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5 修辞方法(课件+练习2份打包 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5 修辞方法(课件+练习2份打包 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30 13:46:53

文档简介

专题五 修辞方法
专题突破训练
1.[2020·朝阳区一模改编]下面是同学们参观“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台手摇计算机格外引人入胜,它似乎让我看到了邓稼先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埋头计算的日日夜夜。
B.借助AR技术,我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东方红一号”发射的那一刻,耳边传来地动山摇的轰鸣声。
C.五十年过去了,“东方红一号”依然在遥远的太空守望着你我,灯塔般照亮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征途。
D.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代代相传的航天精神,鼓舞着我们中华儿女,向着星辰大海进发!
2.[2020·东城区二模改编]下面是四位同学观赏天坛中四棵古柏后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莲花柏
问天柏
迎客柏
人字柏
A.“莲花柏”树干环状丛生,好似盛开的木莲花,为庄严肃穆的天坛增添了许多趣味。
B.“问天柏”苍劲挺拔,树顶的两个枯枝一垂一扬,那是屈原在张牙舞爪地质问苍穹。
C.“迎客柏”慈眉善目,面带微笑,热情地展开双臂,拥抱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
D.“人字柏”树干下分上合,似“人”顶天立地,谁能说这不是天地造化的大手笔呢?
3.[2020·丰台区一模]在“飞扬青春,敢于担当”主题教育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责任,让我们任劳任怨;担当,让我们勇往直前;奉献,让我们无悔青春。
B.一个民族的青年没有担当,毋庸置疑,这样的民族是一幢没有根基的大厦。
C.从来国运看青年,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学生肩负重任,对此我们当之无愧。
D.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众多青年让人刮目相看,怎能说当下青年人没有担当?
4.[2020·丰台区二模]在“探访‘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研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谁来把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首当其冲。
B.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她对世世代代北京人的养育之恩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
C.永定河再次走过北京城,实现了北京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令人欣喜,令人赞叹。
D.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定会焕发出青春活力,奏响迷人的乐章。
5.[2020·平谷区一模改编]对下面一首献给驰援武汉医生的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南国的旖旎被阴霾裹挟
看不见的硝烟悄然弥漫
冲锋
在病房病人与病床间
咫尺间的战场危机四伏
挥汗如雨
病毒嗜血的本性未改
在飞沫中觊觎着下一个健康
跃马横刀的雄姿属于白衣天使
你的妩媚与矫健
消融南国罕见的冰雪
A.将“病房”“病人”“病床”三个名词意象并列组合,不加任何修饰,显得结构非常紧凑,展现了医护人员治病救人的繁忙景象,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敬意。
B.“咫尺”和“危机四伏”形成对比,写出了空间之小而危险之大,交代了医护人员面临的严峻环境,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紧张和担忧。
C.“挥汗如雨”只运用比喻,既写出了医护人员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又突出了防护服的密不透风。
D.“觊觎”运用拟人的修辞,既写出了病毒的狡猾,也从侧面交代医护人员处境的危险。
6.[2020·大兴区一模]同学们在“家书·家风·家文化”网络学习活动后创作了小诗《家书》。下列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家 书
家书,是一句句美丽的诗。
家书,是一声声真挚的叮咛。
家书,是一支支亲情的悠歌。
家书,是一块块构建家风的青砖碧瓦,
一笔一画勾勒家族的脊梁。
家书,是一扇扇开启哲思的门窗,
一言一语都是穿越古今的智慧。
家书,那还是一张张历史风云的剪影,
一帧一页刻录世事的兴衰炎凉。
家书,那里有一段段历史的记忆,
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闪耀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光华。
A.第一节,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书是家人、朋友等之间传递情愫、沟通交流、寄寓美好情感的重要载体。
B.第二节,写出了家书蕴含着家族对子女修身养德、立身治家等方面的殷殷教导,代代相传,经过历史的沉淀,逐渐形成一个个家族的家风。
C.第三节,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家书中蕴藏着家族的家风对家庭成员个人品质和行为的养成教化,对我们立身于世有启迪意义。
D.第五节,写出了家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古往今来的万千家书汇集成的家书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精粹的重要组成部分。
7.[2020·通州区一模改编]对诗歌《我从大运河上走过》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在中国历史的版图上,
长城和运河犹如一撇一捺,
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支撑起宇宙乾坤的惊天巍峨。
长城就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
运河就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
它比苏伊士运河要长十倍,
它已超越了二十个巴拿马运河。
它是一条有温度有灵魂的长龙,
它是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母亲。
世界上哪条运河敢与之比肩而立?
世界上哪条运河敢说有它雄浑壮阔?
在我的心中啊,大运河就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吟唱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赞歌!
在我的心中啊,大运河就是一部流动的史书,
写满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性格!
