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1 10:2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统编版
高一
课程
标准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问题
导引
1.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历史解释)
2.南昌起义的背景、时间、结果、意义;八七会议的时间、内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时间、发展的表现、建立的意义;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和实践。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4.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和意义;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议题、内容、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历史
时空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
(1)“宁汉合流”:1927
年秋,_______国民政府与_______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国民党_______统治的确立。
(2)继续北伐:1928
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___________”。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出北京。
(3)东北易帜:1928
年年底,张学良通电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武汉 
南京 
专制 
济南惨案 
基础梳理
汪精卫和蒋介石
皇姑屯事件
2.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官僚资本的崛起
A.民族工业的发展
(1)原因
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_______________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中国人民的_______________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
③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④全国基本实现统一。
民族资产阶级 
反帝爱国运动 
(2)表现: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_______、_______、搪瓷工业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官僚资本的崛起: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拓展1】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4月,国民政府为克服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经济危机而发动的经济建设运动。这场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不仅是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也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这场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
化学 
橡胶 
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之路
(一)武装反抗专制之路
1.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经过
①爆发:_______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___________。
②结果:起义军占领南昌城。随后,南下广东。
1927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_________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1)召开:1927
年8
月7
日,中共中央在_______召开紧急会议。
(2)内容:会议总结了___________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国民党 
汉口 
国民革命 
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八七会议会址
3.秋收起义
(1)背景:八七会议后,_________组织领导湘赣边界___________。
(2)过程:1927
年9
月,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3)结果: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毛泽东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
(二)开辟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1.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尝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建立:1927年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_________,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发展:1928
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3)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_______________的星星之火。中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井冈山会师(局部)
根据地建设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_______年11
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_______________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和实践
(1)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实践
193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人民革命政权 
土地
革命
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使广大农民积极发展生产,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革命。
武装
斗争
1930年到1933年3月,红军先后打退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
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战略转移之路——红军长征
1.原因
(1)客观原因:蒋介石向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2)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
“左”倾错误。
(3)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
(1)开始: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
①背景: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后力量锐减;毛泽东建议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红军攻克遵义。
②时间、议题:1935
年1月,中共中央在_______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③内容:会议改组中央___________,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3
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 
领导机构 
遵义会议会址
④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走向胜利:声东击西,四渡赤水,牵制国军

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4)会师
①1935年10
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毛泽东 
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5)意义
①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人民群众。
③铸就了长征精神。
④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二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英雄主义
乐观主义
坚韧不拔
严守纪律
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
政治
经济
宁汉合流
二次北伐
东北易帜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古田会议
根据地政权建设
背景
过程
意义
知识小结
符合国情革命道路的探索(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一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史料二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刘宇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与中国革命新道路》
主题一
主题探究
探究1:据史料一,概括“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
探究2: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
提示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有计划地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创立人民革命武装。
提示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拓展】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三者之间的关系: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根据地是战略基地。
(3)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推动了当时根据地的建设和红军的发展。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遵义城头霞光闪》
探究3:史料中“云消雾散”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指什么?“拨正船头,胜利向前”又指什么?
主题二
提示3: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拓展】全面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从背景看:遵义会议是在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正确的基础上召开的。
(2)从结果看: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从意义看: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随堂巩固
A
2、(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B
3、(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I)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B
4、(2020年江苏卷)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