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 北师大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光现象 第三节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 北师大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光现象 第三节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30 16:1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
北师大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光现象
第三节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
处,当他向平面镜走近
时,镜中的像与人相距
(????????)
2.
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人和像间的距离将(????????)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B.像变小,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3.
下列关于面镜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B.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与平面镜相比,凸面镜能扩大视野
D.平面镜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凹面镜和凸面镜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
某同学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处跳到了距平面镜处。下列关于镜中像的大小及像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
B.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
C.像比该同学大,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
D.像比该同学小,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
5.
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房间东面的墙上,被测者识别西面墙上镜子里的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能被我们看到,即为实像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C.若被测者向平面镜靠近,则她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D.若被测者看到“”的像开口向北,则视力表上的该“”开口向南
6.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C.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7.
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个同学说:“快看,鱼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鱼”实际上是(

A.云是像,鱼是实物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实像
D.云和鱼都是虚像
8.
在狭小的房间内,墙壁上挂上一面大平面镜,看上去会产生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应用平面镜能够(?
?
?
?

A.改变光路
B.使物与像的距离是物与镜的距离的倍
C.成正立像的特点
D.成虚像的特点
9.
把一个平面镜竖直放置在墙上,当你以的速度垂直于平面镜走近的时候,那么你在镜中的像将(?
?
?
?

A.以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B.以的速度面镜
C.以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D.以的速度面镜
10.
如图所示,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1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
D.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12.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较厚的玻璃板前,观察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对此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是漫反射形成的
B.是视觉暂留效应形成的错觉
C.是光的色散造成的
D.是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
13.
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选用透明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像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C.实验中,要同时点燃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便于比较大小
D.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没有关系
14.
如图,两块平面镜垂直放置,两镜前有一个光源,则经两块平面镜所成的像有(

A.个
B.个
C.个
D.无数多个
1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比人小的平面镜也可以照出人的全身像,且平面镜成的像总与物体一样大
C.凸面镜只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对非平行光无发散作用
D.树在地面上的影子和树在水里的倒影,本质是不同的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7
小题
,每题
3

,共计21分


?16.
一平面镜竖直挂在墙壁上,身高为
的小明从镜前
远处沿直线以的恒定速度垂直面镜,后小明与镜中的像相距________,像高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平面镜竖直挂在墙壁上,身高为
的小明从镜前
远处沿直线以的恒定速度垂直面镜,后小明与镜中的像相距________,像高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
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汽车的后视镜是________镜,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________镜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他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均选填“平面”“凸面”或“凹面”);
?18.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1)小孔成像;(2)平面镜成像;(3)汽车观后镜中的像;(4)水面的倒影。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_______,属于虚像的是________;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9.
蜻蜓在平静水面上空飞行,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填“虚”或“实”)像;蜻蜓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20.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为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如果将蜡烛远离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处(选填“”或“”).
21.
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处,以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铅笔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铅笔的像移动速度为________;经过,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________: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和像两者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为________。
2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将蜡烛点燃,透过厚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的两个像,如图所示。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用另一个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蜡烛与离玻璃板________(填“近”或“远”)的像重合。
(2)要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还应进行的操作是:保持________的位置不变,改变________的位置,再做几次实验。
三、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共计30分


