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时作业 13-5、6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时作业 13-5、6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30 16:4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在城市交通中,用红灯表示禁止通行,其原理是( C )
A.红光容易产生干涉
B.红光照射的距离大
C.红光容易引起人们的视觉反应
D.红光容易产生偏振现象
解析:红光在可见光中的波长最长,容易发生衍射,在雾天、雨天、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里,使司机和行人都能看到红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红光也容易引起人们的视觉反应.
2.在一次观察光衍射的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清晰的明暗相间图样(黑线为暗纹),那么障碍物应是( D )
A.很小的不透明的圆板
B.很大的中间有大圆孔的不透明的圆板
C.很大的不透明圆板
D.很大的中间有小圆孔的不透明的圆板
解析:由题图可知中央是大且亮的圆形亮斑,周围分布着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且越向外,圆形条纹宽度越小,可判断此图样为圆孔衍射图样,故D选项正确;有的同学误选为A,要注意很小的不透明的圆板产生的图样中心也是亮点,但其周围有一个大的阴影区,在阴影区的边缘有明暗相间的圆环,它与圆孔衍射的图样是不同的.
3.将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放在一盏灯的前面,眼睛通过偏振片看到的光很弱.如果将其中一个偏振片旋转180°,在旋转过程中会观察到( A )
A.灯光逐渐增强,然后逐渐减弱
B.灯光强度保持不变
C.灯光逐渐增强,没有减弱现象
D.灯光逐渐增强,再减弱,然后增强到最亮
解析:眼睛通过两偏振片看到的光很弱,是因为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不一致,在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的过程中,透振方向逐渐一致,光逐渐增强,当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一致时,光线最强,继续旋转偏振片,透振方向又逐渐偏离,光线逐渐减弱.所以选项A正确.
4.关于自然光和偏振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自然光能产生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而偏振光却不能
B.只有自然光透过偏振片才能获得偏振光
C.自然光只能是白光,而偏振光不能是白光
D.自然光和偏振光都能使感光底片感光
解析:自然光和偏振光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都能使感光底片感光,A错,D对;光的偏振现象并不罕见,除了从光源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看到的光绝大部分都是偏振光,B错;偏振光也可能是白光,C错.
5.如图所示的四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则在下面的四个图中从左往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 B )
A.红 黄 蓝 紫 B.红 紫 蓝 黄
C.蓝 紫 红 黄 D.蓝 黄 红 紫
解析:从图样可以看出从左数第1、3个图为干涉图样,由Δx=λ可知,从左数第1个图为红光的干涉图样,第3个图为蓝光的干涉图样;第2、4个图为衍射图样,且第4个图衍射明显,故第4个图应为黄光的衍射图样,故选B.
6.夜晚,汽车前灯发出的强光将迎面驶来的汽车司机照得睁不开眼,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若考虑将汽车前灯玻璃改用偏振玻璃,使射出的灯光变为偏振光;同时汽车前窗玻璃也采用偏振玻璃,其透振方向正好与灯光的振动方向垂直,但还要能看清自己车灯发出的光所照亮的物体.假设所有的汽车前窗玻璃和前灯玻璃均按同一要求设置,如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D )
A.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水平的
B.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
C.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45°,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左上45°
D.前窗玻璃和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都是斜向右上45°
解析:此题要求自己车灯发出的光经对面车反射后仍能进入自己眼中,而对面车灯发出的光不能进入自己的眼中.若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竖直、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水平,从车灯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回的光线将不能透过前窗玻璃,司机面前将是一片漆黑,所以A错误;若前窗玻璃与车灯玻璃透振方向均竖直,则对面车灯的光仍能照得司机睁不开眼,B错误;若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45°,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左上45°,则车灯发出的光经物体反射后无法透射进本车窗内,却可以透射进对面车内,C错误.选D.
