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中共一大会址
五四运动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统编版
高一
课程
标准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问题
导引
1.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过程,认识其性质和历史意义,体会其时代价值。(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2.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概括成立的过程,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掌握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条件和过程,认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历史
时空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背景
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加剧国内阶级矛盾。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④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
⑤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索)
基础梳理
根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2)过程
开始时间
中心
主力
方式
口号
影响
第一
阶段
5月
4日
_______
学生
罢课游
行示威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学生爱国运动迅速推向全国
第二
阶段
6月
5日
上海
_______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北京
工人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拒绝和约签字。
(4)意义
①五四运动是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___________运动。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___________运动。
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______运动。
④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_____________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爱国革命
社会革命
思想启蒙
中国共产党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核心
五四精神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⑤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走向_________________的转折点。
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广泛传播:从十月革命后开始。
(2)中心:_______与_______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3)表现
①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北京
上海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五四运动
②1920
年3
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
③1920年5
月,_________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_________、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4)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特别提示】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革命任务是一致的。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陈独秀
陈望道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思想基础:_____________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中国___________的持续发展。
(3)国际条件:___________的帮助。
(4)组织条件:1920年后共产党___________的建立。
2.诞生:1921
年7
月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召开。会议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_______一艘游船上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
工人运动
共产国际
早期组织
上海
南湖
先驱
3.诞生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首先确定了名称:_____________。
(2)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___________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中国共产党
无产阶级
中共一大代表
4.意义
(1)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
(2)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3)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4)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一大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思考1:阅读教材122页“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什么是“红船精神”?
提示1: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思考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提示2: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的实现
(1)条件
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___________。
②经历了革命挫折的孙中山期望和中国共产党合作。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革命统一战线
京汉大罢工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残酷镇压。
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神强大的敌人。
(2)过程
①1923
年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②实现的标志:_______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_____________的主张,实际上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4
新三民主义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提出反帝斗争的具体要求,同认清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知道其对中国的危害。
民权主义:强调人民性、群众性,对于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都享有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强调耕者有其田,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3)意义
①以_______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②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___________席卷全国。
国共
国民革命
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蒋介石任校长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特别提示】正确认识国共合作
(1)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
(3)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策基础,是国民革命的旗帜,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
2.国民革命
(1)兴起:1925
年,___________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_______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2)高潮:1926
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_______,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___________的反动统治。
(3)失败
①标志:1927
年4
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
月15
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失败。
国民政府
东征
北伐
北洋军阀
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
②原因
A.客观上:敌人力量强大;_____________篡夺领导权。
B.主观上: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实践经验,党的主要领导人犯_____倾错误。
【概念阐释】(历史解释)
国民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其高潮是北伐战争。
国民党右派
右
汪精卫七一五
蒋介石四一二
以退让求团结
教训:
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间、中心、开始传播
原因
过程
意义
诞生条件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诞生意义
中共二大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背景
实现
意义
准备
高潮
结果:失败
知识小结
五四运动的特点及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一 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主题一
主题探究
探究1: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怎样的特点?
提示1:特点:一是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二是工人阶级表现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拓展】1.五四运动的特点
(1)革命性: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爱国性:维护山东、青岛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3)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4)彻底性:斗争目标基本实现。
2.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比较项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
同
点
社会性质
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都是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比较项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
同
点
时间
1840~1919年
1919~1949年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奋斗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革命前途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群众基础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群众基础广泛
革命结果
失败,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成功,实现了民族独立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及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二
—
主题二
探究2:据史料二概括国民革命的特点。
提示2:得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广泛支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大革命。
史料三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
探究3:史料三中的“巨大成就”指什么?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3:成就:北伐的胜利进军。原因: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拓展】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
(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4)革命军队:有正规的新式的革命军队,并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北伐战争。
(5)革命结果:国民革命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最能反映这场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随堂巩固
C
2.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B.青年学生是运动的主力
C.激发了人民的广泛觉悟
D.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C
3.“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所指的历史事件描述相一致的是( )
A.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它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4.在一次会议上,孙中山指出,国民党主张的民权,应该是“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这次会议( )
A.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B.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C.通过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D.唤醒了国民参政议政的热情
B
5.“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 )
A.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B.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C.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D.北洋军阀的统治受到沉重打击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