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预习作业+习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预习作业+习题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1 11:25:30

文档简介

第3课
土地改革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
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2)农村存在着大量
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
的发展(3)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
,获得土地
法律依据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它规定废除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

年开始,到1952年底,除部分
外,
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知识点二
开国大典
1.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
制度,消灭了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
使
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
建设准备了条件。
【自我检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所有权变革运动。这场运动开展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
C.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的需要
D.为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2.
下列歌谣中,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内容的是(

A.新解放区要改革,三亿人口分土地
B.废除剥削封建主,土地所有归国家
C.分批改革有步骤,地主也有应得地
D.历时两年基本完,农业生产得发展
3.
1953年,我国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土地改革完成
4.据统计,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0%,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土地改革(

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④使富农失去土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
新解放区
无地和少地
中国社会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阶级
农民
1950
少数民族地区
全国大陆
知识点二
1.
封建土地
地主阶级
2.
人民政权
生产力
工业化
【自我检测】
1.A
2.B
3.D
4.A(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后作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A
课后作业
2.小明有一张珍贵的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邮票(见下图),下列是他对这张邮票进行的备注,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土地运动
B.在这场运动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这次运动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D.这次运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A
3.“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大农民广泛传诵的歌谣,这里的“回老家”指的是建立了(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土地公有制
D.土地集体所有制
A
4.右图漫画(作于1950年)中的人高兴地说:“咱老家有自己的地种了!”这种情形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B.抗美援朝捷报频传
C.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
5.1950年冬,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也不断增加。依据材料可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原因是(

①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③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B
6.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A.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A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中国大陆陆续解放,新解放地区农村的剿匪反霸和减租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各界代表会议相继召开,共产党执政的基层政权陆续建立起来,土地改革的条件逐步成熟。以河南省为例,“在郏县各界代表会议上收到各界代表的书面提案1
521件,其中要求迅速实行土地改革的达880余件。各县的农民代表在会议上以自己亲身遭受封建剥削的事实,说明广大农民没土地的痛苦……”
材料三
在2019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记者会上及代表委员的讨论中,都传递出很多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息息相关的新政策、新思路,条条值得收藏,件件需要关注。
(1)观察材料一的两幅图片,说出这两个文件颁布的时间及适用的地区。
1947年和1950年。老解放区和新解放区。
(2)依据材料二,概括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原因及条件。
(3)材料三的内容体现了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请说出党和政府制定这些“新政策、新思路”的出发点是什么。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受尽剥削,迫切要求获得土地。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共产党执政的基层政权陆续建立。
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
(4)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党和政府关注“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农业政策;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合理即可)
8.土地问题一直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请依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说背景】
(1)结合图片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状况。
在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下,农民受尽剥削,生活贫困,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表格看改革】
(2)(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结合所学分析图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贫农、中农”“富农、地主”的土地占有比重发生的变化。
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增加;富农、地主土地占有比重减少。
【笔记辨正误】
(3)下面是小昭同学对这节课总结出来的“误区警示”,请结合所学对这些误区进行辨析。
【误区一】这次土地改革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①辨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理由:

【误区二】这次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同时进行。
②辨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理由:

【误区三】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彻底完成。
③辨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理由:

①这次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说明土地由地主的私有转为农民的私有,并没有改变私有制度,也没建立土地的公有制或国有制。
②这次改革只在新解放区进行,而且这次土地改革是分批进行的。
③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只是基本完成,这是因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如西藏。
【对联话意义】
上联:土地还家山河改色;
下联: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4)结合上面的对联及所学知识说一说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新闻聊感悟】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摘编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5)(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根据材料,说出2019年政府的农村工作目标是什么(在材料中找)。请你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更多大学毕业生为乡村服务;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大力兴办乡镇企业,引导村民脱贫致富;开展“科技下乡”和“文化下乡”活动;积极引进外资,实现农产品商品化;提高农民的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等。(合理即可)
(6)(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地调整农业政策;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要努力学习,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