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4单元《唱歌 《大棚里的春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4单元《唱歌 《大棚里的春天》》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01 14:0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棚里的春天》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选用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家新曲》
课题 (章节名称) 《大棚里的春天》
学科 音乐 授课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预计授课时数 三课时 本案为第一课时 课型 唱歌综合课
教材分析和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农家新曲》以农村发展变化为主题,在教材的内容上突出一个“新”字,描绘农村的变化,通过演唱《大棚里的春天》,听赏《丰收锣鼓》、《赶摆路上》,使身在农村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农村面貌的日新月异,让农村的学生能热爱、歌颂自己的家乡,使城里的学生了解飞速发展的农村新貌,本单元不仅落实了人文主题,而且综合了“变音记号”“吹打乐”“装饰音”等音乐知识点,使农家新曲单元中的歌曲学唱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更加富有音乐性、人文性与知识性。
2、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视频形式作为铺垫、构建情境,教师的演唱示范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歌唱教学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歌曲聆听、歌曲学唱、掌握歌曲的旋律及节奏特点。
音乐欣赏法:从音乐作品欣赏中,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从而能将音乐知识更好灵活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
学生情况分析:
本校位于农村地区,七年级学生多来自于青岩镇、黔陶乡、马玲乡等乡镇。学生的音乐基础良莠不齐,对歌曲的演唱中音准、节奏、情感表现和钢琴伴奏的融合有待提高。七年级学生又正值变身期,因而在演唱中要引导学生用规范的发声方式寻找演唱时声音的位置和演唱的状态,采用聆听、教唱解决歌曲中的音准、节奏等问题。细致的分析音乐作品从而更好的表现作品的内涵,加强感受从而跟好表达作品的情感。
教学环境、教具准备:
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音乐资料、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唱《大棚里的春天》,听赏《赶摆路上》,体会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关注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新农村,热爱祖国的思想。
2、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用清晰的吐字、有感情地演唱《大棚里的春天》,并且唱准带有滑音与变音的音符;掌握基本的变音几号;了解简单的装饰音及其表现特点。
3、过程与方法:
在歌曲学唱和音乐作品欣赏基础上,体会装饰音在作品中的不同音乐感受和效果;通过听赏区分段落,并能运用想象力,体验乐曲的意境,初步懂得如何通过音乐要素去理解音乐“语言”。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大棚里的春天》;听赏合唱曲《赶摆路上》
教学难点:
理解歌曲中常见装饰音的作用及表现特点,并能唱准带有滑音与变音记号的音符。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教唱法、欣赏法、朗读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1、导语:“改革开放,农村变样,今天到农村看一看”观看农村变化的影片。
播放关于新农村变化的新闻影片。
2、出示课题:第四单元 农家新曲
《大棚里的春天》
3、简介歌曲,出示PPT课件。 学生观看与聆听 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课程主题;了解学唱歌曲背景。
学唱歌曲《大棚里的春天》
1、听录音示范演唱:分组思考作品由几个乐句和乐段构成?
2、用LA随音乐轻唱旋律:感受乐句并且练声,熟悉旋律。
3、集体朗读歌词,了解歌曲内涵。 学生思考问题。
发声练习
熟悉、理解作品。
自主体验和为演唱歌曲准备

4、歌曲中难点节奏学习。(出示PPT课件)
1、X . X X X ??
2、X. X X X X X ??
3、X. X X. X X X X ??
5、学习知识点:(1)了解变音记号和下滑音。
(2)学唱歌曲中升记号,出示2 1 2 三个音,唱准后再演唱2 #1 2,对比其不同的音乐效果。(3)歌曲中出现的下滑音用朗读方法学唱。(出示PPT课件)
6、填词演唱:多媒体播放《大棚里的春天》。
7、完整演唱:基本学会歌曲演唱。 学生拍手练习。
对比法和模唱法学习演唱升级号和下滑音。
节奏创编
音乐知识点学习。
学会演唱歌曲。
提升演唱 设问:同学们见过大棚吗?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冬天里的春天?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唱歌?
学生个别表演、大家点评。第5-12小节作对唱处理,表现出欢乐、诙谐、俏皮的风格。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拓宽主题,启发学生情感。
音乐作品听赏
1、初次欣赏乐曲。
请学生猜猜歌曲表现的是那个少数民族的生活。
什么是“赶摆”?介绍合唱组曲《云南风情》。
2、再次欣赏。
请学生对照歌曲旋律,寻找旋律中所运用的波音、倚音等装饰音,并请学生谈一谈其作用。挑选其中一两句唱一唱,让学生对比用了装饰音前后在表现歌曲情绪区别。
3、为歌曲配上合适的律动表现歌曲的情绪。
学生随歌曲拍手、跺脚、拍肩等身体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通过音乐作品的听赏加强深感受装饰音特点,加强音乐知识理解。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重要知识点:各种装饰音的特点,同时对学生演唱《大棚里的春天》提出练习要求。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几个问题:1、在课件的课序安排上出现问题,导致上课知识点有些颠倒。2、附点节奏和装饰音的教学中由于时间较短,教学的重点节奏练习和装饰音过程较短,学生理解不够。3、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欠缺,由于第一次上公开课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比较紧张。针对以上问题希望以后在教学工作中改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