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马坊一中 赵俊喜
教学目标
阅读能力目标
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写作能力目标
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
思想教育
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
走近作者
柏杨,原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幼丧母,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东北大学。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等。
检查预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崇洋() 炫耀() 过瘾() 迄今()
糟蹋() 杜暹() 歃血() 雅贼()
2、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物___必反 劳___动众 ___然泪下 ___转陈词
丑态___露 声泪___下 略___小计 爱不___手
检查预习
词语积累
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物极必反: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花雕:一种上等的绍兴黄酒。绍兴旧俗,用彩色酒坛贮美酒作陪嫁礼物,故名。亦省称“花雕”。
雀跃:像雀跳跃一样。形容十分欣喜的样子:欢呼雀跃。
诅咒zǔ zhòu:原指祈求鬼神降祸于所恨之人,后泛指咒骂。
干没ɡānmò:①投机图利。 ②指侥幸之利。③冒险侥幸。④贪求;贪得。 ⑤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
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潸然泪下shān: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摇尾乞怜: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歃血shà xuè:古代几方相会结盟时的一种仪式。口中含牲血表示忠诚。一说手指蘸血涂在口四周:歃血定盟。
题目研读
文章为什么要采用“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这样极端用语式的语言表达
这是故意夸张,幽默风趣,痛快淋漓,使读者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故意夸张,幽默风趣,痛快淋漓,使读者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探究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有些句子,你能读懂吗?
该文时而穿插使用文言词语,时而又使用通俗口语,还不时出现“柏杨先生”,这样“不伦不类”的语言运用,给人谐趣、新异、洒脱自如的感觉。
感知文本
1、快速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内容
本文嬉笑怒骂,表达力对借书不还者的愤怒。文章反映出一名知名学者关于读书的真实心得,呼吁社会成员提高自身修养,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
文章结构
1、 没有书香,只有酒香
2、书橱不能代替酒柜 借书不还 振振有词
书去无回 痛彻心肺
3、 讨书办法 磨刀阻吓法
摇尾乞怜法
亲自夺回 以牙还牙
4、 联盟立誓 :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重点语段研读快速阅读第一-五段,思考:
1、“书橱所以迄今不能代替酒柜”反映了社会上的一种什么风气?
2、称借书者为“恶客”,其用意是什么?
3、第一段结尾运用“自我调侃”的写法,体会其作用。
写法探究
本文采用自我调侃的写法,是一种自我取笑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请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运用他。
生活在也需要这种自我调侃,用来解脱自己遭遇的尴尬场面。
探究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者极表同情,但是,全文正面批判借书者甚少,相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篇幅细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甚至写其“恶劣”的讨书行为,“恶毒”的开骂。但是,这种“恶劣”、“恶毒”大都是反讽,导致“恶劣”的大都不是正常的道理,是一种歪理。我国相声艺术有言,“理而不歪,笑话不来”。正是因为歪理成串,歪理歪推,文章才充满了幽默的谐谑之趣。
学了本文,你有何感想,试谈谈,和大家交流一下。(共9张PPT)
借书不还 天打雷劈
柏杨
柏杨,原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笔名柏杨。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被称为台湾的鲁迅。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等。在台湾, 《柏杨版资治通鉴》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 《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
本文的题目给你什么感受,类似的词句还有哪些?速读课文找出这些词句,并大声读出来。
选读课文,分析书主不愿把书外借,而借书不还者却屡屡得逞,原因是什么呢?
