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第五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语文第五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1 09:5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语文第五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教材内的典型课文,使学生懂得写人记事类文章要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
2.从读到写,学习并体会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
3.写作实践,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表达情感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
从读到写,学习并体会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
三、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表达情感和思考。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例文评析、激趣引导、创设情境。
第五单元整体架构
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生命之趣”的内容主题编排了《猫》《动物笑谈》《狼》3篇课文,这是一组写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人与动物的故事,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通过学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画出重要语句,学会做摘录。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况文章的中心意思。从而巩固默读的技巧,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在默读中,要将注意力从字句逐渐过渡到句子主干,再进一步抓住段落的中心句,理解所读文章的深层意蕴。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解析
人文主题:理解立意对一篇文章的重要性,懂得“中心”即文章的灵魂。
语文要素:明确中心对文章材料取舍、结构层次和语言表达的统率作用。读写结合,学习并体会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写作实践,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表达情感和思考。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同学们,古人说:“意犹帅也。”鲁迅先生也曾说,他的写作过程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的。可见,“意”,是生成于文章之前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统帅着全篇的内容。我们作文,只有先将 “意”立起来了,才能写出有神采的文章。今天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来探讨:如何突出文章的中心。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理解何为“中心”
教师语言:我们首先应明确何为文章的中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108 页第一段的相关内容,理解中心的内涵。
课件展示:
  中心,就是文章传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
教师语言:那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中心的含义,回顾一下:本单元各篇课文的中心分别是什么?填写在语文书 108 页的表格中。
课件展示:
?
学生活动:
回顾相关课文内容,完成表格的填写。
举手发言,分享答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逐篇播放课件中的答案示例:
学生活动:根据答案示例修改、补充自己的答案。加深对各篇文章中心的理解。
【设计意图】
明确“中心”的内涵,为下一教学环节做铺垫。
如何做到突出中心
教师语言:同学们,我们已经明确了中心的内涵,也对本单元所学文章的中心进行了分析,那么,我们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如何能像这些课文的作者一样,做到突出文章的中心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108 页的相关材料,把你认为对你今后的习作有助益的方法圈出来。咱们一会儿来分享一下各自的学习心得。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进行圈画。
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师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进行点拨:
教材为我们突出中心提供了很多种方法,那接下来,我们还是以本单元所学的课文为例,来解锁这些方法。
课件展示:
方法一:一条线索贯穿中心。
教师语言:同学们觉得,在本单元的文章中,哪篇文章的线索特别清晰,贯穿全文?
学生活动:举手发言,说明理由。
教师因势利导,带领同学们分析《猫》这篇文章。
教师语言:正如同学们所说,郑振铎的《猫》围绕着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该文的情感线索是十分清晰的,我们在学习这一课时,也一起分析了这种情感的变化,咱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
课件展示:
教师小结:《猫》这篇文章是一条情感线索贯穿全文,从而突出对第三只猫的死亡的悲伤与愧疚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对于突出文章中心是很有帮助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课件展示:
方法二:详略得当围绕中心。
教师语言:我们来看教材所提供的第二种方法。依旧以《猫》这篇课文为例。
学生活动:从详略安排的角度回顾《猫》一文,班内交流分享。
课件展示:
  郑振铎写的《猫》一文中:前两只猫虽然可爱,但它们的亡失都是因为偶然的因素,对“我”的情感冲击较浅,所以略写;
  而第三只猫的受屈与死亡却引起了“我”深深的自责和反思,情感冲击最强,所以作者以最多的篇幅来详写。
教师小结:文章材料详略的安排也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同学们行文时,确定了中心思想,在组织材料时,也要做到有所取舍,详略得当。
课件展示:
方法三:解锁具体方法
教师语言:突出中心,还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对比等。同学们从咱们学过的文章中来找一找,看看哪些文章用到了这些具体的方法。
学生活动:思考、回忆,班内交流分享。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进行小结:老师给大家列出几篇文章,大家看一看这些文章都运用了哪些具体方法?
