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经济大危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 经济大危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03 21:0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本课地位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1、“繁荣”及其崩溃;2、罗斯福新政。
经济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所以本课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1929——1933年发生了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危机中的痛苦;理解繁荣背后隐含着的危机因素;大危机的特点及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措施及效果。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
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
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
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辨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危机原因和罗斯福新政局限性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克服的根源的认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能从积极的角度,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它是世界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二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有二:是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概念性较强,初中学生难以理解,如:股票等。二是《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对学生而言,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学思路设计
(一)、创设情境:焦点回眸:展示1929年美国股票风暴时的图片并模拟现场报道。因为情境的合理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二)、导入新课:在成功的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自然的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
(三)、产生问题:针对教材内容及课标的要求,设计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问题的设计要突出重点,有易有难,既面向全体又让优生有发挥的空间。
教学思路设计
(四)、质疑讨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问题以及产生的新的疑问,可以小组讨论解决。在讨论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交流提高:分为小组内的交流和全班的交流,既有生生之间的交流又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此环节,让学生唱主角,教师适时引导,并强化重点,使学生正确的掌握知识并提高相应的能力。
(六)、实践巩固: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设计了一个“记者访谈”的栏目,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根据本课主要内容设计了两个话题: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访谈的过程中,来巩固知识。
教学流程展示
(一)、导入新课
设置创设情境的环节
(二)、讲授新课
一、“繁荣”及其崩溃
1、“繁荣”的表现及其促成“繁荣”的因素;
2、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特点、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
1、新政的目的;
2、新政的措施及中心措施;
3、新政的特点;
4、新政的成效;
一、“繁荣”及其崩溃
探究问题:
1、繁荣时期有何表现?
2、促成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促成繁荣的因素: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2、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革命斗争处于低潮,各国都大力重建,刺激了生产。
探究问题:——经济大危机
1、爆发的原因?
2、爆发的时间及标志?
3、特点?
4、影响?
——之原因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2、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不
出去,引起产品积压。
3、美国政府和资本家为了刺激消费,使用了大
量刺激手法,鼓励人民提前消费。
——之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之时间、标志
时间:1929——1933
爆发的标志: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和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有价格能买卖,就因为拿着它可以向公司领取一定的股息。股票通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但不能向股份公司退股。股票价格与股票票面金额不一致。经济繁荣时期,买进股票者多,股票价格猛涨。经济危机时期,卖出股票者多,股票价格急跌。
$ 1000万
$ 50
$ 5000万
100万股股票的现金价值(升值)
$10
$1
$100万
100万股股票的现金价值(贬值)
$ 1000万
$10
股票是:

社会经济
晴雨计
——之特点
范围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机
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人之多。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三种语言,我已经有三年工龄,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
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1、画面及材料说明了什么?
2、资本家为什么这样做?暴露了他们怎样的本性?
3、假如你失业了,你有何想法?
——之影响
经济萧条
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
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生活恶化
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加深
二、罗斯福新政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遭受到的损失最大,面对危机,胡佛政府一筹莫展,仍然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致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人民怨声载道。假如你想竞选美国总统,针对危机中的具体问题,请你设计解决对策,发表竞选演讲。
富兰克林 罗斯福
(1882——1945),18岁时考入哈佛大学。中年时,他因患病,双腿瘫痪,只靠以轮椅代步。美国第32任总统,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
罗斯福就职演说:值此就职之际,同胞们肯定期待我能坦率而果断地向他们说明我国当前情势。现在尤其有必要坦白而果敢地谈一谈真情实况,全部的真情实况。我们没有必要去躲闪,而应该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因此,首先,允许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然而复兴并不仅仅要求改变道德观念。祖国要求行动起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我即将向新的国会的特别会议提出实施这些路线的具体措施,我还将要求各州立即提供支援。
1、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2、新政的措施有哪些?
其中心措施是什么?
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新政的特点?
4、新政有何成效?
请思考
罗斯福新政是否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呢 为什么?
话题一:经济大危机
采访对象:工人、农民、资本家、
执政者
话题二:罗斯福新政
采访对象:工人、农民、资本家、
执政者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它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但德国和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它们的变化。
希望各位同仁提出您宝贵的意见,谢谢!