1、上面摆着写满了英文的“喂死剂”“白烂弟”“拿破轮”,把人看得如醉如痴。
2、有些恶客在朋友家发现一本好书,顿时暗起杀机,雀跃曰:“哎呀,老哥,借给俺瞧瞧!”一场悲剧于焉上场。
3、偷书属于雅贼,打一锤已经该诅咒啦,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你摆着还不是摆着,俺拿来进德修业,以便救国救民,你不送慰劳金已差劲啦,还有脸讨呀。
4、呜呼,打火机不见啦不过略施小计,以示薄惩,以后如果胆敢再借书不还,恐怕床头那个钻戒也会不见啦。
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曾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而本文作者提出了 “借书必还”的观点,结合你读书和借书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每个同学都有借书阅读的经历,请写一篇随笔,谈谈自己借书读的收获与感受。
读书乃生命之乐事,我们从中可读出茶的甘甜,读出咖啡的香醇,也可以读出酒的醉人……于是我们开始有了一种憧憬,一种希望,一种来自于生命的感动。(共13张PPT)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马坊一中 赵俊喜
教学目标
阅读能力目标
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写作能力目标
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
思想教育
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
走近作者
柏杨,原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幼丧母,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东北大学。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等。
检查预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崇洋() 炫耀() 过瘾() 迄今()
糟蹋() 杜暹() 歃血() 雅贼()
2、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物___必反 劳___动众 ___然泪下 ___转陈词
丑态___露 声泪___下 略___小计 爱不___手
检查预习
词语积累
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物极必反: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花雕:一种上等的绍兴黄酒。绍兴旧俗,用彩色酒坛贮美酒作陪嫁礼物,故名。亦省称“花雕”。
雀跃:像雀跳跃一样。形容十分欣喜的样子:欢呼雀跃。
诅咒zǔ zhòu:原指祈求鬼神降祸于所恨之人,后泛指咒骂。
干没ɡānmò:①投机图利。 ②指侥幸之利。③冒险侥幸。④贪求;贪得。 ⑤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
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潸然泪下shān: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摇尾乞怜: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歃血shà xuè:古代几方相会结盟时的一种仪式。口中含牲血表示忠诚。一说手指蘸血涂在口四周:歃血定盟。
题目研读
文章为什么要采用“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这样极端用语式的语言表达
这是故意夸张,幽默风趣,痛快淋漓,使读者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故意夸张,幽默风趣,痛快淋漓,使读者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探究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有些句子,你能读懂吗?
该文时而穿插使用文言词语,时而又使用通俗口语,还不时出现“柏杨先生”,这样“不伦不类”的语言运用,给人谐趣、新异、洒脱自如的感觉。
感知文本
1、快速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内容
本文嬉笑怒骂,表达力对借书不还者的愤怒。文章反映出一名知名学者关于读书的真实心得,呼吁社会成员提高自身修养,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
文章结构
1、 没有书香,只有酒香
2、书橱不能代替酒柜 借书不还 振振有词
书去无回 痛彻心肺
3、 讨书办法 磨刀阻吓法
摇尾乞怜法
亲自夺回 以牙还牙
4、 联盟立誓 :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重点语段研读快速阅读第一二段,思考:
1、“书橱所以迄今不能代替酒柜”反映了社会上的一种什么风气?
2、称借书者为“恶客”,其用意是什么?
3、第一段结尾运用“自我调侃”的写法,体会其作用。
探究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者极表同情,但是,全文正面批判借书者甚少,相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篇幅细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甚至写其“恶劣”的讨书行为,“恶毒”的开骂。但是,这种“恶劣”、“恶毒”大都是反讽,导致“恶劣”的大都不是正常的道理,是一种歪理。我国相声艺术有言,“理而不歪,笑话不来”。正是因为歪理成串,歪理歪推,文章才充满了幽默的谐谑之趣。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柏杨
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2.品味本文诙谐、新异、率性的语言。
3.培养自己良好的读书与借书修养。
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本文诙谐幽默的语言。
学习方法
品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柏杨,原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笔名柏杨。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被称为台湾的鲁迅。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等。在台湾, 《柏杨版资治通鉴》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 《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的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作者主要针对什么人进行了批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提出了什么主张?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书主不愿把书外借,而借书不还者却屡屡得逞,原因是什么呢?
五、美读课文,品析语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后进行点评、体会。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点评,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3、集体交流。
六、拓展探究
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而本文作者提出了 “借书必还”的观点,结合你读书和借书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1、仿造 “书橱所以迄今仍不能代替酒柜,或是只摆些样品似的大部头,原因固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出在借书上。”句式,写一句话。
2、每个同学都有借书阅读的经历,请写一篇随笔,谈谈自己借书读的收获与感受。
(姜屯中学 张艳秋)
板书设计:
借书不还 天打雷劈
柏杨
借
恨 不还
倡 必还
还 诚信(共32张PPT)
第一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正阳县实验中学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人体内废物排出的方式:
排泄
排遗
—— 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 排出体外的过程。
—— 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主要方式:
呼吸、
排汗、
排尿
w c
大小便
呼气
排汗
排尿
排泄和排遗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排出尿液)
肾脏
皮质
髓质
肾盂
讨论:
1.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由此可见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 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观察与思考
1.输尿管上接肾脏,下连膀胱。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组成,此外还有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2.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肾的颜色为紫红色,推测肾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3.肾动脉中的血液将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带到肾脏,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肾静脉则将排除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的血液送往人体各处,所以,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
(一) 肾单位
肾
单
位
思考: 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过程会发生什么变化?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
含各种成分及代谢废物
第一步,肾小球对血液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二)尿的形成过程:
1.形成原尿:
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血液与原尿的比较:
血液 原尿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水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微量
比较
成分
形成尿液 (终尿)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第二步,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剩下的物质:
大部分水
全部葡萄糖
部分无机盐
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水和无机盐、尿素
水、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血细胞和尿素
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
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大部分的水、
全部葡萄糖
部分无机盐
水、无机盐、尿素、氨
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比较:
水
尿素
无机盐
葡萄糖
蛋白质
血细胞
有(1%部分)
有
有
有(全部)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无
微量
有
无
无
有
尿液(终尿)
原尿
血液
比较
成分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下列图表数据
主要成分 血浆中
(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
(克/100毫升) 尿液中
(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蛋白质 8.00 0.03 0.00
主要成分 血液 原尿
葡萄糖 + +
无机盐 + +
水 + +
尿 素 + +
其中:+代表“有”,-代表“没有”
结论: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的物质。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
血细胞 + -
蛋白质 + -
主要成分 原尿 终尿
无机盐 + +
水 + +
尿 素 + +
其中:+代表“有”,-代表“没有”
结论:终尿中没有葡萄糖。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细胞 - -
蛋白质 - -
葡萄糖 + -
P82 资料分析:
1.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每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增加。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分。
2.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物质。
3.这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小结:尿液的形成
无机盐
尿素
葡萄糖
全部葡萄糖
大部分水
部分无机盐
水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
原尿
尿液
肾小球的
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
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
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什么
原因?
