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30 22:5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2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知识与技能】
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的点的坐标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过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情感与态度】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坐标系中的图形平移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重点是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坐标变化的规律,另一个是研究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引起的图形的平移变换.
【教学难点】
难点是对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变化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复习回顾
探究:根据下面条件画一副示意图,标出学校和小强家、小敏家、小刚家的位置.
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m,再向北走200m.
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m,再向北走350m,最后向东走50m.
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m,再向东走300m,最后向南走75m.
选取直角坐标系的方法很多,在让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最优方案,那就是:选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分别取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m).依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取得小刚家的位置是(150,
200),类似地,小强和小敏家的位置分别是(-150,
350)和(300,-175).
2.教师归纳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
(1)建立直角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2)依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的内部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二、问题牵引,引入研究
【问题】如图,△ABC在坐标平面上平移后得到新图形△A1B1C1.
(1)△ABC移动的方向怎样?
(2)写出△ABC与△A1B1C1各点的坐标,比较对应点坐标,看有怎样的变化?
(3)如果△ABC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A2B2C2.写出这时各顶点坐标,比较两者对应点坐标,看有怎样的变化?
观察比较△ABC与△A1B1C1:对应点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移动后改变了,即:将横坐标都减去5可得到移动后的点的坐标.
请同学们解答完第(3)个问题后,将图形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探究一下.
【归纳结论】
平移规律:
描述平移的一个方法是用图形上任一点的坐标(x,y)的变化来表示.
(1)在坐标系内,左右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x,y)→(x±a,
y)(a>0)
(2)在坐标系内,上下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x,y)→(x,
y±b)(b>0)
(3)在坐标系内,上下、左右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x,y)→(x±a,
y±b)(a>0,b>0)
三、范例学习,理解新知
例1如图,将△ABC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A1B1C1,写出各顶点变动前后的坐标.
【解】得到结论有:
A(-2,
6)→(4,
6)→A1(4,
4)
B(-4,
4)→(2,
4)→B1(2,
2)
C(1,
1)→(7,
1)→C1(7,
-1)
例2说出下列由点A到点B是怎样平移的?
(1)A(x,
y)B(x-1,
y+2)
(2)A(x,
y)B(x+3,
y-2)
(3)A(x+3,
y-2)B(x,
y)
【解】(1)点A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2)点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3)点A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教学说明】逆向思维训练,给出变化的坐标,让学生了解点的位置的变化,会使学生更为清晰地掌握图形在平面上平移的意义.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将点A(-2,
-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所处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2,
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的坐标是(

A.(2,
4)
B.(1,
5)
C.(1,
-3)
D.(-5,
5)
3.(广西梧州中考)已知线段AB的A点坐标是(3,2),B点坐标是(-2,
-5),将线段AB平移后得到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5,-1),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

.
4.如图,把△ABC放置在网格中,点A的坐标为(-3,1),现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B′C′,则点A′的坐标是.
5.三角形ABC中,A(-2,
2),B(-4,
-2),C(1,
0),把三角形平移后,三角形某一边上的点P(x,
y)对应点为P′(x+4,
y-2),求平移后所得三角形各顶点的坐标.
【参考答案】1.D
2.B
3.(0,
-8)
4.(1,
3)
5.解:∵点P(x,
y)的对应点为P′(x+4,
y-2),
∴平移变换规律为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
∵A(-2,
2),B(-4,
-2),C(1,
0),
∴平移后A的对应点坐标为(2,
0),B的对应点坐标为(0,
-4),C的对应点坐标为(5,-2).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图形,按下面的要求平移,那么图形上任一点的坐标(x,
y)是如何变化的?
①向左或向右移动a(a>0)个单位;
②向上或向下移动b(b>0)个单位;
③向左或向右移动a个单位,再向上或向下移动b个单位(a>0,b>0).
1.课本第14页练习2、3.
2.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应作业.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移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探究图形在坐标系内平移的变化规律.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思想,依次通过对点和图形的平移的观察、画图、猜想、验证、归纳、比较、分析等活动,最终探究出点的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然而,一堂课下来,我感触颇深,认为本节课离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要求还很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