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四首诗歌。
2. 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或哲理。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或哲理。
四、教学课时: 2 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教师语言: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今天让我们一起徜徉古诗词的海洋,让文字点亮智慧。
《泊秦淮》初读感知
活动一:初读感知
教师语言:首先让我们来听一首歌,借助歌词,说一说听后的感受。
课件展示:(播放《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教师语言:《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因为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所以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课件展示: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杜牧(公元 803 —公元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学生活动:齐读课件上的内容,摘记重要信息。
教师语言: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解读准字音,了解诗歌大意。
课件展示:朗读诗歌,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教师明确(课件展示):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品悟诗情
活动二:品悟诗情
教师语言:刚刚我们一起了解了诗歌的大意。那么游走在秦淮河畔的杜牧看到此景,听到此曲,心情会是什么样子的?他又会想到什么?下面请同学们来进行一个小讨论,进一步理解品悟诗歌的感情。
课件展示:小组讨论
1. 第一、二句中的“笼”字有何妙处?
2. “犹唱”一词可否改成“吟唱”或者“歌唱”?说一说理由。
3. 杜牧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独自思考,或将答案写在笔记本上。随后小组交流。
教师明确:
问题 1 :“笼”是一个动词。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寒冷的水边夜色,那迷蒙冷寂的气氛令人心生寒意。
问题 2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内心充满感慨、悲愤。(追问: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问题 3 : “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课件展示:对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统治者阶层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担忧。
【设计意图】《泊秦淮》这首诗对于学生的难点是历史背景,所以在一开始将写作背景交代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另外,由于古诗词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所以学生在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根据学情调整教学内容。
《贾生》初步感知
教师语言:古诗中有很多借古讽今的作品,刚刚我们学习的《泊秦淮》就是一个例子,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相同主题的诗《贾生》。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背景资料。
活动一: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
1. 关于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约 813 -约 858 ),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有《李义山全集》。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2. 关于“贾生”。
“贾生”即贾谊(前 200 —前 168 ),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他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资料,摘记重点内容,了解诗人及诗歌背景。
教师语言:在了解了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之后,让我们来朗读诗歌,并且借助注解理解诗歌大意。
课件展示:朗读诗歌,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教师明确(课件展示):大意: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贾生》交流讨论
活动二:我思故我在
教师语言:了解了诗歌大意,同学们是否会有一些疑惑(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困惑)?下面让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
课件展示:
1. 李商隐对“汉文帝求贤”的态度是什么?抓住关键词说一说。
2. 结合背景分析作者为何要描写这一历史事件,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教师明确:
1. 首句中“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第三句“可怜”“虚”两个词语耐人寻味,表露出作者的无奈、郁闷。尾句“不问”与“问”对比,更是强烈表达出了对汉文帝此举的愤懑以及对贾生才华不得重用的感慨。
2. 《贾生》一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生》探究“借古讽今”
教师语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他们都是借古讽今的名作。那么诗人为何不直言其志,而是要借历史说话呢?
课件展示:思考借古讽今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活动:学生举手,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明确:1. 借用历史典故,增加认同感;2. 表达委婉,含蓄。
教师语言:最后让我们大声朗读诗歌,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质疑、释疑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诗歌主旨。同时,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借古讽今类诗歌的特点,进而帮助学生打通从一首诗的学习到一类诗的阅读。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
教师语言:同学们,诗歌可以抒情,可以言志,可以说理。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小诗,体会其中的奥妙。
《约客》品读诗意
活动一:读诗意
教师语言:同学们,你们有过和朋友约定,但是朋友爽约的经历吗?那时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学生结合生活体验作答)?下面让我们走进诗中,看看赵师秀是如何记录他经历的一次“爽约”。
课件展示:
1. 了解作者。
赵师秀( 1170 — 1219 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2. 朗读诗歌,了解大意。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学生活动:朗读诗歌,与同学、老师一起纠正字音,根据课下注解理解诗意。
教师明确(课件展示):
诗歌大意: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鸣。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只好消磨时间似的用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击,震落了灯花。
《约客》绘画卷
活动二:绘画卷
教师语言:这首小诗虽短,但是画面感却极强。如果让你为这首诗设计一幅插图,你会如何设计呢?请你发挥想象,用优美的文字描述出来。
课件展示:请你发挥想象,为《约客》设计一幅插图,用优美的文字描述出来。
学生活动:用文字描述自己的设计,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教师总结: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是否也引起了你的共鸣?
《约客》研读诗句
活动三:品诗情
教师语言:这首诗虽然内容不多,但是在写法上确实可圈可点。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诗句,说说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课件展示:选择你喜欢的诗句,并且说说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学生活动:随文做批注,与同桌交流,全班展示。
教师预设(课件展示):
1.“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
2. “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前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
3. “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点明了诗题。与客原先有约,但是过了夜半还不见人来。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至此,似乎将期客不至的情形已经写尽。
4. “闲敲棋子落灯花”,这句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画得细致入微。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诗人怅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初读感知
活动一:理解诗歌大意
教师语言: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诗,让我们先来猜一猜作者。
课件展示:看提示,猜诗人
1. 他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杰出的诗人。
2. 他的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3. 我们学过他的诗《小池》,最有名的就是那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 他就是——杨万里。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猜诗人,摘记重要文学常识。
教师语言:杨万里的语言清丽,下面让我们学习他的诗作《过松原晨炊漆公店》。
课件展示:朗读诗歌,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大意: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学生活动:根据课下注解理解诗歌大意,同桌之间答疑解惑,随后全班交流。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理解诗意
活动二:理解诗意。
教师语言:自然山水总能给人以启迪,下面让我们进一步学习这首诗的内涵。请各小组讨论课件上的问题。
课件展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引导,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体验。
1. 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2. 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除悬念后,运用拟人化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你赞同哪种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二种。“行人”为何“错喜欢”?因为“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三四两句正是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岭过程中也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但历尽上山艰难的行人登上最高峰后,往往因兴奋喜悦而一心只顾享受下岭的坦易轻快,忘记了前面还有一系列山岭需要跨越,因此,当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又遇到一个山头,发现自己正处在万山围绕的圈子里,这才恍然大悟:下岭的路程照样要遇到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放”一“拦”的重复中透露出来了。诗人真切表达了自己的这种感受,如实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的思考,却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
3. 这首诗文字平白浅易、通俗生动,但意趣丰富,它所描绘的现象,所抒写的体验,具有某种典型性,容易使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唤起类似的体验,从而引发某些思索,给人以某种联想与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解析】人们往往对最艰巨的行程比较有思想准备,而对走过这段行程后还会出现的艰难缺乏思想准备;只知道人们习知的艰难,而不懂得人们常常忽略的另一种艰难;这首诗似乎可以引起这些方面的思索。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拓展延伸
活动三:拓展延伸
教师语言:自然之景往往给人智慧的启迪,你能再背诵几首这样的诗歌吗?
课件展示: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设计意图】《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一首蕴含哲理的小诗,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首先以“看材料,猜作者”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然后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歌,并将诗歌与自身生活建立联系。另外,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对同主题的诗歌进行积累。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