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语文七上《7.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检测课前预习情况,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
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朗读方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通过圈点批注法,体会蕴藏在文中的对母爱的讴歌之情。
二、教学重点:
在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朗读方式感知文章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圈点批注法,体会蕴藏在文中的对母爱的讴歌之情,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 ??点拨法 品析法
第二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亲情”主题编排了《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二首》《散步》《<世说新语>二则》4 篇课文。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继续重视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同时深化理解,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从字里行间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散文诗两首》解析
人文主题:感知两首散文诗中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表现出的母爱。
语文要素:以比较阅读作为基本方式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反复朗读,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课件展示这段文字)一个婴儿在出生前问上帝:“明天我就要降临人间了,我是那么弱小,那么无助,我该怎么办呢?”上帝说:“孩子,放心吧,我已经选定了一位天使,她正满心欢喜地期待你的来临,而且,她将用她一生一世的爱无微不至地关心你、照顾你,一直到她生命的尽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天使是谁吗?
教师语言:这位天使就是妈妈。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敬意,一起走进《金色花》,去聆听印度诗人泰戈尔对妈妈的倾诉吧。(板书课题《金色花》及作者泰戈尔)
【设计意图】
将学生引入本节课学习的情感基调与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教师语言:对于作者泰戈尔和《金色花》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同学们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愿 意分享一下?
学生活动:
学生“开火车式”接龙回答并补充作者信息及写作背景。
学生回答完毕后,课件展示:
《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集《新月集》。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诗人、哲学家。1913 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最后的诗篇》等。
泰戈尔自幼丧母,写作此诗时,他的妻子已经离世,一双可爱的儿女也已相继夭亡,他怀着对孩子的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下了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
走近泰戈尔其人,为接下来的理解、品读文章做铺垫。
听范读了解散文诗大意
学生听教师范读,思考问题。
课件展示问题:
1. ? 这是一篇关于谁和谁的故事呢?
2. ? 文章从开始就出现了一种植物,是什么植物?
3. ? 谁想变成“金色花”?
学生活动:
随机抽取名签,抽中的学生回答问题,若回答不准确,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回答完毕后,课件展示:
1. ? 这是一篇关于谁和谁的故事呢?(孩子和妈妈)
2. ? 文章从开始就出现了一种植物,是什么植物?(金色花)
3. ? 谁想变成“金色花”?( 孩子)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教师范读,了解散文诗大意。
边读边批注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圈点批注孩子的形象
课件展示: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示例:一个淘气的孩子。他为了跟妈妈做游戏,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学生活动:
1. ? 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运用圈点批注法,批注孩子的形象。
2. ? 分享品读成果:
一个调皮的孩子,他想在枝头跳舞,他笑哈哈地在空中摇摆。
一个孝顺的孩子,他变成金色花是为了让妈妈嗅到花的香气,是为了在妈妈读书的时候陪伴她给她遮挡阳光。
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他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这样就能迎风摇摆,在枝头跳舞,而且当妈妈拿了灯到牛棚里去的时候,他又能变成妈妈的孩子,这多么神奇呀!
一个内心很美的孩子。因为他要变成金色花,金色花是美好的事物,说明这个孩子也是喜欢美的。
教师小结:
诗人用第一人称描写那孩子的种种计划,先是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让妈妈到处叫着找他,而他则“暗暗地在那里匿笑”,这种天真的“捉弄”,生动地表现了妈妈与孩子的深厚感情。接着,写成“金色花”的那孩子“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让妈妈在小庭院里嗅着花香。这是对妈妈精神上的慰藉。诗人进一步展开幻想,让“金色花”的树阴伴着妈妈读书。最后,那“金色花”在黄昏时又落在地上,变成了妈妈的孩子,倾听妈妈讲故事。妈妈称他为“坏孩子”。这里的“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是贬义褒用。那孩子故意不告诉妈妈自己在哪里。母子和谐生活的情趣,令人陶醉;孩子的娇憨之态可掬,令人爱不自禁。
圈点批注母亲的形象
课件展示: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妈妈?
示例:一位爱孩子的妈妈。当她找不到孩子的时候,她很焦虑。例如这句话:“孩子,你在哪里呀?”
学生活动:
1. ? 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运用圈点批注法,批注妈妈的形象。
2. ? 分享品读成果:
读出了一位勤劳的妈妈,因为她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说明她是去劳动的。
读出了一位爱清洁的妈妈,因为她“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这个沐浴,不仅仅为了显示妈妈的爱清洁呢,不仅是为了洗掉身上的灰尘,也是为了洗掉心中的灰尘。因为印度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他们的沐浴有一种宗教仪式的意味,诗歌中的妈妈沐浴后去做祷告,可见她是有一种宗教的虔诚的。沐浴只是一个生活场景,可是沐浴后做祷告,就可以看出一个有信仰的女性内心的虔诚和纯净!