?23.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________.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4.
如图一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和,将和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的一侧观察。
(1)点燃蜡烛,调节蜡烛的位置,当________时,的位置即为的像所在的位置。
(2)实验时,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的关系。
(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________。
(4)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5)请在图二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点的像的光路图。
四、
作图题
25.
如图所示,是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和它发出的两条光线,请根据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在平面镜中的像.
26.
如图所示,平面镜下方有一竖直挡板,在和区域内可以看到挡板左侧的一个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像,在图中找出挡板左侧这个发光点的位置.
27.
如图,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是在镜中成的像,当平面镜图示位置基础上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试作出转动后的平面镜位置。
28.
如图,、两地相距,是与连线平行的一条小河的河岸,到河岸的垂直距离为,小军要从处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处,他先沿着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到点取水,再沿直线到处。若小军的速度大小恒为,不考虑取水停留的时间。
(1)求小军完成这次取水和送水任务所需的时间。
(2)为了找到一条最短中路线(即从到河岸和从河岸到的总路程最短),可以将看成一个平面镜,从点作出一条光线经反射后恰能通过点,请你证明入射点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2020-2021学年
北师大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光现象
第三节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步练习答案及解析
一、
选择题
?1.
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
处,当他向平面镜走近
时,镜中的像与人相距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
解:一个人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处,当他向镜子走近时,人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是,人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则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是.
故答案为:.
?
2.
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人和像间的距离将(????????)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B.像变小,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答案】
C
【解答】
解:穿衣镜为平面镜,不改变像的大小;某同学从远处走向平面镜,人和像的距离变小.
?
3.
下列关于面镜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B.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与平面镜相比,凸面镜能扩大视野
D.平面镜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凹面镜和凸面镜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D
【解析】
不同的光学元件其光学性质不同,按能否使光线透过可将其分为透镜和面镜,按表面的凹凸不同,则又可以分为平、凸、凹三种,种类不同,对光的作用也会不同:
①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②凹面镜可以反射光线,而且可使光线会聚到一点;③凸面镜可以反射光线,并使光线发散;④凸透镜可以透过光线,对光有会聚作用;⑤凹透镜可以透过光线,对光有发散作用。根据这些分析可对它们的作用进行分类。
【解答】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如汽车的观后镜等,故正确。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太阳灶等,故正确。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能扩大视野,故正确。
、光在凸面镜和凹面镜上发生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错误。
?
4.
某同学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处跳到了距平面镜处。下列关于镜中像的大小及像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
B.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
C.像比该同学大,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
D.像比该同学小,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
【答案】
B
【解析】
平面镜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
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处,根据物和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从距平面镜处跳到了距平面镜处,他远离平面镜了,此时他距离平面镜为=,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像到人的距离变为
根据物和像大小相等,所以此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不变,只有选项正确。
?
5.
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房间东面的墙上,被测者识别西面墙上镜子里的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能被我们看到,即为实像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C.若被测者向平面镜靠近,则她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D.若被测者看到“”的像开口向北,则视力表上的该“”开口向南
【答案】
B
【解析】
(1)平面镜成虚像;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判断视力表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求出人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
(3)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等大;
(4)平面镜成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故错误;
、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故正确;
、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等大,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被测者向平面镜靠近,则她在镜中的像将不变。故错误;
、平面镜成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故若被测者看到“”的像开口向北,则视力表上的该“”开口向北。故错误。
?
6.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C.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答案】
C
【解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因。知道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知道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解答】
水中的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则:
、天上月亮到水面距离与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所以说法错误;
、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所以说法错误;
、水中出现的月亮,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故正确;
、水中的月亮与天上的月亮大小相同。因此说法错误。
?
7.
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个同学说:“快看,鱼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鱼”实际上是(

A.云是像,鱼是实物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实像
D.云和鱼都是虚像
【答案】
D
【解析】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云在水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人在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发生折射,看到水中物体的虚像。
【解答】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是白云在水平面镜中成虚像;看到鱼是鱼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折射光线是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上发出的,眼睛看到的鱼的虚像。云的虚像和鱼的虚像叠在一起,看到鱼在云里游的现象。
?
8.
在狭小的房间内,墙壁上挂上一面大平面镜,看上去会产生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应用平面镜能够(?
?
?
?

A.改变光路
B.使物与像的距离是物与镜的距离的倍
C.成正立像的特点
D.成虚像的特点
【答案】
B
?
9.
把一个平面镜竖直放置在墙上,当你以的速度垂直于平面镜走近的时候,那么你在镜中的像将(?
?
?
?

