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课件(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孙权劝学课件(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30 14:0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吕蒙不学习,领导很着急
劝学
孙权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重点
2.疏通文意,掌握文中涉及到的常用文言词语。
——重点
3.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一、文学常识
(一)编者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年少之事,不足道也。
我要变法!
我反对!
反对无效!
那我不跟你玩了,我回家编书!
《资治通鉴》这本书写得好!(1954)
《资治通鉴》值得再读,我已经读了17遍了!
资:资助、帮助
鉴:镜子、借鉴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
(二)作品
《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治理朝政的历史借鉴。
编者:司马光
成书年代:北宋
类别体例: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时间跨度: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
评价:皇帝教科书(梁启超)
19岁当国家领导人
会骑射
爱读书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市长儿子
虎将弟弟
15岁当县长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人。
出生草根
就是个弟弟?
储备干部
国士风范
孙权执政→周瑜张昭辅佐孙权→孙权劝学吕蒙→吕蒙发奋学习→周瑜去世→鲁肃当都督→
士别三日→鲁肃去世→
吕蒙当都督
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鲁椟头”
孙权的心腹
周瑜的朋友
孔明的信任
三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人物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
二、文意疏通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qǐ)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谓:对……说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执掌
掌:掌管
辞:推托
以:用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表反问,哪里,难道
事:事务
务:事务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欲:想要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为:担任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但: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历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孰:谁
若:比得上
所益:有益的地方
以为:认为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乃:于是,就
就学:学习
就:从事,参加
及:到,等到
今者:如今,现在。
者: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过:经过
士:读书人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多
更:重新
刮目相看: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何:为什么
见事:知晓事情
之:助词,与疑问代词“何”构成“何.....之......”结构,可译为”怎么......这么......”
遂:于是,就
而:连词,表承接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三、字词句
整理
一、通假字
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时候王侯自称;
今义:孤儿。
治:古为研究,今为治理。
博士:古: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指学位的最高一级。
2.但当涉猎
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
5.即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3.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4.及鲁肃过寻阳
及:古义:等到;
今义:连词,以
及。
耳: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三、一词多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用,介词。
与“为”连用,认为。

当涂掌事
往事
事务
历史
见事
事情
三、一词多义

治经为博士
自以为大有所益
担任
与“为”连用,认为

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执掌
应当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了解
知晓
四、成语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五、三个语气词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吗,表示反问语气。
罢了,表示限止语气。
呢,表示感叹语气。
六、三个称呼语


大兄
七、特殊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倒装句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
四、内容整理
吕蒙


鲁肃


就学
学习的必要性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学习的必要性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可能性
学习的目的
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必要性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可能性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读书有益
吕蒙就学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选自《太平广记》)
译文:
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按照《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有一次他在先主公孙策宴会上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易》背诵了一遍,然后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我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鲁肃赞学
侧面描写:突出吕蒙学有所成/突出孙权劝学效果显著。
孙权劝学
必要性:
今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可能性: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现身说法:
孤常读书,大有所益
吕蒙就学
先:
后:
辞-军中多务
学-学有所成
鲁肃赞学
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结友而别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详写
略写
详写
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关心部下,对部下严格要求
②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③以身作则
①知错能改
②谦虚好学
③坦诚豪爽
①敬才爱才
②豪爽有风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qǐ)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言辞恳切、君主的命令口吻
略带责备、语重心长
惊讶、发自内心的赞赏
坦然、自信而豪爽
读书学习十分重要,能改变人的一生,不能不学习。
只要肯学习,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学习,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好建议。
鲁肃给你的启示:
不要用老眼光看变化的人或事。
孙权给你的启示:
运用好方法才会有好收获。
五、艺术特色
《江表传》曰: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三国志·吕蒙传》
1.对话为主,言简义丰。
3.正面记言,侧面烘托。
2.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宋史·赵普传》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宋史·赵普传》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侧面描写
六、拓展延伸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有一位网友在知乎上吐槽,从小被逼着看名著的“痛苦”经历:
童年时代遇到万恶的母上、父上大人,别人家的孩子期末考试考得好去游乐场,而我只有母上大人送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我才一年级啊啊啊!!!)。
别人家父亲大人去一趟省城带的都是好吃的好玩的!!!我们家那位给我带的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我还没上二年级啊啊啊!!!)
在我爹坚持不懈的出差以及我娘不定时的打赏……他们在我读三年级之前,成功的把下图这一系列书名给买全了,同时还有其他系列的各种书……加起来近两百本!突然感觉非常没人性!
《一个孩子向前走去》(美·惠特曼)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
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这位网友回顾过去看过的书,说到:“我很感谢父母,在我三观未建立之初时,通过一种漫漫渗透的方式,让我有机会了解这个大大的世界。”
教材必读经典名著
七上:《朝花夕拾》
《西游记》
七下:《骆驼祥子》
《海底两万里》
八上:《红星照耀中国》
《昆虫记》
八下:《傅雷家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九上:《艾青诗选》
《水浒传》
九下:《儒林外史》
《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