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预习作业+习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预习作业+习题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01 11:55:39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后作业
1.“十年动乱终结束,‘左’倾思想仍徘徊。”这里的“左”倾思想指的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两个凡是”思想
D.“以阶级斗争为纲”
C
课后作业
2.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3.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同学们围绕党的光辉历史进行热烈讨论。甲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乙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98年前召开;丙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丁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上哪一位同学的话不符合史实(

A.甲
B.乙
C.丙
D.丁
A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作的战略决策是(

A.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5.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这种“解放”侧重于(

A.民主政治的建设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人民思想的解放
D.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B
6.对刘少奇的评价从“叛徒、内奸、工贼”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变化,反映了(

A.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B.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党已经取得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胜利
D.我国已经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闸门
A
7.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
8.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三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在学习“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思想解放运动时,某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成语或俗语来帮助理解。
①“翘首以待”“沉冤昭雪”。②“换汤不换药”。③“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项目
总类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1
4
1
2
3
12
1896—1911年
8
38
172
366
238
136
958
63.8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洋务派认为西方列强强大的原因是技术先进,没有认识到西方列强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先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进社会风俗的文明化;促进中国近代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的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居多。甲午战争的失败(或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兴起;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或辛亥革命)兴起。
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
(4)材料四中,①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一种怎样的愿望?②反映了当时哪一思想仍处于主导地位?
(5)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③的“矛”和“盾”分别指什么。这次斗争的结果如何?
“矛”指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或“实事求是”);“盾”指的是“两个凡是”的思想。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
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
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
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时间、地点:
年12月、北京。
3.内容
思想上
冲破长期“
”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
果断结束“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
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知识点二
拨乱反正
1.表现: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
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
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自我检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首先需要(

A.发展经济
B.变革体制
C.对外开放
D.解放思想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C.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D.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彻底废除
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恢复邓小平全部职务
C.进行经济建设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A.经济建设
B.解放思想
C.组织建设
D.拨乱反正
5.“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A.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D.刘少奇追悼大会举行,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这样做有利于(

①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
②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
1.冤假错案
“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
实践
2.1978
3.左
实事求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4.伟大转折
知识点二
1刘少奇
2.指导思想
【自我检测】
1.D
2.A
3.C
4.D
5.D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