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分、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吸收所造成。
三、尿液的排出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排尿的生理意义:
▼排出废物。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1、每天应该喝适量的水。
2、一旦有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
3、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练习: P83
1.(1)运动这一天同完全休息这一天相比,散失的水量要多许多。因此,人们运动时应当多喝一些水。
(2)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汗液蒸发时能吸收人体较多的热量。汗液分泌多,蒸发多,体内热量散失的就多些。由于运动时的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液就相应减少了。
(3)运动时呼吸的频率加快、呼吸加深,并且体温略有升高,所以呼出气体中的水量增加了。
2.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依次经过的结构是:肝脏内的毛细血管、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内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和肾小囊、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
3.可能是肾小球出现了病症,致使红细胞经肾小球进入到肾小囊中,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4?尿素和无机盐等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所以,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也要排出尿液。
练一练:
1.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 ( )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葡萄糖和无机盐
2.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 部位是 ( )
A、肾小囊 B、集合管
C、肾小球 D、肾小管
3.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
A
C
B
4.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5.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小囊壁
D
C
小医生:
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尿酸 红细胞 白细胞
样本A 0 0 11 2.0 0.05 - -
样本B 0.1 0 7.5 0.3 0.04 - -
样本C 0 ++ 11 1.5 0.03 ++ ++
(1)原尿是样本 ,因为其中含有 。
(2)正常的尿液是样本 ,因为其中只含有 。
(3)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 ,因为其中含 有 。
B
葡萄糖
A
无机盐、尿素和尿酸
C
蛋白质和血细胞
下表为终尿、血浆、原尿三种液体的成分(克/100毫升)。请回答: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甲 8 0.1 0.03 0.002 0.9
乙 0 0.1 0.03 0.002 0.9
丙 0 0 2 0.05 <0.9
1. 甲是 ,乙是 ,丙是
血浆
原尿
终尿(共11张PPT)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柏杨
作者简介
柏杨,原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幼丧母,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东北大学。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等。
词语积累
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物极必反: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花雕:一种上等的绍兴黄酒。绍兴旧俗,用彩色酒坛贮美酒作陪嫁礼物,故名。亦省称“花雕”。
雀跃:像雀跳跃一样。形容十分欣喜的样子:欢呼雀跃。
诅咒zǔ zhòu:原指祈求鬼神降祸于所恨之人,后泛指咒骂。
词语积累
干没ɡānmò:①投机图利。 ②指侥幸之利。③冒险侥幸。④贪求;贪得。 ⑤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
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潸然泪下shān: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摇尾乞怜: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歃血shà xuè:古代几方相会结盟时的一种仪式。口中含牲血表示忠诚。一说手指蘸血涂在口四周:歃血定盟。
诵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偷书属于雅贼,打一锤已经该诅咒啦,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你摆着还不是摆着,俺拿来进德修业,以便救国救民,你不送慰劳金已差劲啦,还有脸讨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