A.以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B.以的速度面镜
C.以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D.以的速度面镜
【答案】
D
10.
如图所示,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答案】
B
?
1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
D.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
【答案】
A
【解析】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2)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物等大;
(4)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
、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通过玻璃板成蜡烛较清晰的像。故正确。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光屏放在虚像的位置上,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平面镜成的像,故错误。
、平面镜成等大的像,蜡烛靠近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和蜡烛大小相同。故错误。
、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靠近玻璃板。故错误。
?
12.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较厚的玻璃板前,观察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对此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是漫反射形成的
B.是视觉暂留效应形成的错觉
C.是光的色散造成的
D.是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
【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当我们所见到的物体突然在眼前离开时,就在这物体离开后的一瞬间,其影像仍旧会在人的视觉中停留一段很短的时间,这叫做视觉暂留;
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能发生反射形成像.
【解答】
解:、平面镜成像是镜面反射,不是漫反射,故错误;
、因为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观察的烛焰,因此不是由于视觉暂留效应形成的错觉,故错误;
、镜子质量不好,反射面不平整,不会造成镜子中出现了多个蜡烛的像;故错误;
、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由于两个反射面都能反射成像,某同学发现镜中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是由于光在玻璃前后两个面上两次反射成像造成的,故正确.
故选.
?
13.
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选用透明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像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C.实验中,要同时点燃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便于比较大小
D.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没有关系
【答案】
D
【解析】
玻璃板能反射光线成像,也能透过光线;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
代替像的蜡烛不能点燃;
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
【解答】
解:、实验中选用透明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除能成像外,还能透过光线,人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成像物体的大小关系,故错误;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更容易成清晰的像,故错误;
、用蜡烛找像时,蜡烛不能点燃,否则会无法看到所成的像,故错误.
、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与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正确.
故选:.
?
14.
如图,两块平面镜垂直放置,两镜前有一个光源,则经两块平面镜所成的像有(

A.个
B.个
C.个
D.无数多个
【答案】
B
【解析】
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到此处共有两面镜子,点在两面镜子中都会成像,而这两个像点会再次在另一平面镜中成像.
【解答】
解: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为,而″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点也是,即再次成像的像点是重合的,所以一共有个像,如图所示:
故选.
?
1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比人小的平面镜也可以照出人的全身像,且平面镜成的像总与物体一样大
C.凸面镜只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对非平行光无发散作用
D.树在地面上的影子和树在水里的倒影,本质是不同的
【答案】
C
【解析】
、光的反射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形式,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凸面镜对任何光线都有发散作用;
、影子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
【解答】
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说法正确;
、比人小的平面镜也可以照出人的全身像,且平面镜成的像总与物体一样大,说法正确;
、凸面镜不仅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对非平行光也有发散作用,对任何光线都有发散作用,说法错误;
、树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树在水里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形成的本质不同,说法正确.
故选.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7
小题
,每题
3

,共计21分


?16.
一平面镜竖直挂在墙壁上,身高为
的小明从镜前
远处沿直线以的恒定速度垂直面镜,后小明与镜中的像相距________,像高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平面镜竖直挂在墙壁上,身高为
的小明从镜前
远处沿直线以的恒定速度垂直面镜,后小明与镜中的像相距________,像高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等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此类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属于热点题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据此,可比较容易解答此题.
【解答】
解: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小明以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后物距为,像距也为,后小明与镜中的像相距。
由于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是相同的,所以像高与身高大小相等为。
故答案为:;等于。
?
17.
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汽车的后视镜是________镜,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________镜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他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均选填“平面”“凸面”或“凹面”);
【答案】
凸面,平面
【解析】
(1)生活中的面镜有三种: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面镜能成像,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从光的反射角度看,挡风玻璃是透明的,但不是绝对没有反射,坐在驾驶员后面的乘客会由于反射成像在驾驶员的前方,小轿车较矮,坐在里面的乘客经挡风玻璃成像在前方,会造成司机视线模糊,容易发生事故。
【解答】
若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则所成的像与车前方行人的高度差不多,这就会干扰驾驶员的视觉判断,容易出事故(1)而当挡风玻璃为倾斜时,所成的像就会在车前的上方,驾驶员看不到车内人的像,就不会影响视觉判断。
故答案为:凸面;平面。
?
18.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1)小孔成像;(2)平面镜成像;(3)汽车观后镜中的像;(4)水面的倒影。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_______,属于虚像的是________;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2)(3)(4),(2)(3)(4),(1)
【解析】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
①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②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
③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解答】
(1)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2)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3)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4)水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综上可知:其中属于实像的是(1)(4);属于虚像的是(2)(3)(4);由于光的反射的是(2)(3)(4);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1)。
?
19.
蜻蜓在平静水面上空飞行,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填“虚”或“实”)像;蜻蜓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答案】
反射,虚,不变
【解答】
解: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蜻蜓距水面的距离远还是近,像始终和物体等大,因此当蜻蜓俯冲时,像的大小不变.
?
20.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为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如果将蜡烛远离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处(选填“”或“”).
【答案】
虚像,不变,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解答: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虚像、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
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所以不管是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还是远离镜面,像的大小不变.如图,作出蜡烛火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如图所示,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处.
?
21.
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处,以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铅笔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铅笔的像移动速度为________;经过,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________: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和像两者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为________。
【答案】
不变,,,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解答】
(2)若铅笔以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1)(3)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铅笔以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内铅笔通过的距离===,后物距为=,像距也为,后铅笔与镜中的像相距=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即铅笔和像两者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为。
故答案为:不变;;;。
?
2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将蜡烛点燃,透过厚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的两个像,如图所示。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用另一个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蜡烛与离玻璃板________(填“近”或“远”)的像重合。
(2)要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还应进行的操作是:保持________的位置不变,改变________的位置,再做几次实验。
【答案】
玻璃板的两个面各成一个像,近
玻璃板,蜡烛
【解析】
(1)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2)要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解答】
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用另一个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蜡烛与离玻璃板近的像重合。
故答案为:玻璃板的两个面各成一个像;近。
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再次操作。
故答案为:玻璃板;蜡烛。
三、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共计30分


