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包头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2语法、传统文化知识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包头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2语法、传统文化知识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30 16:0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国视野——语法、传统文化知识练习
  [纵观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市中考,呼和浩特、鄂尔多斯、赤峰均出现传统文化的考查,呼和浩特连续两年出现语法知识的考查;全国其他省市中考对传统文化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考查持续走热,因此,本书特增设语法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练习,以全国视野备考2021年包头中考。]
                 
1.[2020·常州]下列括号内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五一假期,万达广场终于迎来了春节后第一个客流高峰,商场里生意兴隆,人满为患。(“万达广场”“生意兴隆”结构相同;“人满为患”表示人多,贬义词褒用)
B.她会爬树,一扯一扯的,跟猴子似的,爬得飞快。(“扯”“爬”是动词,准确生动;“跟猴子似的”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贴切)
C.开学前一天,市教育局有关领导一行三人莅临我校,视察开学工作准备情况。(“莅临”是敬辞,此处表达得体)
D.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公民个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这是一个单句,缺宾语的中心语)
2.[2020·泰州改编]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解说:本句中加点的词都是代词。
B.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解说: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
C.经历了四次冲顶失败,69岁高龄且身患疾病的夏伯渝,终于站上了“世界之巅”。
解说:“经历了四次冲顶失败”充当状语。
D.美食纪录片的火热,离不开舌尖上的欢愉,但持久的吸引力却不光靠挑动味蕾。
解说:是转折复句。
3.[2020·滨州]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①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文化传承唯一没有发生断裂的国家之一。②铜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品质的凝聚、精神的载体。③我站在博物馆的铜鼎前,无尽的遐想油然而生。④“鼎”字文化内涵丰富,除了本义,它还被赋予“王位、帝业”“大”“正当、正在”等意义,如“鼎力相助”“问鼎中原”“春秋鼎盛”等。⑤在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之后,“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精神信仰依然对人们的心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A.第①句里的“之一”与“唯一”语意矛盾,应删除“之一”。
B.第②句使用了排比修辞,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鼎文化的礼赞之情。
C.第④句中,“鼎力相助”“问鼎中原”“春秋鼎盛”中的“鼎”分别是“王位、帝业”“大”“正当、正在”的意思。
D.第⑤句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4.[2020·咸宁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壶口瀑布”“大雁归来”“安塞腰鼓”“驿路梨花”四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B.“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C.“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存储、获得和处理各种文化现象的信息。”这句话语序合理。
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拜读。”这句话语气合宜,用词得体。
5.[2020·黄冈模拟]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我脱了上衣、皮鞋和袜子,穿着牛皮背心走下海去。这时离满潮大约还有半个钟头,我赶紧涉水而过。不到半个钟头,我就到了舰队停泊的地方,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就从舰上跳到海里去,向岸边泅水逃命,一时跳下水的不下三万人。我赶快拿出绳索、钩子,把钩子缚在每只船船头的一只孔里,接着又把所有绳子的另一头聚拢起来,扎在一起……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因为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
A.“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一句中的“我”是代词,“戴”是动词。
B.“牛皮背心”“半个钟头”都是偏正短语。
C.“我赶紧涉水而过”一句中的“赶紧”是状语。
D.“因为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是递进关系复句。
6.阅读下面语段,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周六的早晨来到了,夏天的世界明媚而清新,到处充盈着欣欣向荣的生机。每颗心的深处都荡漾着一首歌,倘若遇到年轻的心,歌儿就会从口中吟唱出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每个人的步伐都如此有活力,脚下像有弹簧。刺槐树绽放花蕾,空气里弥漫着芬芳的花香。卡地夫山在村外居高临下,这时节草木郁郁葱葱。满城都覆盖着绿色的植被。它的距离恰恰让它看起来好像是一片乐土,飘逸着梦一般扑朔迷离的色彩,令人向往。
