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创新能力综合测试(人教新课标九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创新能力综合测试(人教新课标九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23 08: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创新能力综合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共28分)
(一)积累(13分)
1.依次填人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填序号)。
(3分)
,飘逸着沁脾的清香; ,散发着浓烈的祝福; ,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1生命是酒 2生命是咖啡 3生命是茶
2.填空。(6分)
(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2)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
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3)他从破衣服里 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4)警官奥楚蔑洛夫着新的军大衣, 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5)掌柜是一副凶险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孔乙己到店, 可以笑几声, 至今还记得。
(6)两个生灵就这样在荒原里 着垂死的躯壳,相互猎取着对方的生命。
3.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4分) ,
(1)差之毫厘, 。
(2) ,不如退而结网。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两句诗是: .
(4)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让你在身处困境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孤独。请你用唐代诗人王勃的两句诗来说明这一点: , 。
(二)运用(11分)
4.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个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6处(不得超过6处),用规定的符号(不一定全使用)加以修改。(4分)
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瑾慎、小心翼翼。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 留神的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朋友: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就吊以轻心,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
5.阅读下面的名言,说说“火炬”与“蜡烛”的寓意有什么不同。
(2分)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萧伯纳
6.《孔乙己》、《蒲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这几篇小说,为我们讲述了生动的故事,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写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简述其性格特点。 (2分)
7.当前一些广告词滥用谐音,不利于语言规范化,请恢复下列成语的本来面目。(3分)
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 _________改为
鸡不可失(烧鸡广告) _________改为
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 _________改为
默默无蚊(蚊香广告) _________改为
地酒天尝(白酒广告) _________改为
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 _________改为
(三)探究(4分)
8.读下面一则材料,仔细思考,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有位动_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进行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东西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了3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二、阅读理解(共52分)
(一)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下列两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2分)
10.根据词中画线句子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1~15题。(16分)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⑵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⑶,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1.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2.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4分)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 (2分)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义,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分)
13.品味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根据提示概括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1)第1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集中而概括地写出了孔乙己的 。(1分)
(2)第2、3句(“他身材很高大……也没有洗”)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孔乙己是一个
的形象。(2分)
4.“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 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3分)
15.上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 请就你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20题。(15分)
黑辫子·红绒鞋
时间会风化记忆,风化情感。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我已经度过了最宝贵的年华。今天,当我步入了不惑之年时,我始终铭记着一位影响我人生轨迹的人.她就是我的姐姐,一位淳朴、平凡的山区妇女。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故乡坐落在宁夏西海固地区一个山旮旯里。我们兄弟姐妹6人在那块小天地里,从童年时代就见识了生活的艰辛。记得有一年冬天,终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母病倒了,医生诊断是晚期肺癌。父辈们悄悄地流泪了。年小的孩子们仿佛在同一天里都变得懂事了。我们用尽好言好语安慰奶奶,并且和大人们一道严守着病情的"秘密"。一天深夜,奶奶几次艰难地唠叨:"嘴里发苦啊!想吃点清口的东西!"父辈们个个囊中空空,只好分头去借。这时候的姐姐已经是16岁的少女,她留着两条又黑又长又粗的辫子,那是她从小就非常珍爱的。第二天一早,她背着家人偷偷地在磨坊里把辫子剪掉了,双手捧着它跑进了离村子几十里之遥的供销社土产收购站。
  两条乌黑的辫子放进了称碎铜烂铁的秤盘里,她换回了两瓶罐头。可是姐姐的孝心终于没能挽留住祖母的生命。
  1975年初冬,我在辍学多年之后重新走进了中学课堂。然而,贫寒的家境使我无法住校上课,我只好顶着晨曦和夜幕在崎岖的山道上来回奔波。一天放学后,铺天盖地的雨雪封住了去路,但饥肠如鼓,我只好踩着泥泞往回赶。当跑进家门店,两只鞋里全是泥水,母亲急忙端下刚刚做完晚饭的铁锅,把我那双湿淋淋的布鞋放在灶膛里烘烤。第二天清早,鹅毛大雪仍在纷纷扬扬,当我端锅取鞋时,鞋已不复存在,只有化为灰烬的鞋子的模样。正在我难过流泪之时,即将要出嫁的姐姐拿出了她心爱的一双红条绒鞋让我穿上去上学。红色的条绒鞋在那白色的世界里分外耀眼。快要走进学校时,我突然意识到这红鞋即将给我带来"灾难性"的羞辱,为避免同学们的讥笑,我将姐姐最喜欢的红条绒鞋埋在了雪地里,赤脚走进了教室。谁知放学后,我在茫茫雪海里双手不停地扒开厚厚的积雪,苦苦地寻觅,最终也未能找到。当我忐忑不安回到家中请求姐姐宽恕时,姐姐反倒平静地说:“人一辈子要丢失很多的东西。只要丢得值得,就不用伤心。”其实,这双鞋在姐姐眼里,犹如芭蕾舞演员珍惜的红舞鞋一样,平日里她自己也轻易不肯穿。
  后来,我走出了大山,姐姐也由少女变成孩子的母亲。我们姐弟从此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环境里。那两条乌黑的辫子和一双红绒鞋却一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么多年来,当时的情形还常常在脑海里闪现。
16.请找出作者概括姐姐形象的一句话写在下面。
17.全文语言描写不多,但从“节节”所说的话来看,似乎蕴含着人生哲理。谈谈你的理解。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件事的内容。
   ① ①
19.文章的标题和文章的内容,为什么反复强调辫子的"黑" 和绒鞋的"红"?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
   A.来自作者真实的记忆。
   B.用鲜明色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突出姐姐的优秀品质。
   C.用鲜明的色彩,象征姐姐美好的形象。
   D.辫子本来就是黑的,绒鞋本来就是红的,这是写实的方法。
20.分析开头和结尾划线句子,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是姐姐的什么思想品质使作者终身难忘?