A.将“长城”与“运河”比喻成“人”字的“一撇一捺”,突出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B.“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母亲”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大运河为运河儿女所做的奉献。
C.作者运用两个设问句,满怀深情地赞颂了运河无可比拟的雄浑壮阔及世界地位。
D.反复出现的“在我的心中啊,大运河就是”抒发了作者对大运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和词语的运用。“引人入胜”意为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后多指山水风景或文学艺术等特别吸引人。与此处“手摇计算机”物品的语境不符。
2.B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和词语的使用。B项,“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是贬义词,此处用在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身上明显不当。
3.C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和词语使用。“当之无愧”意为“完全当得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与语境不符,宜改为“责无旁贷”。
4.A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以及词语的运用。A项,采用了设问修辞,“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句中是要表达中学生勇于挑起发扬永定河文化的重任,该词语使用不当。
5.C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判定与作用分析。“挥汗如雨”使用了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方法。
6.C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准确辨别。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相近或相同意思的修辞方法。小诗第三节中,“家书,是一扇扇开启哲思的门窗”,与下句“一言一语都是穿越古今的智慧”,句式结构不相同,字数也不相等,不符合对偶的特点。
7.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修辞方法。作者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设问是自问自答,文中没有使用。(共39张PPT)
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
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五
修辞方法
1.[2020·北京第3(2)题节选]第三单元引言的四个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方法,你认为其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2分)
第三单元 人水相亲,古都添画意
  ①生态补水后的永定河重新焕发青春,绿头鸭、白天鹅逐水而来,给京城增添了勃勃生机。②经过治理的大运河碧波荡漾,人们可以观赏白鹭在河面翩翩起舞,体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③遁入地下多年的转河“重见天日”,河水清浅,弱柳扶风,像一幅恢宏壮丽的画卷,让人们感到别样的清新。④曾经被填埋地下近半个世纪的玉河,如今穿街走巷,波光粼粼,宛如闹市中的一条玉带,成为人们休憩的好去处。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
·
·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第①句“焕发青春”是拟人句,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永定河补水后的生态恢复状态。第②句“翩翩起舞”同为拟人句,体现出白鹭带来的生机。第③句“弱柳扶风”指如纤细柔弱的杨柳在风中摇曳一般楚楚动人,令人心生怜惜,与后面“画卷”同属于比喻句。而“弱柳扶风”与“恢宏壮丽的画卷”矛盾,故不恰当。第④句“宛如闹市中的一条玉带”是比喻句,用在此处能充分突出水流的清亮美丽。
2.[2019·北京第6(2)题改编]下面是四位同学参观“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精品展”后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从路线示意图上看,丝绸之路是一条迷人的曲线,扣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
B.每当想到张骞、郑和、马可·波罗等奔波于丝绸之路的先贤,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
·
·
·
C.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虽然经过千百年岁月,却依然像璀璨的珍珠,弥足珍贵。
D.“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奏响和平、繁荣、文明的新乐章。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与词语运用。扣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感人肺腑,形容人内心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多指口头或书面叙述的事情内容很感动人。对象使用有误。
3.[2018·北京第4(2)题]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
·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A.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
B.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C.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
D.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与修辞方法。A项,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揭露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赞扬了作家的正义行为。C项,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从圆明园的角度控诉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D项,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警醒我们勿忘国耻。B项,“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用词不当,“奴颜媚骨”“凛然正气”不合语境。
4.[2017·北京第2(2)题]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和善良。
·
·
·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令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赏析。“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不能用来形容“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二者矛盾。
5.[2015·北京第5题]“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2分)
A.远交近攻 顺手牵羊 反客为主
B.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偷梁换柱
C.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
D.暗度陈仓 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比喻定名的计谋。既要了解比喻的修辞方法又要了解计谋的大意,能够找到本体和喻体的计谋也就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课标要求及考情总结】 
课标要求: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近几年北京中考除2016年外均有对修辞方法的考查,分值一般为2~3分。考查形式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结合其他知识考查(如2017年结合名著,2015年结合传统文化“三十六计”),考查点有单一考查(如2017年、2015年考查比喻),也有多种修辞混合考查(如2014年、2013年考查多种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一、常用修辞方法
  初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八种:比喻、拟人(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
1.比喻(七上P5)
  即“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或道理喻另一种事物或道理。
  [示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比喻的种类:
  明喻——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圆盘。
  暗喻——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借喻——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七上P9)
