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2 09:3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语文七上《10.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作为聋盲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重点语句。
2.体味作者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 ??小组合作学习
第三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学习”主题编排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3 篇课文。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多彩多姿的学习状况、成长经历和学习智慧,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获得人生启示。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再塑生命的人》解析
人文主题:感受海伦·凯勒的心路历程,学习其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体会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深情。
语文要素: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分析,感悟人物形象。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给人生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今天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海伦·凯勒背后的关键人物,激发阅读兴趣。
找出作者与老师发生的三件事
教师语言:?是谁让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小女孩成就了这样一段生命的传奇呢?我们朗读《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文章写了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老师之间的哪些事?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把握全文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
明确:要求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进行朗读,体味语言。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 4 自然段)
②光辉的起点:___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
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文字,课文第 7 自然段)
④成长的浪花: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大自然,课文第 11 自然段)
⑤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______(爱,课文第 13 自然段)
【设计意图】
?整体把握全文的结构和情感变化。
了解老师教育方法,理解作者情感
学生活动:梳理文章思路,圈画关键词句,思考并回答问题。
 1. ?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海伦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明确:(1)莎莉文老师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海伦,有意识地给海伦玩具,并在她手上拼写“doll”。这种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海伦很感兴趣,在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她也学会了拼字。
 (2)莎莉文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然后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water”这个词,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使她马上领悟到“水”这个词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设计意图】了解老师特殊的教育方法。
 2. ? 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的?
明确: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设计意图】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情感。
3. ? ?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明确:“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海伦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莎莉文让海伦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并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正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
探究词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1. ? “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放的花朵”,这句话中的“搓捻”“抚弄”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这里运用了两个动词“搓捻”“抚弄”,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在等待莎莉文老师到来时紧张、急切的心理。
“搓捻”显露出盲人对自然的渴望,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心情。正因为失去了视野,才更需要触感和嗅觉来补足。盲人用手指“搓捻”着花叶,体会它的质感,甚至让手指沾染上花叶的气味和颜色,全神贯注如饥似渴地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也正是这一词,无情而又多情地展露出主人公的心境。
2. ? “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雾中的航船“体现出作者如同在大雾中的航船般飘摇不定,心中失去方向、迷蒙。
3. ? “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就是那个给自己启示人间真理,给自己深切的爱的人。
4. ? 结合上下文思考“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握住”“紧紧地抱”,莎莉文老师初次见面的拥抱给了“我”爱的启示。
莎莉文老师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 看不到莎莉文老师的容貌,听不到莎莉文老师的声音,“我”只能凭感觉“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注意这个“握”,这个“紧紧地抱在怀中”,是海伦在第一次见面中所仅能感觉到的,她这样表述自己心里的感受: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设计意图】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
课后活动
回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老师,写一个片段(200~400 字)。描写老师的言行,写出心理感受。
【设计意图】
??加深主题理解,强化语言运用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