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教学案
第21 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教与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等有关基础知识;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让学生以此为范,自主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各抒己见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教与学重点】
掌握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从而总结出人物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与学难点】
分析典型人物与事例,掌握概括恰当的方法、手段和尺度。
【教与学方法】
分析法、提问引导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教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上海世博会的科技成果,教师引导,在近代史上,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一目,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让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引导讲解: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抛弃骄傲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生活时代、成就。
引导学生自制表格,填写内容,教师做适当精简与总结:
魏源 生活时期 著作 著作内容 编写目的
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严复 生活时期 著作 进步观点 意义
1、2、 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正确评价魏源和严复。。
(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只要符合题意即可。教师总结评价人物的一般方法,即抓人物的功绩与精神两方面相结合。)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让学生自学这一部分,找出以下问题:
了解京张铁路的修筑过程
记住京张铁路的设计者,地位和作用
分析詹天佑的人物精神
(教师展示京张铁路的图片,结合图片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铁路和人物的了解和认识。)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继续自学本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制碱发明的背景、记住侯德榜的成就、说出候氏制碱法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教师补充材料,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识:侯德榜为世界化学工业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当时其国外会员仅12人,亚洲仅中国、日本两国各一名),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侯德榜得到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请他回国的消息后,谢绝了印度塔塔公司年薪10万美元的聘请,冲破重重阻挠,绕道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勤奋、创新和爱国的精神,一直激励后人开拓进取,共创祖国的美好未来。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12页詹天佑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詹天佑的话,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课文中思想家的事迹能否体现这种精神?谈谈你的理解。
② “人”字形路轨的设计,有什么合理之处?它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本课其他人物是否也有这一精神?
③除了上述两种精神外,这些人物身上还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④ 综合归纳这些人物取得重大成就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强调重点,重在总结思路与方法。
二、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下图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三
(1)图一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他是谁?
(2)图二是他译著的代表作,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请你判断是什么著作?该著作中介绍了什么进步思想?
(3)图三中人物是谁?他的代表著作是什么?
(4)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他提出的救国之策是什么呢?这一策略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强调重点。重在总结出读图材料题的思路与方法。)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魏源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方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他强调指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做法。
请回答:
(1)在魏源的思想推动下,19世纪60到90年代,在我国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这项运动是什么?此运动是由什么阶级领导的?
(2)在魏源的作品中“师夷”的内容有哪些?
(3)有的同学认为我国目前的对外开放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现代版,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各组找代表回答。教师强调重点,总结思路。)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魏源 《海国图志》
科学 思 想
技术 严复 《天演论》
与
思想 詹天佑 京张铁路 “人”字形路轨
文化 科 技
侯德榜 《制碱》 “侯氏制碱法”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选择题
1、右图是20世纪初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
的情景。这种设计是应用在哪一条铁路上 ( )
A. 京广铁路 B. 京沪铁路 C.京张铁路 D. 京九铁路
2、右图为建在青龙桥车站的一座人物铜像,这是纪念科学家 ( )
A.詹天佑 B. 魏源 C.严复 D.侯德榜
3、20世纪初,世界上最畅销的纯碱是“红三角”牌纯碱。为中国的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张謇 B. 詹天佑 C.侯德榜 D.邓稼先
4、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整体落后,但仍然出现了跃居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这一技术产生在( )
A.农业科技 B.文化教育 C.电子工业 D. 化学工业
5、近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 D.康有为
6、严复翻译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三国志》
材料解析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二: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三: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回答:
7.材料一是谁的主张?他写的一部著作是什么?
8.材料二是哪一派别的主张?
9.材料三是谁的主张?他的译著是什么?同他观点相同的派别是什么?
10.三段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
七、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A 6、C
7.魏源;《海国图志》;8.洋务派;9.严复;《天演论》;维新派
10.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大自己的国家,抵制外来入侵,保卫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