦更张。他号召青年们“以科学与人权(人权即‘民主’)并重”,“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从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民主:当时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看待事物的科学观点和态度。
《青年杂志》创刊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点击画面
播放视频
时 间
标 志
领袖人物
指导思想
活动基地
蔡元培故居
  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提倡民权与女权,鼓吹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蔡元培
李大钊 1889.10.29~1927.4.28 河北乐亭人
胡适 1891.12.17~1962.2.24 安徽绩溪人
鲁迅 1881.9.25~1936.10.19 浙江绍兴人
1916年《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移到北京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主要撰稿人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DEMOCRACY--民主
SCIENCE--科学
胡适 1891.12.17~1962.2.24 原名嗣穈 学名洪骍 字希疆
安徽绩溪人 中国新诗开山鼻祖
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
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张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从1918年起,《新青年》率先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
《狂人日记》书影
《狂人日记》插图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民 主
迷信
新道德
旧文学
专制
科 学
旧道德
新文学
内 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攻占冬宫(俄国十月革命)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向往社会主义的苏俄,并以苏俄为榜样改造中国。
2.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思想鼓动和指导作用。
《每周评论》
对于新文化运动:有人说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人说它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这场运动呢?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庶民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前期
后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兴起
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十月革命以后)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三、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青年杂志》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
(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周评论》
意义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四、达标训练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青年杂志》的创办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2.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   )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
 ①民主  ②科学  ③自强   ④求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D
A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①《新青年》②《万国公报》③《民报》 ④北京大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