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后作业
1.如果想实地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设计的参观路线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鞍山——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北京——第一飞机制造厂
D.沈阳——第一机床厂
C
课后作业
2.据1952年的统计,我国沿海各省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为此,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中,确定五年内开始建设的694个工业建设单位,分布在内地的将有472个,分布在沿海的将有222个。这样编制的目的是(
)
A.迅速提高工业生产水平
B.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C.密切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D.尽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
3.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以下关于这部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制定了发展中国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B
4.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主要意义是(
)
A.掀起了土地改革的新高潮
B.总结了三大改造的胜利成果
C.开创了党派之间平等协商的新形式
D.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D
5.“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D
6.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学习中通过比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以分析出它们的相同点包括(
)
①都是法律文献
②都具有宪法性质
③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④都是人民意愿和利益的体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7.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
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1953年,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写出材料一中“运动”的名称,并根据材料归纳这场运动的作用。
洋务运动。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初步基础。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并分析推动张謇企业在1914—1921年快速发展的外因。
实业救国。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怎样的发展战略?(在原文中找)这一战略的实施有何意义?
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由于
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
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
,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4.成就
(1)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
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
、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
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5.时间:1953年到
年年底。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
迈进。
知识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地点:
年9月、北京。
2.概况: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选举领导人:选举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
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自我检测】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立足于中国国情,充分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这个“中国国情”指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还没有巩固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没有恢复过来
C.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
D.我国的国民经济濒于崩溃
2.1952年底,国家开始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其根本目的是(
)
A.建立新型工业基地
B.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C.为抗美援朝奠定基础
D.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这部宪法(
)
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D.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
1.帝国主义
国民党统治区
薄弱
2.社会主义建设
3.重工业
交通运输业
4.(1)第一汽车制造厂
飞机制造厂
(2)青藏
武汉长江大桥
5.1957
6.工业化
知识点二
1.1954
2.社会主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毛泽东
刘少奇
4.根本政治制度
【自我检测】
1.C
2.B
3.B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