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中英文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对应的序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放弃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 )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D.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2.某条约中提到:“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该条约 B.材料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内容
C.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写给家人的信中提到:“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 ( )
A.丑化了清朝军队 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C.能反映清军战败的原因 D.反证英军纪律严明
4.右图是签订《南京条约》时的场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 )
3781425126365A.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D.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5.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中世纪”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 B.中国“被轰出中世纪”的事件是鸦片战争
C.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
D.“被轰出中世纪”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7814256858006.右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7.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 )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8.当甲午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 )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紧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1148003067059.图示漫画中,一个渔夫在钓鱼,上面一把剪刀要剪掉鱼竿的钓线,剪刀上的字为“欧洲的干预”,鱼竿钓上来的鱼身上写着“辽东”。这一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332422531432510.“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迫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12.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 )
394335071755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3.殷商后期,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身微,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王位。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宫,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王位。这反映了殷商后期 ( )
①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传制代替 ②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③长子能否继承王位,关键看才能 ④实行兄终弟及的制度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2009年5月18日,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 )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15.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16.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日之间,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件就有1660份,其中反映的事件共有3391件。要求皇帝一一亲自批答如此浩繁的章奏,一一裁决如此众多的事件,显然是不可能的。此时如果你是皇帝的宠臣,最佳奏议应是 ( )
A.设辅政机关以侍从顾问 B.完全沿袭元制 C.让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D.设置军机处
17.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演变大致经过“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隋唐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与秦汉时期相比,其最大特点是 ( ) A.选拔官员受到世家大族的影响 B.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C.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官员 D.以品德素养为标准选拔官员
18.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下列雅典制度或机构中最能体现直接民主的是 ( ) A.财产等级制 B.公民大会 C.四百人会议 D.五百人议事会
19.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幕洛,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自己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幕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幕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幕洛的家人败诉。法官依据的是 ( )
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成文的万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0. 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 ( )
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 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D.英国王室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21.下图分别为英国议会和首相官邸,关于两者之间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英国议会选举结果决定英国首相人选 ②英国首相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以首相为首的内阁是英国的权力中心 ④英国首相有权否决议会的不信任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2.英国和美国分别是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两者在政体上的相同之处是 ( )
①国家元首都拥有实权 ②都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③都实行选举和议会立法 ④都实行司法独立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英国的《权利法案》和美国的1787年宪法都推动了本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其共同点包括 ( )
①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③推动了本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4.美国历史上一共有3位总统遭到国会弹劾,分别是安德鲁·杰克逊、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和比尔·克林顿,这表明 ( )
A.美国总统权力不大,只是象征 B.美国总统权力很大,但要受到国会的制约
C.美国国会不仅享有最高立法权,还有司法审判权 D.美国联邦法院享有监督总统的特权
25.《世界文明史》称,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材料中的“精华”指的是( )
①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 ②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 ③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④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以下有关议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法国总统对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了完整的立法权
27.世界近代史上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8.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 )
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
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 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29.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颁布了本国宪法。这三国宪法所确立的政体的相同点是 ( )
A.议会都是两院制 B.都是成熟的代议制 C.都实行责任制内阁 D.都实行民主共和制
30.“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十二铜表法》)从上述材料中能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
A.《十二铜表法》是专门解决债务问题的法律文件
B.《十二铜表法》完全抛弃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C.《十二铜表法》蕴涵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D.《十二铜表法》无限制地放纵了贵族的专横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38855651244600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右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图》。
材料三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3分)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3分)说明了什么?(3分)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3分)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2分)结果怎样?(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钱乘旦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2)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2)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2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2分)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各国现代化模式的看法。(4分)
周口中英文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考试历史答题卷 班级_______ ______ 姓名 考场 学号 座号
......................................................
..................................................................
密 封 线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A
D
D
C
D
B
C
C
C
A
A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B
B
C
A
B
D
B
B
C
B
C
A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31.(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3分)
原因: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3分)
(2)现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3分)
说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各自独占的殖民地。(3分)
(3)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3分)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2分)《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32.(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6分)
(2)标志: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分)
根源: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3)“错位”: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2分)
影响:德国由皇帝和宰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4分)
(4)各国国情的不同决定了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