课件展示:
《雨的四季》《阿长与<山海经>》《狼》
学生活动: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基于学生回答情况,播放课件:
教师语言:这些具体方法的运用,也为我们突出文章的中心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办法。同学们应学会模仿,在自己的文章中,将这些具体方法加以运用。
【设计意图】
学习如何做到突出中心,提升学生写作的技法与水平。
课后活动
教师语言:这节课,我们明确了何为中心,进而学习了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通过对所学课文的再次回顾,相信同学们在自己动笔写作时,一定有了更多的参考和方法选择。
今天的课后活动,就是教材 109 页,写作实践的第二题。
课件展示:
  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么?可能是当天发生的事,还可能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500 字。
提示:
1. ? 地点是“餐桌前”,内容是“谈话”。参与的人有谁?谈话的内容是什么?是一次内容宽泛的聊天,还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谈话?
2. ? 内容确定了,需要考虑你想表现什么,也就是立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
将所学写作方法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使所学知识得到落实。
课程导入
教师语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并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方法,进行了写作实践练习——《餐桌前的谈话》,我们都知道,好的文章往往是经过多次修改才得来的。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给自己的文章加以修改和润色。
【设计意图】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例文引路
课件展示:
这篇《餐桌上的谈话》是否可以突出“父母关爱孩子,孩子理解父母”的中心?
学生活动:
分发例文,静心阅读,认真思考。???
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谈论,随后班内交流分享。
课件分页展示,红色部分在集体研讨该文章时,动画播放:
餐桌上的谈话
  自从姐姐考到北京上学,每周五晚餐就成了我们全家最隆重的一件事。盼望着,等待着,周五如约而至。
  “呦,闺女回来啦!饿了吧?饭菜都准备好了,咱们马上开饭!”于是,妈妈炒,爸爸端,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好吃的,我们一家四口团团而座。我和姐姐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哇!真香!我和姐姐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妈妈呢,一个劲地询问姐姐这个那个的,姐姐呢,耐心地一一回答了妈妈,让妈妈不要担心。
  老爸倒了一杯小酒,妈妈不愿意爸爸喝酒,因为爸爸总爱喝醉。但我和姐姐为爸爸求情“妈,就让我老爸喝一杯吧,今天咱们不是都高兴嘛”。一听这话,爸爸乐了,“还是我闺女最理解我。”但姐姐还是劝爸爸平时不要喝太多的酒。妈妈给我和姐姐一人倒了一杯豆浆,还说:“饮料对身体不好,喝这个又暖和又营养。”我和姐姐点了点头。“来,咱们干一杯!”爸爸提议,我们都纷纷响应,那一刻,我们都很开心。(突出中心)
  妈妈最担心姐姐在新学校吃不好,所以一直在问姐姐的伙食问题。姐姐呢,一点也不嫌烦,一一地告诉妈妈,妈妈这才放了心。尽管这样,妈妈还是不停地给姐姐夹菜,红烧肉呀,韭菜炒鸡蛋呀,都是姐姐爱吃的。正当我要调侃一下妈妈的偏心时,爸爸笑呵呵地说:“来,你的。”一块排骨落到了我的碗里。我笑了,大家都笑了。紧接着,妈妈也给我夹了一块红烧肉,我冲妈妈做了个鬼脸,说:“这还差不多。”?(可以体现中心,但“谈话”内容不具体,不能很好突出中心。)
  爸爸又询问了姐姐在新学校的学习情况,当得知姐姐周测考得不好时,爸爸一脸的平静,温和地说:“闺女,没事,别急!这不才刚刚开始吗?慢慢适应,一定会好起来的。”妈妈也怕姐姐因为学习的事上火,一边吃一边鼓励姐姐。姐姐也说,她有信心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让爸爸妈妈放心。而且还叮嘱我要打好学习基础。
  一顿饭,吃了很久,聊了很久,欢声笑语,萦绕在我家的每一个空间,我爱这充满着关怀、尊重和理解的家!
教师依据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
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这篇文章很好地突出了“父母关爱孩子,孩子理解父母”的中心,有的学生则持反对意见。为了使大家达成一致的见解,我们一起来对这篇文章进行研讨。首先请同学们完成这个任务:
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将能够充分体现中心的语句勾画出来并简要分析。
学生活动:再次阅读文本,依据问题进行圈画,简单批注,随后班内交流分享。
教师基于学生回答,进行点拨:
正如同学们刚刚分享的,本文第三段姐姐为爸爸求情,并叮嘱爸爸平时不要喝太多的酒,体现了姐姐对爸爸的理解;妈妈准备豆浆,并告诉孩子少喝饮料,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姐姐对妈妈的提问都能耐心回答,体现了姐姐对妈妈的理解。
这一部分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将课件中该段的动画特效进行播放)
那大家再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中有没有不够突出中心的部分呢?