A.“充盈”“荡漾”“吟唱”“覆盖”这几个词词性相同。
B.“夏天的世界”“一首歌”“到处充盈”“从口中吟唱”这几个短语与“一片乐土”的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C.“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人洋溢欢乐”。
D.“倘若遇到年轻的心,歌儿就会从口中吟唱出来。”这个句子是假设关系复句。
7.阅读材料,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独处,是卢梭先生在瓦尔登湖荡起的双桨;②独处,是海明威守望乞力马扎罗山时心中的信念;③独处,是席慕蓉踩着的布鲁塞尔的皑皑白雪;④独处,是梵高那欣欣向荣的向日葵后的真相;⑤人生活在世上,不可不避免地要与人交往,但我们却可以保持内心的一份独守,与清风为伴,与明月为友,去独享自己内心的一份纯净,让心在宁静的状态中驶向彼岸。
A.③句中“皑皑白雪”是偏正短语;④句中的“欣欣向荣”是主谓短语。
B.⑤句中加点的两个“与”字都是连词;⑤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C.“人生活在世上,不可不避免地要与人交往,但我们却可以保持内心的一份独守”句中,“人生活在世上”作定语。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不可不”改为“不可”。
8.下列各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凄风苦雨 不断发生 襟怀坦荡 庄严肃穆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既然你答应别人,就应该兑现承诺。解说:这是假设复句。
C.“采”“休”“刃”“元”。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方法各不相同。
D.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解说:这句话中的成语使用正确。
9.[2020·台州]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敬辞的一项是 (  )
A.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西游记》
B.何涛道:“好汉!小人奉上命差遣,盖不由己。小人怎敢大胆要来捉好汉!望好汉可怜见,家中有个八十岁的老娘,无人养赡,望乞饶恕性命则个!”——《水浒传》
C.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私。望兄见谅。”——《三国演义》
D.尹元叹道:“此话提起甚长。今日难得海外幸遇。此间说话不便,寒舍离此不远,贤契如不弃嫌,就请过去略略一叙。”——《镜花缘》
10.[2020·衢州]读高三的小文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成人礼”仪式,你觉得下面加点词中,与他年龄最接近的一项是 (  )
A.始龀,跳往助之
B.我年过不惑,休退诚非早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豆蔻梢头年纪,芙蓉水上精神
11.[2020·盐城]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敬辞和谦辞在古汉语中是很常见的。“久仰”“劳驾”“赏光”属于敬辞,“寒舍”“见谅”“家父”属于谦辞。
B.“雄伟壮丽”“热爱祖国”“安排任务”“报纸杂志”这四个短语,从结构上看,都属于并列短语。
C.“看到老师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教育。”这个句子结构不完整。如果去掉“看到”或“使”,句子就完整了。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2.[2020·荆门]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旦”“丑”是中国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其中“生”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B.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13.[2020·潍坊]下面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几句中的“三”并非确指,都是泛指多数或多次。
B.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天干,“辰”属地支。
C.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加冠”“不惑”“始龀”“耳顺”五个词语在这里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D.律诗通常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绝句每首四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绝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为“五言”或“七言”。
14.[2020·天水]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15.[2020·枣庄]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木兰不用尚书郎”“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尚书郎、侍中、侍郎、醉翁都是古代的官职名称。
B.“尊君在不”“君与家君期日中”两句中,“尊”和“家”分别是敬辞和谦辞,“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今虽耄老,未有所成”中,“加冠”表示年已二十,“耄老”指年老,八十九十曰耄。
D.“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胡琴、琵琶、羌笛、玉笛都是古代的乐器。
16.[2020·德州]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现在竞赛中保住上次的冠军称为“卫冕”。中国女排正在全力备战,力争奥运会卫冕。
B.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案牍”指代书信,此外“尺牍”“鸿雁”“双鲤”“彩笺”也是书信的别称。