(四)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回答问题。(17分)
山 坟
那年清明刚过,村里三十多个汉子,扛斧掮锯奔往雁岭去。村里人穷极了,要砍倒雁岭上的杉木林换回返销粮,可是,村主任杨老三却像黑煞神一般,横举一把寒气袭人的大弯月刀,杀气腾腾地堵在雁岭下的清水潭前。谁敢越潭上岭,他就砍下谁的脑壳!30多个汉子都愣住了,也都气极了。但是,这伙人无谁敢伸头试刀。这伙人只有无可奈何地骂着杨老三祖宗八代回村去。
于是雁岭八百多亩杉林安然无恙。
不料,到了“责任承包”的日子,全村人突然之间发了病似的,都操起斧锯往雁岭奔去。他们要把雁岭八百多杉林砍光吃光!可是,那杨老三却又从地下冒出似的堵在清水潭前。杨老三这时候不是当年的杨老三,既无村主任名份,且又提不动那把威镇山岭的大弯月刀。面对脸色紫青眼睛血红的村民,他急得从腰背扯出砍柴刀横在自己脖子上。谁敢上岭砍树,他就敢砍下自己头。杨老三握紧柴刀的手拉动一下,脖子上就显出一道血渍渗渗的红印。村民们不觉都征住了。结果,骂娘的骂娘,跺脚的跺脚,全都气恨交加地回村去。
于是雁岭八百多亩杉林仍旧昂然挺拔苍郁郁葱茏。
可是这一年的秋天,雁岭村决定在清水潭兴建一个水电站。解放40多年了,雁岭村一到夜晚还是两眼黑黑。供不上电,便只有永远过着水椎舂米毫无生气的生活。因此村里的管事人横下一条心,不管如何困难,也得砍倒八百多亩杉林换出建造水电站的资金!但是全村人都晓得,要砍倒雁岭的杉林,若不先想法把志老三这块拦路石搬走,便又会望岭兴叹,偃旗息鼓而回。于是管事人密谋起了对付杨老三的法子。
这日天一亮,便见村长恭恭敬敬地把杨老三请来家中安坐,摆出酒席,与杨老三对饮。村长道:大叔你是村里人人尊敬的老人,我得好好敬你几碗酒。杨老三说:喝酒要喝个痛快,做人就要做一个爽直。村长点头,对对对!喝!杨老三端碗:喝!喝得杨老三烂醉如泥,村长便把杨老三扶上床,赶紧通知村民们往雁岭奔。
于是雁岭八百多亩杉林在劫难逃。
日过中天,杨老三总算醒过来了,却被村长拉住不让出门,重摆酒席着喝。杨老三说:不行,不行,再喝就要醉死我这老倌子。村长笑道,大叔,你要真会醉死,我就给你披麻戴孝。杨老三说,言重了!我若伸腿,只求把我埋在雁岭山上,让我永远守护着林子。村长一怔,说,哪里话,我祝你老人家长命百岁,喝!他与杨老三接着喝,喝得杨老三迷迷糊糊,村长把他驮上背送回家去。
整整三天,杨老三躺在床上没有出门。三天后,杨老三走出了家门。杨老三举目发觉雁岭岭上面目全非,不由一怔已愣住了,那样子,就如一个硬直直的木人!村长正好走来望他,见状,连忙摇动他的身子,才把他弄“活”过来。他目光呆滞,凄惨地说,你们这些王八蛋!你们——话没说毕,便哇地一声,张嘴喷出一口鲜红鲜红的血,摇摇晃晃地倒在地下,两面三刀眼瞪瞪地望着雁岭离开人世去了。
村长果然依遵其言,在安葬日与村人把杨老三抬上雁岭,在那面朝村子的山坡之处,为杨老三挖了地个深深的坑,堆起了一个高高的坟墓。
杨老三躺在九泉之下,于是雁岭八百多亩杉林被村人砍尽斩绝,不见一丛绿色了。
然而谁也没想到,雁岭岭下的清水潭从此日见干涸起来。待到水电站一建成,那常年深不见底的清水潭竟露出底了。水电站建成没有水,岂不成了一桩徒劳无益的荒唐之举。真是周朗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为此,村里人叫苦不迭,懊悔莫及。
为此,有些村民竟心生暗鬼,怀疑这是杨老三死后作祟报复!于是他们惶恐不安起来,便纷纷拿起铲子奔往雁岭,要把杨老三坟墓铲平。这些人登上雁岭,竟是怎么也找不着杨老三坟墓。砍得秃光光的雁岭,在雨水的冲刷下,到处涌起一堆堆的流土,都像是隆起不久的新坟。这些人只得作罢。
可也真怪,这些人回村扭头一望,竟又清晰地望见了雁岭之上的杨老三坟墓。而且他们还看到整个光秃秃的雁岭,就像偌大一个坟墓压在村子面前……
—— 选自《百花园》
21.杨老三阻止村民砍树有几次 细读对杨老三阻止村民砍树的场景进行描写的文字,说说杨老三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22.具体说明村民们三次砍树的原因。(3分)
(1)第一次砍树是因为
(2)第二次砍树是因为
(3)第三次砍树是因为
23.对这篇小小说的主旨,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歌颂了杨老三以生命来保护环境、保护山林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B.通过杨老三护林不成,山林被砍光,断绝水源,无水发电的情节,指出了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C.批判了山民们金钱至上、迷信落后的陈旧的不良思想认识。
D.揭示了山民们因穷而愚、目光短浅,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恶劣品性,启示人们要通过发展经济来治疗山民的“穷”和“愚”。
24.如果你立志改变雁岭贫穷落后的面貌,参加雁岭新一任村长的竞选,请拟一份演讲稿,准备在村民大会上发言。(100字左右) (8分)
三、作文(共40分)