这可以说是把歪理说到了极端了。把占人之书为己有推成有理,这是第一层歪理;上升到“进德修业,救国救民”这样的高度上去,就更歪了。越是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上,就越是荒谬,越是显出借书的无赖。这就是歪中的正。接着把这种完全缺乏根据的歪理作为前提,推出受损者应该对之奉上“慰劳金”,这就把荒谬推到了极端,无赖也到了极端。将谬就谬,越是层次上升,幽默的效果就越是强烈。
柏杨的幽默感,和其他幽默作家比较起来,有任情率性、无所顾忌、不怕“丑”的特点。柏杨散文的幽默,散发出一种辛辣的味道。在写作风格分析中,形成了“柏杨式幽默”。
一、这表现在用语上,好像有意违背文章风格的统一,有意追求雅俗夹杂。大雅的古代文言,与大俗的现代市井口语交替出现,而且二者均十分夸张,夸张到超越现实,进入虚幻情境,又故意“用词不当”,构成亦庄亦谐的趣味。如写有人一见朋友有好书,就想占为己有,用“顿起杀机”形容;把此等借书称为“伟大的景观”;借书之后,为逃避还书,竟“举家潜逃”;把书被强借,说成是“列强瓜分”;等等。
二、以语义的错位,表现谐趣的放达。为了表现诙谐,在用语上,故意造成语义的大幅度的反差:时而用古代汉语的语汇,构成庄重的风格,如眼见书被糟蹋,忍不住“潸然泪下欤”;从借书不还者家中抢出书来,顺手把人家的打火机偷走,把自己小偷小摸行为,说成是“略施小技,以示薄惩”;把小便急,称作不同的幽默作家,其作品有不同的幽默色调,柏杨散文的幽默,散发出一种辛辣的味道。在写作风格分析中,形成了“柏杨式幽默”。
文章的主旨是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者极表同情,但是,全文正面批判借书者甚少,相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篇幅细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甚至写其“恶劣”的讨书行为,“恶毒”的开骂。但是,这种“恶劣”、“恶毒”大都是反讽,导致“恶劣”的大都不是正常的道理,是一种歪理。我国相声艺术有言,“理而不歪,笑话不来”。正是因为歪理成串,歪理歪推,文章才充满了幽默的谐谑之趣。(共11张PPT)
借书不还
天打雷劈
李赢莹
柏杨,原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幼丧母,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东北大学。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丑陋中国人》等。
柏杨二字的由来 柏杨本名郭衣洞,当年台湾横贯公路通车前,他曾应邀前往参观及为沿途景致题名,那时最后一站位于“古柏杨”的隧道尚未竣工,他回家后提笔有感,因而用了“柏杨”为笔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很多人提到柏杨时会犹豫究竟念柏杨 (bóyáng)还是柏杨 (bǎi yáng),其实正确的读法应该是(bóyáng)。因为台湾还在延续使用繁体字,很多字的读音也在保持着古代的发音,“柏”的古代读音为bó。
1950年,柏杨因为收听大陆广播被判刑6个月。出狱后,历任教师等职。1960年5月起,他以笔名“柏杨”在自立晚报担任专栏作家,批评时政。1967年,柏杨主编报纸《大力水手》漫画时,被曲解为暗讽蒋介石父子,以“共产党间谍”及“打击领导中心”的罪名被逮捕,判处十二年有期徒刑,1969年起囚禁于军法监狱,三年后送到绿岛。柏杨在狱中完成《中国人史纲》、《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国历史年表》三部书稿。出狱后,柏杨继续写作。1983年起译写《柏杨版资治通鉴》,1985年出版《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入狱
1.我能读准。
榔头( )诅咒( )迄今( )干没( )
杜暹( )戋戋( )恐吓( )歃血( )
2.我能解释。
láng
zǔ
qì
ɡānmò
xiān
jiān
hè
shà xuè
干没 对牛弹琴 歃血 潸sh n然泪下
ā
雀跃
诅咒
1、对牛弹琴:⑴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⑵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典故:战国 公明仪 七弦
7、干没:⑴投机图利⑵侥幸指利⑶冒险侥幸⑷贪求、贪得⑸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
6、诅咒:咒骂,原指祈求鬼神降祸于所恨之人
5、雀跃:形容十分欣喜的样子
4、摇尾乞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3、物极必反:极:顶点 反:向反面转化
2、书香世家:指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速读课文思考:
作者主要针对什么人进行了批评?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提出了什么主张
1、本文一开始列出了一种
什么现象?
2、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3、作者采取了什么方法?
现象:
方法:
书香
书柜
书香世家
建议组织“借书必还大联盟”
酒香
酒柜
酒香世家
借书不还
恶言相告
1、你能从文中找出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却引人会心而笑的词语吗?谈一谈你的体会?
2.庄重的文言文和通俗的口语交错运用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找一找,品一品
柏杨的幽默感,和其他幽默作家比较起来,有任情率性、无所顾忌、不怕“丑”的特点。柏杨散文的幽默,散发出一种辛辣的味道。在写作风格分析中,形成了“柏杨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