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01 08: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测试 基础卷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xùn chì zhǐ wàng qīng xī cuī cù xiǎng liàng
( ) ( ) ( ) ( ) ( )
2.用“√”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将(jiāng jiàng)士们将(jiāng jiàng)要奔赴战场。
(2)我的头发纠(jiū jiù)缠在一起,怎么也理不顺。
(3)他是江苏淮(zhǔn huái)安人。
(4)他是一个要(yāo yào)强的人,事事都对自己严格要(yāo yào)求。
3.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给词语中的“振”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中华不振( );振翅高飞( )。
A.摇动,挥动 B.奋起,振作 C.振动
(2)“年轻人应该有远大的________。”填入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抱负 B.希望 C.理念 D.志气
(3)回忆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塞”字的意思是“边塞”
B.表达了诗人希望边关巩固、国家统一的愿望
C.“龙城飞将”在诗中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D.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翰
(4)同学们在讨论“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话题,下面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明明:所有的文章题目都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B.小林: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帮我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C.芳芳:把文章中讲的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D.志刚:通过分段—概括段意—合并段意的方法也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补全词语,完成练习。
A.左( )右盼 B.目不转( ) C.刚( )不阿 D.大( )凛然
E.( )死如归 F.英( )无畏 G.深居( )出 H.斩( )截铁
(1)用词语A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语A和B都有表示________的意思,而且它们的意思________(相近 相反)。
(3)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为官者应该有廉洁奉公、( )的品质,时时刻刻为人民谋利益。
②江姐非常从容地走向刑场,( )。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梅兰芳卖房度日。 梅兰芳不为侵略者登台演戏。(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例句,体会不同的语气,然后根据情境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例: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①明明把早餐包装盒扔在路边,说反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陈述句)
②妈妈告诉你假期全家要出国旅行,你不敢相信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反问句)
6.家住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25号(邮编:071000)的李丽,要给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吉
成庄5号(邮编:100176)的《5·3天天练》编辑部写信,请你帮她填填信封。
7.补全诗句,完成练习。
①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__?(《凉州词》)
②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③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别董大》)
(1)诗句(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宽慰和激励。
(2)从诗句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回顾课文,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周恩来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
(2)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他采用了远避外国、蓄须明志、打针装病等方法。( )
(3)《延安,我把你追寻》中要追寻的是延安精神,这种精神需要继承和发扬。( )
二、阅读与理解。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①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②“为家父而读书。”
③“为明理而读书。”
④“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⑤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⑨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⑩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的原因是什么?用“________”画出。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下面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1)“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
(2)“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
3.“有志者当效此生!”魏校长是希望同学们像周恩来一样( )。
A.志向坚定 B.志存高远 C.仿效别人 D.坚贞不屈
4.选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下面概括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
A.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B.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
C.周恩来的回答与同学们的不一样,大家很吃惊
D.修身课上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让魏校长震撼和赞赏
5.周恩来的回答与大家的回答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如果你的校长也这样问,你会怎么回答?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齐白石的爱国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要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稍加思索,便铺纸挥毫。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转,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又有一次,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被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画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鸟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茎上,窥伺着浮出水面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鸟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做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鸟,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1.理解短文内容并填表。
故事 要表明的心迹
为宣铁吾画水墨螃蟹,题字“横行到几时” ①
② 讽刺汉奸卖国求荣
门口贴拒绝接见中外官长的告示 ③
④ 决不向汉奸与日本人屈服
2.从“硬要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赴宴作画”中的“硬”字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白石为什么自喻为虾?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希望自己像处于深水中的虾一样自由自在,不用担心水面的翡翠鸟
B.他很害怕汉奸与日本人,希望自己像虾一样藏在深水中,以躲避敌人
C.汉奸与日本人的威逼利诱都没有用,表现了齐白石坚定的意志和刚正不阿的品格
D.齐白石用深水中的虾来自喻,希望汉奸与日本人别去打扰他
4.齐白石的故事与课文中梅兰芳蓄须的故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不少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表达与交流。
题目:给妈妈的一封信
要求:寒假马上就要来了,你希望怎么过寒假呢?关于过寒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妈妈写封信,讲清楚你的想法。注意书信的格式,300字左右。
答案
一、1.训斥 指望 清晰 催促 响亮
2. (1)jiàng jiāng (2)jiū (3)huái (4)yào yāo
3.(1)B A (2)A (3)D (4)A
4.A.顾 B.睛 C.正 D.义 E.视 F.勇 G.简 H.钉
(1)示例:他在车站外左顾右盼,好像在寻找什么人。
(2)看 相反
(3)①C ②E
5.(1)示例:梅兰芳宁可卖房度日,也不为侵略者登台演戏。
(2)梅兰芳不堪其扰,不得不又回到了上海。
(3)示例:①明明,虽然有清洁工打扫,但是保护环境是我们应该做的。
②这难道是真的吗?妈妈你太好了,我真的很高兴!
6.
7.①古来征战几人回 ②生当作人杰 ③天下谁人不识君
(1)③
(2)示例:诗人认为人活着时应该报效国家,为国建功立业;“死”也要做“鬼雄”,方才不愧为顶天立地的人。我感受到了诗人深切的爱国之情。
8.(1)√ (2)× (3)√
二、(一)1.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2.(1)惊讶、疑惑 (2)赞叹、敬佩
3.B 4.D
5.示例:其他同学读书是为明理、为光耀门楣……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周恩来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
6.示例:我要为了创造价值而读书。因为读书能增长知识,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要利用我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人类克服各种困难,创造社会价值。
(二)1.①讽刺宣铁吾横行霸道 ②为汉奸画不倒翁并题诗讽刺 ③拒绝接见敌人
④画深水中的虾表明心迹
2.宣铁吾的强人所难、横行霸道
3.B
4.示例:内容上,两位艺术家都痛恨日本侵略者与汉奸、特务,并拒绝为他们服务;主题上,都赞美了民族艺术家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
三、略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