?23.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________.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答案】
(1)确定像的位置;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
(4)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解析】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据此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
【解答】
解:(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或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4)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
24.
如图一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和,将和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的一侧观察。
(1)点燃蜡烛,调节蜡烛的位置,当________时,的位置即为的像所在的位置。
(2)实验时,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的关系。
(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________。
(4)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5)请在图二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点的像的光路图。
【答案】
蜡烛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到玻璃板距离,大小
不能,不能确定蜡烛的像的位置
C
如图。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答】
点燃蜡烛,在平面镜的另一侧前后左右移动蜡烛,当蜡烛和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的位置即为的像所在的位置。
实验时,直尺是为了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用玻璃板进行实验,能同时发现物体的像和代替物体像的物体,用平面镜则不能,所以不能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完成实验。
反射是光线到达玻璃板后有一部分被反射到你的眼睛,所以看到次反射,次折射是光到了玻璃板后还有一部分光透过玻璃板,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板后会折射,这是第一次,然后又要从玻璃板另一侧出来,又一次折射,所以次反射,次折射。
做关于镜面的对称点.连接像点与与镜面相交于一点,即为入射点,连接、,则是入射光线,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四、
作图题
?25.
如图所示,是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和它发出的两条光线,请根据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
如解答图所示.
【解析】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点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解答】
解:如图所示.
?
26.
如图所示,平面镜下方有一竖直挡板,在和区域内可以看到挡板左侧的一个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像,在图中找出挡板左侧这个发光点的位置.
【答案】
如图所示.
27.
如图,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是在镜中成的像,当平面镜图示位置基础上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试作出转动后的平面镜位置。
【答案】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像在时的发光点的位置,再由、作出新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
由题知,是发光点在镜中成的像,所以,先作出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发光点;
因为当平面镜在图示位置基础上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且发光点位置不变(隐含条件),所以,再连接,作出的垂直平分线,在平分线位置画出新平面镜的位置,
?
28.
如图,、两地相距,是与连线平行的一条小河的河岸,到河岸的垂直距离为,小军要从处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处,他先沿着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到点取水,再沿直线到处。若小军的速度大小恒为,不考虑取水停留的时间。
(1)求小军完成这次取水和送水任务所需的时间。
(2)为了找到一条最短中路线(即从到河岸和从河岸到的总路程最短),可以将看成一个平面镜,从点作出一条光线经反射后恰能通过点,请你证明入射点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答案】
小军完成这次任务需小时;
如上所述,入射点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解析】
(1)已知间的距离是,到河岸的距离是,可以计算出间的距离,此时便可知道小军要走的路程了,又知速度,根据变形计算出所需时间;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的像点,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解答】
如下图所示,小军通过的路程是,
此时,=,=,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故小军通过的路程===,


所需的时间:

作出发光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连接、点交平面镜于点,沿画出反射光线,连接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图中就是入射点;
①由图可知,的连线是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此时之间的距离最短;
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此时=,且与有一条公共边,故可知,即=;
故=;
即此时点是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试卷第4页,总22页
试卷第3页,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