  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比拟分拟人、拟物两种。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示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示例]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夸张(八上P42)
  为了某种表达上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方法。
  扩大的夸张——把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大、多、快、高、强等方面说。
  [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的夸张——把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低、小、短、少、轻、弱等方面说。
  [示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的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示例]农民们都说:“看见这绿油油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4.排比(七下P40)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1)由句子中的短语构成排比
  [示例]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由句子构成排比
  [示例]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5.对偶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
  正对——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个事理,在内容上互相补充。
  [示例]远望石拱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反对——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正反对立的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物,在内容上相反或相对。
[示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连续反复——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
  [示例]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间隔反复——在重复使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隔有其他的词语或句子。
  [示例]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7.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示例]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反问句可以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
[示例]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反问句也可以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
  [示例]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8.设问
  在无疑的地方,故意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示例]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二、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见专题十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体知识清单 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PC019
三、易混修辞方法的辨析
1.比喻和比拟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另外,要注意“像”字句和比喻句的区别,不要把含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它们也可以表示比较,表示推测、揣度,表示列举,表示想象等。也就是说,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同类性质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2.反问与设问
  这两者都属于无疑而问,不同的是设问是自问自答,目的是引起别人注意,提醒人们思考,或为了突出某些内容。而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隐藏在问句中,字面上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字面上否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其目的是加强语气。
3.对偶与排比
  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对偶与排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两个,一个是三个或三个以上。
1.[2020·西城区一模]下面是文物组同学在网上参观敦煌文物之后,对自己喜爱的一件展品所作的描述赏评,其中修辞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伎乐图》是敦煌壁画中的代表性杰作,画中的天宫乐伎悠闲雍容,落落大方,手持琵琶翩翩飞舞,当她使出“反弹琵琶”的绝技时,天国为之惊羡,时间不再流逝。
B.莫高窟第45窟的大势至菩萨塑像是理想和艺术创作的完美结晶,俊美中蕴含着女性的妩媚,目光低垂,神情专注,仿佛正在侧耳聆听朝拜者的倾诉,实在是精妙绝伦。
·
·
·
C.敦煌佛爷庙唐墓出土的“胡人牵驼图”花砖在敦煌画像砖中最为著名,砖上浮雕构图细腻,线条流畅,比例协调,生动地刻画出西域商人风尘仆仆奔波于丝路的情景。
D.敦煌竹简内容包罗万象,除了有对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情况的记录,还有对《九九口诀》这本数学古籍的记载,谁能否认这些竹简在敦煌文物中没有独特价值?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或成语。D项,反问句否定失当,“否认……没有”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与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应改为“谁能否认这些竹简在敦煌文物中的独特价值”。“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运用正确。
2.[2020·西城区二模]戏剧社的同学要朗诵《塞罕坝赋》,有四位同学对这篇赋中间一部分的词句手法进行了赏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塞罕坝赋(节选)
今朝看,百卉丛生兮春绽芬芳,赤日炎炎兮夏呈荫凉,硕果累累兮秋高气爽,枝繁叶茂兮冬赛温床。百万亩浩瀚林海,唯北半球无双。数世纪无垠荒原,恰屈指间绿装。远尘世之喧嚣,得桃源之和祥。截风沙以屏京津,蓄水源而泽城乡。夺世上之奇迹,筑人间之天堂。美哉!
·
·
·
[注释]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建国初期这里是一片荒漠苦寒之地,经过几代人的执着奋斗,它被改造成为美丽的森林公园。2017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地球卫士奖”。
A.同学甲:“‘今朝看’领起的下面四个句子,一气贯通,节律齐整,描绘了塞罕坝的四季景色,写出了那里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美气爽、冬天林茂土暖的特点。”
B.同学乙:“‘百万亩’‘唯北半球’‘数世纪’‘恰屈指间’等词语,从数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上震撼人心,突出了塞罕坝人创造的不仅是森林美景,更是人间奇迹。”
C.同学丙:“‘截风沙以屏京津,蓄水源而泽城乡’运用对偶,从阻挡风沙和涵养水源两个方面道出了塞罕坝荒漠变绿洲的环保意义所在,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D.同学丁:“‘夺世上之奇迹,筑人间之天堂。美哉!’运用了生动的拟人、形象的比喻和细腻含蓄的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塞罕坝举世无双的自然美景的由衷赞叹。”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D项中,“夺世上之奇迹,筑人间之天堂。美哉!”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塞罕坝比作“人间天堂”,表达了作者对塞罕坝举世无双的自然美景的由衷赞叹,但是此句没有运用拟人;另外,“美哉”是直接抒情,不是间接抒情。所以D项不恰当。
3.[2020·石景山区一模]为彼此勉励,共同进步,小组同学拟写了下列信息,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1分)
A.有一条路,崎岖坎坷,荆棘丛生,但是它的尽头种着梦想。
B.中考已近,“行百里者半九十”,莫让疫情阻挡拼搏的脚步!
C.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让我们溯游从之,展翅翱翔!
D.青春有一万种可能,我们又怎能懈怠,辜负年少的梦想呢?
·
·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词语运用。“溯游从之”意为顺流而下去追寻,与本句前部分内容“逆水行舟”矛盾。“展翅翱翔”是在空中飞翔的意思,与本句语境不符。
【专题突破训练】内容见Word版资源:
专题05 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