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唱歌 《歌唱祖国》》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唱歌 《歌唱祖国》》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01 14:0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歌曲《歌唱祖国》

学习目标: 1、唱会歌曲,最好能有感情地演唱,背唱第一乐段
2、说出歌曲的作者,唱准歌曲中的 节奏、 小节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对祖国说: 教 学 随 笔

一、课前一练(3分钟)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音准、节奏能力,为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二、导入(3分钟)
教师演唱歌曲,学生和着歌声踏步,既感受到歌曲的情绪、体裁,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2分钟)
四、学唱歌曲(27分钟)
1、展点预设:歌曲中所有难点、易错点(弱起小节处:“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以及“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等)的演唱
2、展示形式:小组、个人、小组接龙、男女、全班等。
3、评价标准:准确演唱(音高、节奏、速度)加3分,唱得有感情加4-5分。
4、难点突破:比较法(比较带附点和不带附点的区别)、听唱法(听录音、听示范)、柯达伊手势法(做手势)、探究法(为什么用附点节奏?为什么要弱起?)等等。
五、目标续写(5分钟)
1、对重点知识予以强调
2、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体现(爱国主义)
六、拓展(5分钟)
课堂教学的延伸,使学生喜欢爱国歌曲。

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要明确、具体、分层、可测,所以,在制定本节课目标时,我将“唱会歌曲,背唱第一乐段”,作为目标一,考虑“分层”,于是,加入“最好能有感情地演唱”;了解作曲家,掌握音乐知识,是课标要求,所以我将“说出作者名字、唱准附点节奏、弱起小节”作为目标二,之所以将其设计成目标续写是为了激发兴趣、引起注意,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爱国主义,如何体现?我设计为目标续写:我想对祖国说……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难点突破——我把着力点放在歌曲的“弱起小节”、“附点节奏”处,以点带面,使整首歌曲的学习变得顺畅。
不足:由于紧张,课堂上出现失误——教师范唱歌曲时,钢琴弹奏出现错音(将fa弹成﹟fa);导课环节提出的问题,没给学生机会回答。
感想:虽然做了精心准备,但却没能很好发挥,甚是遗憾!尽管年龄不小,但锻炼(心理素质)还是必须——不仅活到老,学到老,还应活到老,炼到老。
学习重难点: 唱会歌曲《歌唱祖国》,背唱第一乐段
学习过程: 一、课前一练
学生自己组织,练习音阶、手势、节奏
二、导入
教师演唱歌曲《歌唱祖国》第一乐段,请学生说出歌曲的情绪、体裁、适用场合、歌名等。
三、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
四、学唱歌曲《歌唱祖国》
(一)简介作者及创作经过
(二)学唱第一乐段
1、聆听第一乐段,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
2、知道“弱起小节”含义,重点练唱弱起小节
3、再次聆听或轻声跟唱
4、用D调演唱(教师钢琴伴奏)
(三)学唱第二乐段
1、学唱第一段歌词
(1)聆听第一段歌词,注意附点及弱起
(2)重点练唱前两句和第五句(采用齐唱、小组唱、个人唱等形式)
(3)完整聆听本乐段
(4)用D调演唱
2、学唱第二段歌词
(1)聆听歌曲,注意第三句及第五句的演唱
(2)教师用柯达伊手势教唱第三句,学生自己学唱第五句(小组PK)
(3)聆听或轻声跟唱
(4)有感情演唱
3学唱第三段歌词
(1)播放第五句、第六句歌词,学生自己学唱
(2)完整聆听或轻声跟唱本乐段
(3)用D调演唱(钢琴伴奏)
(四)学唱第三乐段
聆听并学唱结束句
(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聆听全曲后演唱或直接演唱(伴奏音乐为D调),尝试背唱第一乐段。
五、目标续写
(1)目标2的续写(附点节奏、弱起小节)
(2)完成目标3:看短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亲爱的祖国经历了多少血雨风霜,才迎来今天的繁荣富强,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六、拓展
爱国歌曲大家唱:教师播放歌曲《大中国》、《爱我中华》、《国家》、《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学生“接龙”并说歌名。
板书:
歌唱祖国
1=F 2/4 王莘词曲
A + B + A1
×·× (附点节奏)
(弱起小节) 5·5︱1 5︱
五 星 红 旗
0 1︱1·1 1 5︱6· 1︱6·5 4 6︱5 0︱
英 雄 的 人 民
我 们 爱 和 平, 我 们 爱 家 乡,
1·5 1 2︱3 0︱
多 少 苦 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