C.“孟夏草木长”,“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
D.梧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时承载着悲凉寂寞,如“梧桐更兼细雨”;有时象征高洁品格,如“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古琴常为桐木所制,“临歧理桐丝”中“桐丝”指琴弦。
17.[2020·杭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片,完成小题。
  中国书法有篆、隶、草、楷、行五种主要书体。篆书风格古朴,笔画繁复;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草书结构简省,纵任狂放;楷书笔画平直,规矩端正;行书书写快捷,潇洒飘逸。汉字书法能集中体现人的精神气质与文化修养,是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
(1)上方这枚邮票上有两方印章,印章上的文字属于 (  )
A.行书 B.篆书 C.隶书 D.草书
(2)邮票右侧印章上的文字是“百花齐放”,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左侧印章上的四个字抄写在田字格中。

18.[2020·杭州模拟]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如《陋室铭》《岳阳楼记》《爱莲说》《出师表》等题目中的“铭”“记”“说”“表”,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B.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以及我们所熟知的列夫·托尔斯泰都是俄国作家。
C.古人对年龄有特殊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始龀”“弱冠”“不惑”“而立”“耄耋”。
D.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参考答案】
1.A [解析]A项中“万达广场”是偏正短语,而“生意兴隆”是主谓短语。
2.B [解析]B项,一个句号里不能出现两个冒号,应去掉第一个冒号或改为逗号。
3.C [解析]C项,“鼎力相助”中的“鼎”的含义是“大”;而“问鼎中原”中的“鼎”有“王位、帝业”的喻义。故选C。
4.B [解析]A项中“大雁归来”是主谓短语,另外三项都是偏正短语;C项中“存储、获得和处理”应改为“获得、处理和存储”;D项中“拜读”是敬辞,用在请别人指点时不得体,应改为“赐教”。
5.D [解析]D项,“因为……所以……”是因果复句的关联词语,这一句是因果复句。
6.C [解析]C项有误,这个句子的主干应该是“脸上洋溢欢乐”。
7.D [解析]本题考查汉语语法中的短语结构、词性、复句以及病句的相关知识。A.有误,“欣欣向荣”是偏正短语。B.有误,加点的两个“与”都是介词,⑤句是转折关系复句。C.有误,“人生活在世上”作状语。
8.D [解析]A.有误,“凄风苦雨”“庄严肃穆”都是并列短语。B.有误,“既然……就”是用于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C.有误,“采”“休”“元”是会意字,“刃”为指事字。
9.C [解析]本题考查谦敬辞。A项,“这厮”意为“这家伙、这小子”,多含贬义,多见于明清小说著作中,既不是敬辞,也不是谦辞。B项,“小人”是旧时男子对辈分、官爵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辞。C项,“贤弟”是古时人们对与自己熟识的朋友等的尊称,属于敬辞。D项,“寒舍”是对人称自己的家,是谦辞。
10.C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年龄的传统文化知识。解答时,首先分析题干,抓住“高三”“成人礼”确定小文大概的年龄段,现代社会一般十八岁举行成人礼。A项,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B项,不惑:指四十岁。C项,加冠:指男子二十岁。D项,豆蔻:指女孩十三四岁。
11.B [解析]B项,“雄伟壮丽”“报纸杂志”属于并列短语,“热爱祖国”“安排任务”属于动宾短语。
12.C [解析]A项,“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B项,《故乡》是小说,出自小说集《呐喊》;D项,“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不包括《礼记》。
13.B [解析]A项,“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都是确指,“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中的“三”是泛指。C项,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加冠,男子满二十岁;不惑,四十岁;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耳顺,六十岁。D项,八句律诗共四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绝句四句,不分联。
14.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项,“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15.A [解析]“醉翁”是欧阳修给自己取的“号”,不是古代的官名。
16.B [解析]“案牍”不是指代书信,是指公事文书;官府的文书,公文。“鸿雁”也不是书信的别称。
17.(1)B (2)百家争鸣
[解析](1)题考查书法鉴赏。仔细观察邮票上的两方印章,笔画繁多,风格古朴,具有装饰效果。右侧印章的汉字是“百花齐放”,左侧是“百家争鸣”。根据题干文字对篆、隶、草、楷、行五种主要书体的介绍可知,篆书风格古朴,笔画繁复。篆书中较多的圆转和圆曲笔画,而且当这些笔画重复出现时,容易在构字过程中形成装饰效果,由此分析,印章上的文字属于篆书。(2)题考查汉字临摹。首先要认出左侧的四个字是:百家争鸣;然后再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书写时要笔画平直,规矩端正,注意汉字结构,字体要匀称。书写规范、正确、美观。
18.C [解析]C.有误。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始龀”(七八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耄耋”(八九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