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文化运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03 21:0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走进历史 感悟历史
以史明志 启迪人生
这三位分别与中国近代哪三件大事有关?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原因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上: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袁世凯在北京天坛祭天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原因
2、兴起的概况
时间 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1915、9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 《新青年》
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时间 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1915、9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蔡元培等
陈独秀
胡 适
李大钊
鲁迅
代表人物:
时间 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1915、9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蔡元培等
《新青年》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校门
北京大学红楼(北京大学旧址)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前期的主要内容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谁?为什么说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张文学改革
胡适
(1891——1962年
《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鲁迅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使中国人看到了民族振兴的新希望。
攻占冬宫(十月革命)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前期的主要内容(三提倡,三反对)
后期的主要内容(两宣传)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各抒己见
话题:
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影响?
温馨提示:
从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和后期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
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宣传民主与科学,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
2、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3、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梳理(板书设计)
第八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原因:政治、经济、思想
2、兴起的概况:标志、代表人物、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后期:两宣传
历史意义:
1、右图所示的刊物上提出过的著名口号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民主和科学
D、三民主义
C
2、如果老师让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首选
3、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的背景下发起的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C、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C
第二学习主题的总结
近代化的历程:学习西方,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的过程
政治近代化
思想近代化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的思想)
经济近代化
拓展研究
4、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艰难迈进的历史画面。
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有什么特点?你有何感想?
◆我 来 说说◆
【变化和特点】
●经历了学习技术----学习制度----学习思想三个阶段
●探索之路艰难曲折,层层推进
■ 感 悟 ■
◆ 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于斗争、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学史明志,继承爱国精神,以天下为己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