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将能够体现中心,但内容不够具体充实的内容勾画出来。
学生活动:再次阅读文本,依据问题进行圈画,简单批注,随后班内交流分享。
教师基于学生回答,进行点拨:
的确,本文第四段“妈妈最担心姐姐在新学校吃不好,所以一直在问姐姐的伙食问题。姐姐呢,一点也不嫌烦,一一地告诉妈妈,妈妈这才放了心。”这个内容可以体现中心,但“谈话”内容不具体,不能很好突出中心。
教师小结,课件展示:
  《餐桌前的谈话》这篇作文,“谈话”是重点,所以只有将谈话的内容、谈话时的语气和表情等具体写出才能突出中心。另外,结尾处“我爱这充满着关怀、尊重和理解的家!”用直接点明主旨的方式也突出了中心。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写作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修改例文
教师语言:同学们,这篇例文的第二自然段不够突出中心,那我们就来对其进行一下修改,请你小试牛刀,为本文润色一下吧!
学生活动:修改例文,修改后组内交流,互相借鉴,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在班内分享自己对该段落的修改。
教师对发言同学的修改给予评价,随后给出修改范例,也就是写法指导,课件展示:
原文:
  “呦,闺女回来啦!饿了吧?饭菜都准备好了,咱们马上开饭!”于是,妈妈炒,爸爸端,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好吃的,我们一家四口团团而座。我和姐姐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哇!真香!我和姐姐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妈妈呢,一个劲地询问姐姐这个那个的,姐姐呢,耐心地一一回答了妈妈,让妈妈不要担心。
修改:
  ?“呦,闺女回来啦!饿了吧?饭菜都准备好了,咱们马上开饭!”于是,妈妈炒,爸爸端,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好吃的,瞧,那鸡蛋炒西红柿,焦黄的鸡蛋绽开了笑脸,红色的西红柿乖乖地躺在盘子;还有那红烧牛肉,松软的土豆,嫩嫩的牛肉,冒着香喷喷的热气,还有……
(细节描写体现妈妈的用心)
  我和姐姐不约而同地说道:“哇,好香呀。”我们睁大眼睛看了又看,伸长脖子闻了又闻,“香!香!太香了!人间美味呀!”我调皮地说道。“老妈,您的厨艺好棒呀!”姐姐举着大拇指赞叹道。就这样,我一言,姐姐一语,把老妈夸得合不拢嘴,连连说:“小馋猫,好吃就快吃吧。”
(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我们内心的惊喜,流露出对妈妈厨艺的赞赏,对妈妈的辛苦付出给予肯定)
  “闺女,你今天几点从学校出来的?有伴吗?路上堵车不?”妈妈一连串问了好几个问题,姐姐呢,放下筷子,笑呵呵地说:“妈,您就放心吧!我每次都和同学一起回来,我们约好放学就走,路上也比较顺利。”姐姐就像个小学生似的认真地回答着妈妈的问题。
(将谈话内容具体展开)
  看着姐姐认真的样子,我笑了,我们都笑了,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快乐的分子……
(点明中心)
教师小结:通过这次的修改实践,我们应再次明确,想要突出文章的中心,除了上节课所说的方法之外,还要加强对细节描写的运用,只要内容更具体、更充实,文章的中心才会更凸显,细节之处往往蕴藏着动人的力量,同学们在自己行文时,也要加强对细节描写的运用。
课件展示:
突出中心小妙招: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和材料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
其次,运用描写和点明主旨的方法将突出中心的内容充实起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描写和点明主旨的方法,充实内容,突出中心,强化突出中心的方法。为接下来对自己文章的修改润色做铺垫。
课后活动
教师语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对例文《餐桌前的谈话》进行评析与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突出中心的方法——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充实文章突出中心的内容。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你的习作《餐桌前的谈话》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呢?我们今天的课后活动便是:
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习作《餐桌上的谈话》进行修改。
要求:
1. ? 尝试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丰富充实主要内容,突出中心。
2. ? 600 字以上。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围绕中心进行选材,并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充实文章突出中心的内容。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