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上《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本诗,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反复朗诵,感受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3.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诵,感受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小组讨论,反复朗诵,自主欣赏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诵读法
第一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属于“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一“自主欣赏”围绕“诗歌”编排了《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五首诗作,任务二是自由朗诵,任务三是尝试创作。通过学习,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能够在朗读时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并学习本单元几首诗作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小诗创作。
《你是人间四月天》解析
人文主题:体会诗作中传递的对爱、温暖和希望的赞颂。
语文要素: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她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才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就是——林徽因。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希望同学们沿用上节课的自主阅读方式,自主阅读赏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小诗。
【设计意图】
作者简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勾连上节课所学,为学生自主赏析阅读进行铺垫,引起学生兴趣。
初读感受
教师语言: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之后请同学来谈一谈你的初读感受。
学生活动一: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学生活动二:为大家朗读这首诗,并谈一谈自己的初读感受。(请2-3位同学)
初读感受示例:
①整首诗给人感觉非常柔美,深情款款。
②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作者满怀爱意,赞美一个人。
③本诗在结构上很整齐,但是在断句方面很有特点。
【设计意图】
初读本诗,整体感受。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语言: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初读感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疑惑提出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尝试给出回答。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辅助引导,明确问题)
问题示例:
①诗题就是一个比喻,为什么说“你是”而不是“你像”?
②作者将“你”比喻成“四月天”,作者笔下的“四月天”有怎样的特点?
③作者选取了怎样的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④本诗在断句方面很有特点,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断句,把握节奏?
深度体会,给出答案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反复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尝试给出回答。??
答案示例:
①诗题就是一个比喻,为什么说“你是”而不是“你像”?
直接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而不是“你像人间的四月天”,肯定之情、赞美之意溢于言表,情感表达更强烈。
②作者将“你”比喻成“四月天”,作者笔下的“四月天”有怎样的特点?(需要学生结合诗歌整体把握)?
轻灵、软、娉婷、鲜妍、天真、庄严、柔嫩等等。
它轻灵而满含情意:春风徐来,万物复苏,云烟拂面,星光点点,细雨如织,带来爱和永久的希望;它是花开,是燕来,是生命的初启,是诗人满心的喜悦。所有这一切,“是爱,是暖,是希望”,是诗人赋予“你”的特点,在诗人心目中,“你”就像“四月天”一样美好。在这里,纯净的内容与真挚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爱的颂歌,也让“四月天”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教师语言:读到这里,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么美好的人,究竟是谁,这里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个背景资料。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对此,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教师语言:虽然写作对象是谁我们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可以单纯地理解这首诗是对爱的歌颂,是一曲爱的颂歌。
③作者选取了怎样的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选取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春风是“笑响点亮”的“软”风,春光是“轻灵”的“交舞着变”的明媚的光,早天里的云烟如有如无……这种种事物营造出春光风舞、云烟星语、雪后嫩绿、花开燕来的美好画面,读者好像置身在和风习习、百花吐蕊、阳光和煦的浓浓春意中。
第三段将“你”和“四月天”融为一体,那“轻”“娉婷”“天真”“庄严”让读者在感受“你”的美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沐浴在春风春雨中的自然万物。于是诗人接着歌咏青草、鲜花以及刚刚来到人间的春燕字里行间涌动着诗人炽热的爱和美好的祝福。这爱的呼喊把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直接呼出全诗最后一句。
④本诗在断句方面很有特点,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断句,把握节奏?
节奏划分示例: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知识拓展:句法偏离。句法偏离是指违背常规的表达方式,这其中有句法结构的倒装、前置和混乱。句法偏离比常规句法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有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修辞效果,起到强调作用,能更好地表达文意。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分析把握本诗的意象、意境、情感等,教师只起到补充总结的作用。
有感情朗读诗歌
教师语言:大家分析的很好,接下来我们带着情感再读这首诗,体会全诗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学生活动:学生个别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体会全诗意境、作者情感再读本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会。
赏析本诗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学生活动:问题探究: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分别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三个方面对本诗进行赏析。
资料补充:新月派源于新月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后来闻一多《诗的格律》中明确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为新格律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音乐美:所谓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绘画美:所谓绘画的美,是指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富于色彩感。
建筑美:“建筑的美”也属于视觉形象,它主要指的是诗的形体结构,强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造成有规律的匀整或参差。
答案示例:
音乐美:(1)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2)诗人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使这种节奏美得以表现。(3)十二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
绘画美: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夕阳无限好的“黄昏”,闪亮的“星子”,色彩缤纷的“百花”,“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建筑美:(1)诗歌中用句奇谲,如“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的语序本该为“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你是初放芽的绿,柔嫩喜悦”,诗人在此故意打破原有语序,使其满足音韵美需要,同时也令人眼前一亮。(2)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均整和谐,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灵动而不呆板。
表现手法
问题探究:本诗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
1. ? 多用比喻,除了将“你”比喻成“人间的四月天”之外,诗中大量意象都带有比喻意味,如“笑响点亮”的四月风、“轻灵”的春光等。
2. ? 调动多种感官,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如“笑响点亮的四面风”,由听觉到视觉再到触觉,赋予抽象的风以灵气和生命力。
3. ? 色彩词语使用:如:第四节中,“鹅黄”与“绿”两种明亮的颜色放到了一起,给读者提供了视觉转化和想象的空间。“雪悄然融化”与“嫩芽静静绽放”的情景浮现眼前。
教师语言:大家分析得很好。林徽因,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传奇女子,以其优雅娴熟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四月天的美丽画卷,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情感流露,有着道不尽的真情礼赞,诉不完的绵绵爱怜,让我们尽情领略了爱的无限美丽。
【设计意图】
?带领学生初步感受诗歌语言魅力。
课后活动
将本诗改写为一篇散文,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
?通过改写,学生可以更好的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可以更好的体味诗歌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