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智
取
生
辰
纲
作者:施耐庵
简介作品
人物简介
小说情节
环境描写
学习目标
问题研讨
扩展练习
课文小结
智取生辰纲
《水浒传》简介:《水浒传》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
助你自学
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
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
排行第三。他本是“三代将门之后”,
原“指望把一身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料,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 到了东京,又被高俅排挤,只好卖传家宝刀。与泼皮牛二发
生争吵,盛气之下杀了牛二,被发配充军。梁中书看中他的武艺,收在门下,并把押送生辰纲的重任托给他。但生辰纲又被晁盖等人所劫,无奈之下,杨志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环境
3、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一个主角 两条线索
杨 志 智送——智取
(明线) (暗线)
学习目标:
1. 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1.梳理故事情节,划分文章层次。
2.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疑难问题。
听朗读,并思考问题:
(三)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复读课文,合作学习:
讨论下列问题: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1、吴用之智:
(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的真切情况。
(3)智用矛盾: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经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4)智用计谋: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喝的是药酒,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返回
2.杨 志 之 智
1.起止时辰变更
2.催逼赶路
2.精明谨慎
3.斥虞侯
3.忠于职守
4.顶都管
4.官欲甚强
5.追问枣客
6.警惕贩酒客
1.机警善变
3.失败症结
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小结人物特点
精细能干,但刚愎自用,对部下横暴。其失败的根源在于内部分化。
足智多谋、智用天时、地利、人和。其成功的根源在于内部团结。
杨志:
吴用:
1.自然环境描写赏析:浏览课文,勾画表现热的词句段,体会其作用。
3.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明确:
1.烘托气氛;
2.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2.伏笔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请你找出文中的两处伏笔。
一处是文中的天气描写。强调“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大热”,为下文众军士在黄泥冈乘凉休息埋下伏笔。
一处是杨志和众军士的关系的描写。把这种紧张的关系表现出来,为下文众军士为了买酒消暑与杨志发生争执、杨志不得不让步埋下伏笔。
3.“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在电视剧《水浒》中就去掉这个情节,改由谢都管求情买酒。 你认为哪个好?
参考:(1)、改编的好。这可能是施耐庵的无心之过,这种热心过度,急于推销酒的热情,叫人生疑。也许这是个明显的破绽。所以电视剧改编的好。
(2)、原著好。这些漏洞也许是施耐庵的有意
为之吧,这些蛛丝马迹没有被精明仔
细的杨志发现,也许是作者从另一个角
度提醒读者杨志失败的原因 :醉心于
追求“功名利禄”,刚愎自用……
4.“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至课文第11自然段已经结束,作者为什么还要再写一小节文字?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明确:补充交代八位好汉的姓名及用药过程,
突出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时点明了题目。
课 文 小 结
1.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
2.善用景物描写: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 处处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 预设机关 团结合作 智取成功
课下作业
发挥你的想象,以“吴用智取生辰纲”为线索,编写一个小故事。
智取生辰纲
完 ?Nt^?韹噀
N孮,{擭USCQ,{1 7 ?
0zf諷u皬瞺0?鯪 篘Ye癳?hHr. p p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