二、多选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7.关于光的衍射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C )
A.红光的单缝衍射图样是红暗相间的直条纹
B.白光的单缝衍射图样是红暗相间的直条纹
C.光照到不透光小圆盘上出现泊松亮斑,说明发生了衍射
D.光照到较大圆孔上出现大光斑,说明光沿直线传播,不存在光的衍射
解析:单色光照到狭缝上产生的衍射图样是亮暗相间的直条纹.白光的衍射图样是彩色条纹.光照到不透明圆盘上,在其阴影处出现亮点,是衍射现象.光的衍射现象只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D项中屏上大光斑的边缘模糊,正是光的衍射造成的,不能认为不存在衍射现象.
8.用“旋光法”可以测得糖溶液的浓度,从而鉴定含糖量,偏振光通过糖溶液后,偏振方向会相对于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一个角度α,这一角度α称为“旋光度”,α的值只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α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中的含糖量.如图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有较高糖浓度的样品P置于A,B之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
A.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
B.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
C.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α
D.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α
解析:由于被测样品含糖量比较高,因此旋光度大,偏振方向改变的比较大,故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设偏振方向相对传播方向向右旋转α角,则当偏振片A向左旋转α角或者偏振片B向右旋转α角时,到达O处的光会最强,选项C、D正确.
9.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BC )
A.甲为红光的衍射图样    B.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丙为红光的衍射图样 D.丁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解析:当单色光通过双缝时形成的干涉图样为等间距的,而通过单缝时的图样是中间宽、两边窄的衍射图样,因此甲、乙为干涉图样,而丙、丁为衍射图样.由于红光的波长较长,干涉图样中相邻条纹间距较大,而紫光的波长较短,干涉图样中相邻条纹间距较小,因此选项B、C正确.
10.有关偏振和偏振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只有电磁波才能发生偏振,机械波不能发生偏振
B.只有横波能发生偏振,纵波不能发生偏振
C.自然界不存在偏振光,自然光只有通过偏振片才能变为偏振光
D.除了从光源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
解析: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偏振现象,而机械波中也有横波,当然能发生偏振,A错误,B正确.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自然光不一定非要通过偏振片才能变为偏振光,C错误,D正确.
11.做单缝衍射实验和双缝干涉实验时,用激光比普通光源效果更好,图象更清晰.如图甲所示,如果将感光元件置于光屏上,则不仅能在光屏上看到彩色条纹,还能通过感光元件中的信号转换,在电脑上看到光强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做单缝实验时,光强分布图如乙所示
B.做单缝实验时,光强分布图如丙所示
C.做双缝实验时,光强分布图如乙所示
D.做双缝实验时,光强分布图如丙所示
解析:双缝干涉条纹等间距,单缝衍射条纹一定不等间距,即中央宽、两边窄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若做单缝实验时,光强分布图如乙所示,故A正确、B错误;若做双缝实验时,光强分布图如丙所示,故C错误、D正确.
12.一种利用温度敏感光纤测量物体温度的装置如图所示,一束偏振光射入光纤,由于温度的变化,光纤的长度、芯径、折射率发生变化,从而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发生变化,光接收器接收的光强度就会变化.关于这种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正确的说法是( AC )
A.到达检偏振器的光的偏振方向变化越大,光接收器所接收的光强度就会越小,表示温度变化越大
B.到达检偏振器的光的偏振方向变化越小,光接收器所接收的光强度就会越小,表示温度变化越小
C.到达检偏振器的光的偏振方向变化越小,光接收器所接收的光强度就会越大,表示温度变化越小
D.到达检偏振器的光的偏振方向变化越大,光接收器所接收的光强度就会越大,表示温度变化越大
解析:温度变化越大,光纤的各个物理参量变化越大,光的偏振方向变化越大,光接收器接收的光强度会越小.
三、非选择题(共16分)
13.实验证明让一束太阳光入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如果入射角合适,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是互相垂直的,且偏振方向也是互相垂直的偏振光.已知水的折射率为1.33,求这一入射角.
答案:53°
解析:设入射角为θ1,折射角为θ2,反射角为θ1′.
由光的反射定律知θ1′=θ1;
由光的折射定律得n=,
由题给条件知θ1+θ2=90°,故有sinθ2=sin(90°-θ1)=cosθ1,
n==tanθ1,θ1=arctan1.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