读出了一位爱读书的妈妈。因为妈妈吃过中饭后,在读《罗摩衍那》。
读出了一位爱自然的妈妈,她一定很喜欢金色花,所以她的孩子才会变成金色花。从孩子的角度去反观妈妈。
教师小结:《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在印度文学史上被称作最初的诗,它不仅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着崇高的地位,而且对整个南亚地区和宗教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是印度文化的基础,对印度文学、宗教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西游记》也受到它的影响。文中的妈妈读这样的书,可见她是一位有宗教信仰的,有文学修养的女性。
【设计意图】
分析“孩子”和“妈妈”的形象特点,体会母子对彼此的爱。
教师小结:孩子想变成金色花,是为了好玩,为了让妈妈嗅到花香,为了帮妈妈遮阴,为了陪伴妈妈左右又不打扰她工作,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不想让妈妈知道,是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泰戈尔借金色花表达了对母亲的爱,表达了孩子想要回报妈妈的心愿。
教师语言:金色花是印度的宗教圣花,变成金色花,就可以使文章笼罩上一层宗教圣洁的光辉。并且,这个孩子一会变成金色花,一会又变回孩子,这体现了泰戈尔的一种审美理想,那就是人与自然的融合。他相信,宇宙和人的心灵之间有一个大融合。有这种哲学思想做基础,泰戈尔的诗歌就表现出一种超越,一种纯粹,一种唯美,一种神圣。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出这种情感。
【设计意图】
?明晰文章中金色花的形象,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结合写作背景,总结本课所学方法。
课后活动
如果你也有这个魔力,你打算变成什么呢?仿造《金色花》,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要求:形象具体、情感真挚,不少于 100 字。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练笔,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第二课时课程导入
教师语言:昨天我们一同走近了一个伟大的作家——泰戈尔。感受到了泰戈尔对母亲深深的爱。今天我们继续品味蕴藏在文字中的亲情,让我们走近冰心和她的《荷叶?母亲》。
【设计意图】
通过与第一课时的关联,引出本课内容。
作者简介
课件展示:冰心,女,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歌颂母爱,歌颂自然,歌颂童心,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
教师语言:请把“母爱、自然、童心”六个字旁批在课题旁边。
学生活动:记录旁批。
自由读文,检查字词读通顺
学生活动:
自由读文,检查字词,把课文读通读、读流利。
指名读文,体会朗读语调
指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后评价读得怎样?你们觉得该以一种怎样的语调来朗读这篇诗情画意的散文诗呢?(课件配乐,建议用舒缓、轻柔的音乐背景)
教师小结 (课件):这样一篇充满温馨情感的文章,应用温婉、舒缓的语调,速度要慢,轻柔、抒情。
【设计意图】
迅速进入本课情境,把文章读通、读流利,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尝试“术语点评”的学习方法
尝试“术语点评”的学习方法。
比如开门见山、篇末点题、过渡、照应、描写、抒情都是语文的术语。
默读课文,拿起笔对课文进行批注。
示例:2、3 两段,从全文的脉络来讲。从全文的构思来讲,是插叙。
学生活动:
默读课文,用批注法标出本文的写作方法。
默读课文,批注本文写作方法
?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用批注法标出本文的写作方法。
2. ?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批注。
8、9两段,触景生情。前面是景,后面是情。
第1节引起下文的作用,开门见山。
第3节——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写了三蒂莲,又写了三姐妹,以花喻人。
第4节,写了白莲,也写了红莲将要盛开,白和红的对比显得红莲更有生机,为下文蓄势。
第4节,写白莲谢了,衬托出红莲开得非常旺。
第4节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这句话为后文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埋下伏笔。“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这是一个很漂亮的白描,一笔就勾勒出了红莲的形象。
第6节省略号,它可以使我们展开联想,或者是让我们发挥想象。
最后1节的最后一句话,用了反问。心中的雨点来了——也是一种修辞手法,比喻。
教师小结:最后一段,升华了主题,点明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本文中心歌颂的是母爱的伟大。把一篇文章的中心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就叫升华。最后一段,是对本文的总结,是以物寓人,借物抒情。对红莲的描写来烘托母爱,抒发情感。
屏幕显示:
以物喻人写物抒情???融情于景一线串珠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巧妙穿插生动照应
【设计意图】
用批注法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学会仿写,体会情感
1. ? 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2. ??课堂延伸:讲讲自己和妈妈的故事。
3. ??根据文章内容及自己与妈妈的故事进行仿写,朗读自己所写句子。
【设计意图】
通过仿写体会作者情感,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活动
课下阅读散文诗《纸船》,体会冰心对母亲的热爱。结合《纸船》与《荷叶?母亲》写一份读后感。
要求: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 300 字。
【设计意图】
由句子到文段的仿写,加深自己的阅读体验,形成自己的情感认知,并将之诉诸于笔端,进行言语表达训练。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