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彩云追月》课件+教案+素材(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彩云追月》课件+教案+素材(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01 08:56: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时:1课时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
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一种审美艺术,本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通过听、唱、演、看,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融入音乐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悦。
《音乐课程标准》中还提出要弘扬民族音乐,教师要诱导学生学习民歌、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等内容,本节课以学习民族音乐歌曲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感受、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加深学生热爱家乡,增强民族自信心。
教材分析:合唱歌曲《彩云追月》是根据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歌曲为D宫调,4/4拍,慢速,二段体结构。
A段,具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其乐句不完全对称,第一乐句为2小节,第二三乐句为4小节。第3-5和第7-9小节分别采用重复前小节曲调的写作手法,每小节开始处出现的切分节奏,使曲调产生了心潮澎湃、一浪高一浪的激动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此段中配以“照着树林、照着山峰、照着小河水淙淙”等歌词,巧妙地运用童真的口吻描绘了月夜的幽静与美好。
B段,曲调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除保留切分节奏外,节奏变化也较第一段多,旋律更加婉转动人,是第一段音乐感情的延伸和发挥。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直观的感性接受逐渐的走向了理性的认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课堂中又羞于开口,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喜欢自己演唱,更不喜欢民族民间音乐,而偏爱流行音乐。对于二声部的教学,学生大多都不愿意去选择唱低声部,而喜欢唱高声部,因为高声部旋律性较强,明朗好听,加上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所以,合唱教学进行时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彩云追月》
第一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柔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深情地感情演唱歌曲《彩云追月》。过程与方法:学习并掌握切分节奏,准确把握波音和前倚音的演唱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音乐创编的快乐,感受音乐作品《彩云追月》的风格特色,了解相关音乐文化,在学习中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热爱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情感。
重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能用统一、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提示学生关于月亮的歌曲有《
弯弯的月亮》《
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温馨和团聚。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哪些歌曲或乐曲?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发声练习:教师弹琴伴奏,做发声练习。作者简介:任光(1900—1941),革命音乐家,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主要创作歌曲:《渔光曲》、《月光光》、《抗敌歌》、《别了皖南》等四十多首。还作有一系列的民族器乐合奏曲若干首。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这首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创作于1935年,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欣赏演唱版的《彩云追月》: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并指导学生回答情绪:活泼、优美、抒情速度:慢速节拍:4/4拍教师指导学生边欣赏歌曲边在歌谱中找到切分节奏的典型节奏型。乐理知识:切分节奏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改变常规的节奏规律,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和强调,而出现的节奏变化。
节奏练习:教师出示切分节奏练习指导学生打节奏,念歌词。难点旋律练习:教师弹琴伴奏指导学生练唱难点旋律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完整视唱旋律,注意纠错。歌词练唱:教师指导学生练唱歌词。11、歌曲分析:歌曲是二段体A
段,具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此段中配以“
照着树林,照着山峰,照着小河水淙淙”等歌词,巧妙地运用童真的口吻描绘了月夜的幽静与美好。B段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
令人遐想。12、乐理知识: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武,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13、教师指导学生回答: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
14、教师播放伴奏音频,指挥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跟着老师用正确的发声方法练习。学生听老师对作者进行介绍,识记关键信息。学生欣赏视频,说一说你感觉到这首民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欣赏歌曲音频回答:歌曲的情绪、速度和节拍是怎样的?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节奏型是什么?在什么位置?学生了解切分节奏特点和强弱变化。学生看屏幕上的节奏练习,自行练习并展示。学生跟琴自己视唱旋律,注意切分节奏和换气记号的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伴奏,打着拍子完整视唱旋律。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自己填词唱,注意休止符和切分节奏。学生回答: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表现了什么?学生在歌曲中找到鱼咬尾处,听老师讲解并识记。13、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请说出你的感受。14、学生跟着伴奏音频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合理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
为演唱歌曲做准备。积累音乐家相关知识。先欣赏民乐版的《彩云追月》给学生一个旋律上的完整印象。欣赏歌曲版的感受歌曲的音乐要素
。让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型强化切分节奏印象。难点节奏型练习,为演唱歌曲打基础。难点旋律的练唱。旋律准确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乐曲的能力。积累民族传统结构形式知识。13、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想象力和创造力。14、歌曲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检验。
拓展延伸
《彩云追月》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乐曲,被许多音乐家们再度创作、传唱,我们一起来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吧。
学生观看视频,并谈谈欣赏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的体会。
拓展听赏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学生们在余音缭绕中再次感受了音乐的魅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彩云追月》,我们说世界的也是民族的,我们中国的民乐现在已经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深受喜爱。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对本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彩云追月
人音版
八年级上
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温馨和团聚。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哪些歌曲或乐曲?
新知导入

弯弯的月亮》

月亮代表我的心》
连音要连贯、流畅,顿音要轻巧有弹性,母音转换要自然、顺畅,注意音色统一。
新知讲解
任光(1900—1941),革命音乐家,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27年参加左翼音乐运动,与聂耳等一起从事革命歌曲的创作和研究。主要创作歌曲:《渔光曲》、《月光光》、《抗敌歌》、《别了皖南》等四十多首。还作有一系列的民族器乐合奏曲若干首。
新知讲解
作者简介
乐曲欣赏
这首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创作于1935年,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演唱形式和结构是怎样的?
情绪:活泼、优美、抒情
速度:慢速
节拍:4/4拍
歌曲欣赏
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节奏型是什么?在什么位置?
新知讲解
切分节奏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改变常规的节奏规律,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和强调,而出现的节奏变化。
切分节奏
新知讲解
?
X?
X??X?
X?
X?
X?
X??X?
X?
X?










?
X?
X??X?
X?
X?
X?
X??X?
X?
X?








练习节奏:
X
X
X
X
X
(手势):
新知讲解
一起念一念切分节奏吧!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一起唱一唱旋律吧!
新知讲解
一起填词唱一唱吧!
新知讲解
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新知讲解
 A
段,具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此段中配以“
照着树林,照着山峰,照着小河水淙淙”等歌词,巧妙地运用童真的口吻描绘了月夜的幽静与美好。
新知讲解
B段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
令人遐想。
第一乐句
第二乐句
第三乐句
新知讲解
第一乐句
第二乐句
第三乐句
新知讲解
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请说出你的感受。
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合理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吧!
拓展学习
课堂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彩云追月》,我们说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中国的民乐现在已经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深受喜爱。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回去以后查找资料,搜索《彩云追月》相关的音乐表现形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