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温)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菩萨蛮》(温)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30 20:3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庭筠
通过动作、心理等描写认识人物形象及情感。
通过对温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通过群文阅读,了解闺怨诗常见手法及情感。
教学目标
词风“绮丽香艳、婉约柔媚”。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但他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常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温庭筠
“花间鼻祖”
吟咏诗韵感幽情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懒懒地起身去描弯弯的眉,慢腾腾地梳理着晨妆。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成双成对的金鹧鸪。
入骨相思谁人解
“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眉毛。小山眉为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
今人对各式眉型的设想(来自网络)
“小山重叠金明灭”
金:额黄,是一种我国妇女的古老美容妆饰,也称“鹅黄”、“鸦黄”、“约黄”、“贴黄”,因为是以黄色颜料染画于额间,故有此名。
1 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
2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 的人物形象?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 :梳妆打扮的过程。
人物形象: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孤寂)的闺中贵妇形象。

想想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入骨相思谁人解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肖像(比喻):渲染寂寥的氛围。
肖像: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
动作:着一“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其惆帐倦怠之情,生动可睹。
动作: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刻画人物自得自怜的情态。
着装(反衬):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寂寞空虚。
探究:《唐宋词选析》评价这首词谓之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即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你觉得温庭筠在词中刻画这个极美却惆怅的女子是否有所寄托?
香闺幽怨谁识得
香闺幽怨谁识得
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之感。
清﹒张惠言《词选》:此感士不遇也。
合作探究
再读六首诗词,小组探讨:深闺里的女子都是什么身份?她们有着怎样的感情?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形象的?(请按照示例鉴赏其余五首)
此情脉脉谁与共

此情脉脉谁与共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身份:宦妇
事件:凝妆上楼,忽见杨柳色,后悔送郎觅封侯
意象:翠楼 杨柳
手法:动作描写(上、见) 心理描写(悔)
情感:后悔 怨 思念(伤春怀人)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人物身份
常用意象
常用手法
情感主题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人物身份
常用意象
常用手法
情感主题
弃妇
景物类意象: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心理、动作描写
渲染烘托
想象
虚实结合
比兴
对比 双关
幽怨
征妇
思念、怨战、反战
行为类意象:
商妇
寂寞 哀愁 无聊
闺中用具物象:
游子妇
后悔、怨恨、思念
宫妇
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庭院建筑意象:
少女
寄寓人生感慨
入骨相思谁人解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思考: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欧阳修历经挫折,命运多舛,由于和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出京当了一个小官。他满腹经纶、志存高远、心忧天下,却没有机会,空余惆怅和伤痛。
入骨相思谁人解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表面是闺怨,写了一个独居庭院的女子的愁、怨、伤、悲,实则借独居深院的女子来表达自己被抛弃的怨、恨、伤、悲。 "雨横风狂"似乎象征着政治斗争的肆虐、无穷,而"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似乎是倾诉自己大志难申的无可奈何。
入骨相思谁人解

此情脉脉谁与共
总结:
闺怨诗常 “托志帷房” ,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诗人每以失意的女子自况,感叹个人身世,寄寓人生感慨。无疑,这种写法将闺怨诗从逼仄的空间引向了广阔的天地。

怨深情真动千古
1、阅读《闺怨诗与中国文人》
2、阅读现代诗《错误》(郑愁予)、古风歌词《卷珠帘》,思考:一首现代诗,一首歌词,与传统的闺怨诗有何异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