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上《20创造宣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批驳对方的观点,从严密的论证逻辑中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2.重视创造的力量,树立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能力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批驳对方的观点,从严密的论证逻辑中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三、教学难点:
重视创造的力量,树立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能力的信念。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品析法
第五单元整体架构
人文主题:本单元选取的都是带有思辨色彩,且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分别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这也是第二单元议论性文章的延伸和深化。通过学习,培养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大胆设想、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要学习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了解驳论的特点,理解议论文逻辑严密、思辨性强的特点。学习常见的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严谨、准确、具有逻辑力量的语言特点。
《创造宣言》解析
人文主题:理解陶行知对创新教育的思考及阐释。联系生活及学习,思考怎样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语文要素: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梳理本文论证材料,明确材料和观点的联系。品味本文逻辑谨严、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三段名言】
毫无疑问,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爱德华?波诺
有创造性的人,他们希望能够无所不知。他想知道一切事物——古代历史、十九世纪数学、现代制作技术以及生猪的未来。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想法会汇集成新的思路。也许六分钟、六个月或者六年。但他们相信一定会实现。——卡尔?艾里
重要的问题不是“什么培养了创造力?”,而是究竟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创造力?人类的潜力在哪儿丢失了?如何受挫了?所以我认为最好的问题可能不是“为什么人们有创造力?”而是“为什么人们没有创造力,没有创新意识?”创造力面前我们必须毫无惊愕之感,就好像如果人人都有创造力,我们会认为这是个奇迹。? ——亚伯拉罕?马斯洛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三段话,并思考这三段名言分别论述了一个什么观点,你们对创造力又是怎么理解的。
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谁忽视了人生中的创造,无疑也是对人生的懈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从此敢于创造,勇于创造。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引入课文内容。
初读,了解作者观点
1. ?初读,了解作者观点
教师语言:这是一篇议论文,首先我们要初步了解的是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学生活动:边读课文,边在文中做勾画批注。
明确:作者认为“我们要创造”,“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
再读,划分文章层次
2. ??再读,划分文章层次
教师语言:文章如何划分层次?划分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再读课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明确:
第一部分( 1 段)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 2~4 段)我们的人类最值得崇拜的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
第三部分( 5~11段)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结论。
第四部分( 12~16 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设计意图】
?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
第二部分内容
1. ? 教师语言: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并作答。
明确: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第三部分内容
2. ? ?教师语言:第三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组内派代表交流
明确: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的惠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
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
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的写法。
第四部分内容
3. ? 教师语言:第四部分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你觉得东山樵夫可爱吗?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这个故事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快速阅读故事,然后复述内容,组内交流,派代表展示。
交流预设:他将泰山的茅草连同树苗带回家里焚烧取火,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想起了相比之下富有创造精神的愚公。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品味文章语言
教师语言:本文叙议结合,深入剖析了缺乏创造力的危害,鼓励我们勇于创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接下来,请同学们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学生活动:品味文章语言,文中做圈点批注,组内交流,班级展示。
明确:
排比:
“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段落。(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
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比喻: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与意志比作金刚,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品味文本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课后活动
教师语言:同学们,有很多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创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自信,敢创造,同样也能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气、自信之外,要创造还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来源于学习,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为将来更好地创造奠定厚实的基础。
课后活动:针对“当代中学生都缺乏创造力”这个论点,运用事例进行驳论,200 字左右。
【设计意图】
读写结合训练,将语言表达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