25.在面临种种挫折和不幸的日子里,在心情极为忧郁的日里,在缺乏信心感到前途渺茫的日子里,在不被理解遭受 解的日子里……不要抱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太多 曲折、太多的愁苦,请给自己一个微笑!早晨起来,对自 微笑,让自己带着一天的好心情出门;夜晚归来,对自己 笑,祝福自己有一个甜甜的美梦。把每一次失败都归结 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想像成一种幸运, 去自傲。给自己一个微笑,把心胸打开,阳光会不请自歹 从一个微笑开始,成功近了,幸福也就不远了!
请以“给自己一个微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文章。
第二单元创新综合测试
1.③、①、②。
2.(1)罩 (2)扫 (3)摸(4)拎(5)只有 才 所以 (6)拖
3.(1)谬以千里(失之千里);(2)临渊羡鱼;(3)认上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1)“然而没件事都要细心瑾慎,小心翼翼。”句中,“然而”改为“所以(因此)”;“瑾”应改为“谨”;“细心瑾慎”与“小心翼翼”重复,删去其一。
(2)“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欠通顺,改通即可;“有时”后可加“,”;“一个”调到“无法”前。
(3)“朋友: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就吊以轻心”句中,“:”改为“,”;“珍重”改为“慎重”;“吊”改为“掉”。
(4)“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欠通顺,改通即可。
5.不设统一答案。(要点:蜡烛比喻人生目标低,社会价值小;火炬比喻人生目标高,人生价值大,能够奉献社会,传承文明)
6.不设统一答案。(人物性格依据举例方面回答)
7.骑一其鸡一机明~鸣蚊一闻
酒一久尝~长咳一刻
8.参考: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狼群,它们为了生存,天天生活在一种“竞争气氛”中,于是越来越强健;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是因为它们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
9.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10.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11.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
12.(1)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显示了孔乙己的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2)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 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13.(1)特殊身份、尴尬处境。(2)贫困潦倒、饱受欺凌、好逸恶劳。
14.“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前是文言,后是自语。孔乙己为了面子,维持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辩,这是一种自我解嘲,是强词夺理。
15.这是一道开放题,所谈内容只要符合文题要求且言之成理即可。
16.我的姐姐,一位淳朴、平凡的山区妇女。(提示了全文的中心)
17.人生不能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得失,失去的东西可能就换回了其他的价值。(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18.①姐姐用心爱的黑辫子为奶奶换回两瓶罐头。 ②姐姐为我上学献出心爱的红绒鞋。
19.B
20.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1.两次;(1分)杨老三是一个为保护山林,保护环境而勇于献身的人物形象。(2分)
22.(1)换返销粮。(1分) (2)争抢公有山林。(1分) (3)修建水电站。(1分)
23.D(2分)
24.演讲要有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开头对听众有恰当的称呼,在内容上要有吸引力;主体部分必须紧扣中心,选择生动典型的材料,讲出令人信服的道理;结尾时要能收束全篇,还要给听众留下回味的东西,号召式、总结式、勉励式、抒情式,都是常见的结尾方式。酌情给分。
25.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