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7课 内 战 烽 火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第17课 内 战 烽 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03 18: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第17课 内 战 烽 火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掌握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识图能力和通过插图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通过学习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共中央为了争取国家的光明前途,灵活机动地应对和处理复杂局势,显示了作为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核心的风采,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必须发扬光大,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意志。
教与学的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教与学的难点:挺进大别山。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第16课学过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中共七大的作用是什么?(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中共七大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前途?(黑暗的前途——老状态;光明的前途——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想要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美国则希望通过支持蒋介石的统治来维护它在中国的利益。他们勾结起来,阴谋发动内战。中共中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争取光明前途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1、简述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2、蒋介石为什么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3、毛泽东为什么去重庆参加谈判?
4、重庆谈判开始于何时?中共方面参加谈判的主要代表是谁?重庆谈判的成果是什么?
5、全面内战于何时爆发?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6、国民党军队于何时开始进攻陕甘宁解放区?西北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敌人进攻的?
7、人民解放军于何时转入战略进攻?其标志是什么?
8、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何重要意义?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二)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1、既然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为什么他还“盛情”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为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使学生看清蒋介石的真面目,教师出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第一封电报: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材料二:第三封电报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材料三:《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和陈立夫的谈话:
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2、重庆谈判的经过:对于重庆谈判的经过,课文内容非常简略,教师应作必要的补充。
教师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决定派代表毛泽东等前往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受到各界人民的热烈欢迎。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会见了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张澜、沈儒、黄炎培等和各界民主人士以及宋庆龄、冯玉祥等人,向他们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毛泽东等也会见了国民党政界要人陈立夫、戴季陶等,表明了我们党的态度。
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这次谈判在政治上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极大的主动,而使国民党陷于被动,因而是成功的。11日,毛泽东回到延安。周恩来、王若飞留在重庆继续谈判。12日,发表“双十协定”。
3、刘邓大军是怎样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
对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经过,教师应作生动的描述,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的大智大勇,学习革命前辈的大无畏精神。
教师讲述: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于1947年6月30日夜,从山东东阿至河南濮县约150千米地段上渡过了黄河。蒋介石企图把刘邓大军消灭在黄河与运河的三角地带或逼我军再过黄河去。刘邓乘势发动了鲁西南战役,从7月7日到28日,摧毁了黄河南岸数道封锁线,歼敌5.6万余人。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大别山的通道,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根据中共中央的不要与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的指示,于8月8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8月18日,涉过了黄泛区。(黄泛区宽约四十多千米,积水污泥没膝。)8月23日,解放军以无比的英勇杀出一条血路,用木板、高粱秆等作渡河工具,刘伯承不顾炮火,亲临先头部队指挥所,
最终打破了蒋军的堵截,胜利渡过了汝河。26日,渡过淮河。27日,进入大别山区。进到大别山区以后,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集中主力打运动战。至10月底,歼敌3万余人,建立了33个县的人民政权,开辟了鄂豫皖解放区,完全恢复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1946年7月被迫撤离)。它像一把利剑插入了敌人心脏。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讨论: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 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应该。国民党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政权,为维护其阶级利益,他们必然要反共反人民,坚持独裁内战,不可能改变既定方针。但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在日本投降以后,迫切要求重建和平的生活,坚决反对内战;强烈地希望国共两党携起手来,用和平的方法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一贯代表人民的愿望,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揭露和孤立蒋介石,因此,毛泽东冒风险赴重庆谈判,在谈判桌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背景:美蒋阴谋发动内战
蒋介石:赢得···欺骗···
重庆谈判 目的
毛泽东:争取···戳穿···
经过:1945年8月 毛泽东 周恩来
结果:双十协定
时间:1946年6月
全面内战爆发
标志:蒋军进攻中原 解放区
内 战
陕甘宁战场:1947年3月 彭德怀 贺龙
时间:1947年夏
战略进攻 刘邓挺进大别山
意义:威胁南京和武汉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精挑细选: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其主要原因是 ( D )
A.中共力量的壮大 B.国内人民要求和平
C.美国提出和平主张 D.内战准备不充分
2.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毛泽东谈论的历史事件是 (A)
A.重庆谈判 B.中共七大
C.日本投降 D.国共北平和平谈判
3.毛泽东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 )
A.为了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B.取得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
C.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D.抗议国民党抢夺抗日胜利果实的行为
4.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 A )
A.《双十协定》 B.《停战协定》
C.《共同纲领》 D.《国内和平协定》
5.重庆谈判的最大功绩是 ( C )
A.争取了国内和平
B.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C.国共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D.实现了第三次国共合作
6.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 A )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上党地区
7.全面内战爆发于 ( D )
A.1945年8月 B.1945年10月
C.1946年2月 D.1946年6月
8.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 C )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
9.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B)
A.收复延安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三大战役
10.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D)
A.彭德怀、贺龙 B.陈毅、粟裕
C.刘少奇、邓小平 D.刘伯承、邓小平
(二)综合运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战胜利不久,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进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中共代表团的来临,使整个山城重庆为之沸腾,许多人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答:重庆谈判。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表面理由是什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答:表面理由: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真实目的: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3)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什么整个山城重庆为之沸腾,许多人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答:毛泽东来重庆谈判是冒着极大风险的,重庆的民众曾担心毛泽东不会来重庆谈判。毛泽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来重庆,使他们深受感动,他们认为毛泽东的到来,国内和平有望实现。
(4)有人认为,既然没能阻止战争,这种谈判就没意义,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答:不同意。国民党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政权,为维护其阶级利益,他们必然要反共反人民,坚持独裁内战,不可能改变既定方针。但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在日本投降以后,迫切要求重建和平的生活,坚决反对内战;强烈地希望国共两党携起手来,用和平的方法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一贯代表人民的愿望,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揭露和孤立蒋介石,因此,毛泽东冒风险赴重庆谈判,在谈判桌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七、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