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上第二单元 写作《观点要明确》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语文九上第二单元 写作《观点要明确》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30 19:0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语文九上《写作 观点要明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深入思考和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进而明确自己的观点。
2. 通过练习用判断句表达观点,学会在作文里准确、简洁、鲜明地提出观点。
3. 通过借鉴课文和学习同学优秀例文,会在文章的不同位置表明并强调观点。
二、教学重点:通过练习用判断句表达观点,学会在作文里准确、简洁、鲜明地提出观点。
三、教学难点:明确观点时,区分观点与叙述、观点与态度的差异。准确、简洁、鲜明地提出观点。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
第二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由《敬业与乐业》《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4篇议论性文章组成。这些文章,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都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通过学习,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我们要了解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特点。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要能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写作 观点要明确 解析
人文主题:以鲜明的态度和立场看待事物,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语文要素:认真思考生活和社会现象,有针对性提出观点。提炼观点明晰、具体,避免空泛,语言凝练,提升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我给大家讲一个身边的现象:开学后,家长们纷纷开车接送孩子上学,导致学校门前的道路在上下学高峰时堵满了车。前面的车在校门口停下来让孩子上车或者下车,后面的车就只能排队等着,后车的人虽然在车上抱怨,但轮到自己到校门口的时候也同样让别人等着自己。
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学生活动:思考,表达观点。
提示:观点和表达可以开放,如“家长不应该接送孩子”、“家长应该在远离校门的地方停车”、“学校应该加强校门口的管理”、“学校德育部门应先对学生进行教育”、“自己抱怨却又参与到错误的行为中是不可取的”等。
教师语言: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不乏精彩之处,大家围绕着这一现象产生的看法就是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就某一现象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病文诊断
教师语言:下发关于“好奇”的问题例文。例文如:

街边那位精神不太正常的奶奶总是时不时嚷嚷着:“千万别在深夜剪头发,会变成疯子的!”这句话真真切切地传到了我的耳朵里。真的会成疯子吗?在一天深夜中,我下定决心剪了一缕头发。我十分害怕那位奶奶说的是真的。那天晚上我在恐惧中彻夜难眠。第二天我发现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我终于舒了口气。但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驱使我当时干那么蠢的事的幕后黑手是好奇。

小时候总因为反复地问大人为什么而遭到反感。好奇,有很多体验方式,比如,爱迪生小时候看母鸡孵蛋竟自己也尝试了一番。
可能好奇需要我们去印证,但在印证的过程中会经历失败。我总想去尝尝云朵的味道,我总想知道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从牙牙学语到出口成章,我们从未停止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好奇是人类遇到新鲜事物时心理所产生的注意、提问的倾向。爱迪生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对自己不了解的事也总想试一试,弄个明白。有一次他看见花园的篱色边有一个野蜂窝,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拔,结果脸被蜜蜂蜇得肿了起来,他还是不甘心,非得看清楚蜂窝的构造。爱迪生后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我们大家常常说“好奇心害死猫”,那猫做了什么才被好奇心害死?那么好奇心又是什么呢?
大家肯定知道牛顿吧!他在小的时候坐在树下睡觉,被熟了的苹果砸了脑袋,是因为好奇心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难道好奇心是成功的关键?
哥白尼知道日晷后,出于好奇去问老师,最后推翻了地新说”,发明了“日新说,难消好奇心是可以改变事物的东西?
不,直正的好奇心需要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它不是虚幻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和眼来掘挖它,发现它的价值。

我们每个人都会对未知的事物感到好奇。有些人将它抛在脑后,而有些人刨根问底 ,并将道理利用在其它的事情上。
年幼的瓦特发现在水壶烧开时,壶盖会上下跳动。他去问祖母这是为什么,祖母并没有回答他。之后的几天,瓦特一直在细心观察。他发现原来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而且这力量还真不小呢!一七八二年,瓦特利用此原理把单式改为旋转运动,完善的蒸汽机发明完成了。
正如培根所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学生活动:
1. ?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浏览病文,组内会诊,找出文章存在的问题。
2. ? ?全班交流。小组轮流发布会诊结果。
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梳理例文在提出观点方面存在的问题。
明确:
甲:没有真正的观点,上来就论述或讲事例。
乙:态度不明确,缺乏鲜明的观点。
丙:不知道什么是观点,不明白观点和叙述、观点和态度的区别。
丁:表达观点时,不够准确、简洁,甚至观点本身有问题。
戊:不会在文章中凸显观点,观点往往比较“隐蔽”。
……
【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根据诊断提出修改策略
教师语言:根据刚才会诊的结果,结合课本上的建议,提出你的解决办法。
学生活动:
1. ? ?小组讨论各类问题例文的解决策略。
2. ? ?全班交流。
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梳理,如:
  策略一:先明确你对一个事物或现象的态度,就是说要把问题想清楚,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针对问题甲、乙)
  策略二:用一个明确的判断句表达你的观点。句式:……是……;……要/应当 /必须……;……能够/将会…… (针对问题丙、丁)
  策略三:在文章中凸显你的观点。一是题目直接表明观点,二是开篇处亮明观点,三是在结尾处总结观点。(针对问题戊)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明确观点、表达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思维。
匹配策略一的学生练习
教师语言:我们来玩几个游戏吧,注意游戏中我们要思考“为什么”。
思考讨论: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电子游戏?
思考讨论后形成自己明确的观点。
匹配策略二的学生练习
接龙游戏
要求:用“……是……”的句式。并从句式中选择一个词语,让下一名同学以此接龙。所选词要能构成观点。
  比如:一生说“诚实是一种优秀的品格”,接“优秀的品格”;下一位同学说“优秀的品格是在挫折中磨练而成”,接“挫折”;再下一位说“挫折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接“成功”;再下一位可以说“成功是……”。
  注意前一位说的时候要考虑到给后一位的词是能接下去发表观点的词。以此类推,也可以用“……要/应当/必须……”或“……能够/将会……”的句式来接龙。
匹配策略三的学生练习
学生活动:
  提供拓展资源:借鉴、梳理本单元的课文,总结出作者提出观点的形式和方法。
  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表明了观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有的文章,则在开篇处亮明观点,紧接着进行阐释、论证,如《敬业与乐业》;
  还有的,是在结尾处总结观点。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观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写出明确观点的能力。
课后活动
提高题:上一环节我们对“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电子游戏?”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同学们也各自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请大家围绕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不少于 600 字。
基础题:请为《论爱国》、《论成才》、《论挫折》、《论诚信》、《论合作》、《论苦》、《论哭》、《论批评》、《论取舍》、《论手机》、《论网红》、《论笑》、《论追星》、《论自由》等文章中,任选 5 篇文章,分别写一个明确的观点。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有话想说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